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殘疾人蔡州回鄉創業當「豬倌」

2019-11-28     中國網城鄉中國

人物檔案:蔡州,男,42歲,肢體三級殘疾。2010年,他回到遂寧市安居區分水鎮創業興辦了聚彤生豬養殖場,並成立了專業合作社。2014年,安居區殘疾人生豬養殖幫扶基地落戶聚彤生豬養殖場,該養殖場常年安置殘疾人就業3名,輻射帶動殘疾人從事生豬養殖14名,每名殘疾人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回鄉創業 他一舉成功

  2010年,在分水鎮黨委政府以及回鄉創業黨支部的引導下,蔡州回到分水鎮,拿出多年的積蓄並自籌部分資金共700萬元,創立了聚彤生豬生態養殖場。該養殖場占地48畝,主要發展生豬養殖及魚類養殖,其中豬場16畝,養殖大約克、長白豬、杜洛克豬等;魚塘32畝,養殖草魚、白鰱、花鰱等。

  「在外打工始終是跟著別人干,而且競爭越來越大,回鄉創業有幹勁得多,心裡舒暢踏實一些。」日前 ,當筆者來到分水鎮聚彤生豬養殖場時,蔡州帶領工人正在清理圈舍。

  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蔡州積極推進生態養殖方法,他修建了2口大型的沼氣池,將豬場的糞便集中進行發酵,然後用沼液養魚,這樣既保護了環境,豬糞又可以循環利用。蔡州常年保持豬場存欄母豬80餘頭,育肥豬320餘頭,年出欄生豬2000餘頭;養殖魚3萬餘斤。

  2011年3月,在分水鎮政府的幫助支持下,蔡州成立了安居區雨彤生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2013年,合作社生產的生豬畜產品取得了「無公害食品」證書。2014年被市農業局評選為示範合作社。

  「今年市場行情很好,現在生豬的市場價已突破了9元每斤。」蔡州說,他的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指導,統一技術規程、統一質量管理,積極為廣大社員提供產銷一條龍服務。在銷售上,蔡州依託合作社,將出欄的生豬大批量銷售到遂寧的高金公司、南達公司等企業,年產值達400萬元,年獲利達80萬元,再加上魚塘收益其總收入近100萬元。

  熱心幫助 積極帶動殘疾人共同致富

  「身為一名殘疾人,我深知創業的艱難,我也看到身邊一些殘疾人經濟貧困、生活困難,現在我發展起來了,我要積極為願意搞生豬養殖的殘疾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蔡州告訴筆者。

  今年40多歲的歸集寺村村民張運瓊是肢體三級殘疾人,她老公也是一個殘疾人,家庭十分貧困。蔡州主動吸納張運瓊到豬場打工,從事清潔衛生的打掃工作,月薪1200元,進一步減輕了她的家庭負擔。

  為幫助全鎮殘疾人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改善殘疾人的生產生活狀況。2014年11月,在蔡州的積極爭取下,安居區殘疾人生豬養殖幫扶基地落戶分水鎮雨彤生豬養殖場。該基地安置殘疾人就業3名,輻射帶動殘疾人從事生豬養殖14名,每名殘疾人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殘疾人生豬養殖幫扶基地成立後,蔡州加大了對周邊殘疾的幫扶力度,他積極為殘疾人提供優質良種豬。對於資金困難的殘疾人,蔡州實行先養豬後付款,對無錢購買飼料的殘疾人,先墊資借飼料給他們用,等豬育肥出欄賺錢後再付款。同時,他狠抓養殖技術培訓,免費為殘疾人講解生豬養殖技術。此外,蔡州還充分利用自身飼料加工優勢,免費為殘疾人提供飼料加工等一系列便利,降低殘疾人的養殖成本。

  歸集寺村1組村民段太建2012年在外打工時,因手受傷成為肢體三級殘疾人,在蔡州的幫助下,段太建也搞起了生豬養殖。剛開始時段太建既不懂技術,又不了解市場行情,在蔡州的指導下,他修起了圈舍,在蔡州這裡引進了優質豬種。蔡州還為其提供飼料,無償傳授養豬技術。如今,段太建年出欄生豬80頭,年收入達12萬元。

  「我將努力鑽研養殖技術,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帶領周邊更多的群眾來養豬,共同增收致富。」展望未來,蔡州說,同時加大對殘疾人的幫扶力度,用實際行動帶動周邊更多的殘疾人的創業、就業,脫貧致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RS-sW4BMH2_cNUg2m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