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旅遊攻略 | 會玩的人,都不去這些街巷

2019-05-21     傳統活兒




汪曾祺寫《昆明的雨》,說友人求他畫幅畫,要有昆明特色,於是他提筆畫了仙人掌、牛頭菌,這些便可代表昆明了。

若讓我畫一幅,要有蘇州特色,那麼我畫一條巷子,一個橋頭,頭家一個蘇式麵館,好了,這便算有蘇州特色了。



外地人來蘇州總得要去看點古街道,這種街道放在武漢是戶部巷,在成都是寬窄巷,在北京是南鑼鼓巷,在南京是夫子廟,在蘇州是觀前街

我前幾年來蘇州時,也愛去這些地方,吃些紙殼盛的、糊糊的「本地美食」,咔嚓照兩張相,這就算是來過了。等在蘇州蹲了好幾年,再也不蹭那些熱鬧。




平江路似是比觀前街要來得高雅有檔次,時常見穿著漢服的男男女女打著扇子去遊街,商鋪里賣絲綢衣裙、盒裝香膏,動輒價值不菲。

雖衣香人影,商業繁華,但蘇州本地人總操著不屑的口氣講,那裡,我們是不去的。本地人不承認,那也算不得蘇州。



老一輩的蘇州人住在深長的巷子裡,隔在繁茂商店街之間,出行用電瓶車來來去去。

巷子裡有小菜場、水果鋪、麻將館、雜貨店,兩棵樹之間曬著被頭,一隻狗眠在檻下,從門口探進去,老屋裡黑洞洞一片,堆著雜七雜八上個世紀的舊貨。




巷子 攝影@馬馬虎虎


這算是現今比較正宗的蘇州生活,但老蘇州人感嘆道,如今蘇州不算是那個蘇州咯。我小時候,住在拙政園附近的巷子裡,經常和同伴去獅子林捉迷藏,中學校園的亭台終年綠蔭常掛,XXX夫婦(比較有名的文人)還是我家鄰居呢!現在,全是個人,面目全非咯。



再說下去,另要感嘆一番,如今沒有好吃的糖粥,麵店也味道全失,偶爾上趟綠楊餛飩(蘇州老字號)吃碗雞絲大餛飩。



老蘇州人住在巷子裡,早飯要吃蘇面,紅湯、白湯麵,北方人吃不慣的細面,湯底是味道之一;另個便是澆頭,常見的是香菇、青菜、大排、楓鎮大肉、鱔糊,噴噴香一碗,熱氣騰騰。

有的人趕早去吃碗頭湯麵,吃完再另尋事做,頭湯麵似比其他事來得重要。蘇州的老字號麵館,多數只在早午開門,早上尤為人多,本地人操著蘇州口音「哉來哉去」,排排坐在麵館里,十分受用。巷子外鳴笛聲聲,巷子裡水霧騰騰,自成一方。



蘇州最為有名的麵館「同得興」便嵌在巷子裡,總有旅客找不到,門口一條窄巷,兩邊有文印店、蛋糕店,靠著河,一座橋,橋上來來往往,時常堵車——便是有名的鳳凰街。喏,開篇那幅蘇州特色的畫,這一塊,便是實寫了(除了堵車)。


同得興麵館 攝影@ 陽春三月


順著這條河,一圈全是蘇式民居,有古舊的老屋子,也有精緻氣派的新式小區,外頭無一例外都是商鋪,十全街賣十全物品(各種各樣),十梓街賣古玩書畫,中間夾著「南園飯店」,幾處園林「滄浪亭」「怡園」,便是那《浮生六記》所寫到的世俗生活圈。


滄浪亭


再遠點,河流到蘇州公園那一處,幽靜舒然,一排名貴的水杉高高聳起,再過去就是著名的「同德里」,洋氣建築,幾分上海味道,種有大片高大的法國梧桐。再深入,到「黃廢基巷」,有蘇州體育場,舊派華僑中心,蘇州人吃雞腳、綠豆湯的「祥鑫」。



到了傍晚時分,老年人出來遛狗,電瓶車穿梭不停,巷子內的水果鋪開始削價,店外用紙板寫上便宜的價格吸引路人停駐,一盒盒水鄉貨色顏色鮮亮,紫靈靈的桑葚、烏溜溜的荸薺,浸泡在搪瓷盆中紅艷艷的荔枝。麵店是沒有了,傍晚早已沒有了吃面的去處,蘇州人的一天還沒有結束。

許多年前,看《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這部電視劇。那時候年輕過分的佟大為、江一燕在蘇州的巷子裡談著戀愛。周蒙(江一燕飾)在蘇州大學念書,家住在平江路後的巷子裡,夜晚和李然(佟大為)出門散步,大爺大媽們搬著竹椅納涼,一圈人圍坐在雜貨店的電視機前看《東京愛情故事》,晚風輕柔,河水輕波,穿著褲衩背心的孩子寫完作業在門口啃西瓜,年輕男女們,攜手共游,這一切,似乎永遠停駐,永不流逝。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劇照


蘇州的巷子,也是永不流逝的,哪怕商鋪林立將它擠到無處容身,全中國人,想起蘇州時,仍然有那麼一片溫柔的小橋流水夢: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撰文:奇妙丸

編輯:冠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OaHDmwBmyVoG_1Zed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