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有關情況。會上,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介紹,發現在境外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有旅行史入境人員6.7萬餘人次,乘國際航班入境人員日均2萬人次。
資料圖。中國商網 馬文博/攝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外防輸入已經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截至北京時間3月15日17時,已經有143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有蔓延,鑒於這種情況,專家提示目前不建議出境旅遊。
劉海濤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移民管理局對出入境人員情況進行分析和動態監測。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從這個時間節點以來,全國的陸、海、空口岸入境的人員日均1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八成多。其中,乘國際航班入境的人員日均2萬人次,其中外國人占比一成左右。
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表示,民航局把航班風險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根據不同等級採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對於低風險航班,主要是保障國際國內人流物流暢通,根據需要進行體溫檢測,機組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對於中風險航班,在低風險航班的措施之上還增加了合理安排客艙布局、減少人員流動等措施,同時根據航程,在航行中對旅客也要進行體溫檢測,機組需要佩戴使用醫用外科口罩;對於高風險的航班,儘可能減少機上的服務流程,對旅客進行分區管理,安排旅客分散就坐。同時,在每個航班的後三排都會預留應急事件處理的隔離區。
劉海濤表示,國家移民管理局及時主動地將掌握的人員出入境信息向海關檢疫等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主管機構進行推送,做到「三提前」、「三共享」。共向海關、衛生部門推送入境人員信息110萬條,共發現在境外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有旅行史的入境人員6.7萬餘人次。在信息的共享過程中,會嚴格依法確保信息的安全,保護個人的隱私。
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司長王軍介紹,疫情發生後,海關全面啟動了健康申報制度,但一些入境人員懷著僥倖心理,採取各種手段拒絕申報,或者不如實申報健康狀況,不配合體溫監測;還有一些入境人員明知自己已經出現了發熱、乾咳等染疫的症狀,或者曾經去過疫情嚴重的地區,故意隱瞞發病情況,境外旅行史等。甚至有人採取吃退燒藥等方式降低體溫,掩蓋發熱症狀,在海關衛生檢疫環節矇混過關,入境以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導致與其密切接觸的人員被感染或者被隔離觀察,給公共衛生安全造成重大風險。
王軍表示,上述行為可以依照刑法第332條的規定,以「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懷著僥倖心理逃避海關檢疫,不僅要承受全社會的輿論譴責,還將面臨牢獄之災。(中國商網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N6b43ABjYh_GJGVWQ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