從化生態設計小鎮:鴨洞河微改造,讓綠色在原野上蔓延

2020-03-13     廣州從化發布

春風暖陽,草長鶯飛

在大城市群集的粵港澳大灣區

廣州北部的這一抹「早綠」分外亮眼

從化生態設計小鎮

一個努力「播種」綠意和生機的小鎮

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

用創意和實幹去找回久違的河居詩意


把手機旋轉90°來看看~


這裡有一條東西向

貫穿生態設計小鎮的鴨洞河

發源於從化天堂頂北麓

是流溪河的重要支流

與其呈「丁」字交匯


關於河名鴨洞的來歷,據當地村民王伯介紹,這裡古稱「鴨峒」,概因古代先民開疆拓土,太公逐水養鴨,覓得風水寶地定居下來,由此得名。


周邊農戶至今仍在河邊放養鴨子


擁有極佳的山水資源稟賦的鴨洞河,因城市化大潮造成不可避免的水土流失,逐步出現了水質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久而久之,這條河在人們心裡的存在感越來越低,「大家都不去那裡玩了」,提到這條河,當地村民禁不住嘆氣搖頭。


2018年,藉由生態設計小鎮建設啟動的契機,小鎮運營團隊秉承「設計的生態,希望的田野」的發展理念,經過全面考察評估後,決定對鴨洞河實施微改造,讓河居詩意再現於綠水青山間。


2018年9月、2019年4月和11月的鴨洞河一期工程段


經過半年左右的改造,於2019年底完工的鴨洞河一期改造,已成為生態設計小鎮的「藍天白雲迎客廳」。


如是新顏的背後

有著怎樣的創意與雕琢?


順應山水生態格局

實施微改造

鴨洞河流域,處於「群山環抱、一水貫城」的生態格局之中。


東西貫穿生態設計小鎮的鴨洞河(攝於2019年9月)


生態設計小鎮在對其實施微改造時,為避免大規模開發造成的破壞,將鴨洞河生態廊道作為帶狀景觀進行規劃,高效串聯周邊的生態要素,形成傍山串水的生態體系。

一體化保護山水林田草


微改造的重點是生態修復,小鎮運營團隊將鴨洞河沿岸的山、水、林、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統一保護,重新恢復鴨洞河的生物多樣性。


具有生態修復功能的設計


由於水土流失嚴重,鴨洞河防水固沙的能力逐年下降,小鎮運營團隊在嚴格保護原生自然環境的同時,使用復綠破損山林、增植生態公益林等措施,修補山體水土流失地區,並使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以上,維育生態平衡。


實施生態修復

涵養水源水土


鴨洞河下游流域存在成片平原地區,生態要素複雜。小鎮運營團隊通過規劃,將喬木、灌木、濕地植物、草地等進行不同類型的喬灌木組合種植。


沿河親水步道


由此構建的碳匯森林體系,能夠實現製造氧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目的,對鴨洞河流域消除污染、凈化空氣、消聲降噪、調節氣候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生態價值。


經過一期工程的生態修復,鴨洞河得以讓周邊居民找回美好的「河居生活」。曾經淤積的河道,被多個綠岸灘涂、觀景平台、生態濕地和親水步道所取代。


春風微醺,花開鳥鳴


陽光和暖,流水潺潺


河岸蔥蔥鬱郁


遊人流連忘返


黃艷桃是鴨洞河邊塘尾村的居民,見證了這一年多鴨洞河的「新生」:「相比之前的髒亂,改造後的鴨洞河真的變化很大,環境漂亮又舒服,很多村民下班或者周末都在這裡散步休閒。」


如今的鴨洞河

重現了昔日的澄澈、純凈和花香鳥鳴

居住於此的人們

也得以覓一處在離塵不離世的凈土

在日夜流淌的河水裡

辨認和傾聽自己的內心


來源:生態設計小鎮、廣州廣播電視台新聞資訊廣播

網絡編輯:謝藝詩

初審:陳治

審核:梁偉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YrE8HABiuFnsJQVHt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