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渦陽縣星園街道趙瓦房村的扶貧車間裡,因孩子生病致貧的王保俠正和工友們一起加工冬季睡衣。藉助村裡的扶貧車間,她不僅每月能掙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還能就近照顧孩子。
趙瓦房村西臨省道202線,距離縣城8公里左右,與渦陽經濟開發區相連,有利於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除了現有的溫氏養豬、光伏扶貧項目及扶貧驛站車間等收益外,趙瓦房村依據地理優勢,藉助扶貧提升項目資金和企業捐助資金,新建了9個扶貧大棚,種植西紅柿,申請了「真柿味」商標,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西紅柿苗剛一種下,村裡已和企業簽訂了銷售協議,「銷路我們不愁,大棚產生的收益,會拿出來一部分,按照實際需要分給貧困戶。」趙瓦房村黨總支書記王敬偉介紹,產業發展對於穩定脫貧意義重大,有了產業,村集體可以增加收益,貧困戶在工作的同時也有了固定收入。2019年,趙瓦房村擬脫貧貧困戶4戶13人。
「趙瓦房村有加工業、種植業,只有產業發展了,才能給貧困戶帶來實惠,真正帶動脫貧、減貧。」渦陽縣星園街道脫貧攻堅工作負責人鄧超介紹,村集體產業發展是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該街道脫貧攻堅工作始終堅持圍繞產業發展做文章,確保每一個貧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近年來,渦陽縣始終把發展村集體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各村根據自身特點設立扶貧車間、發展種植養殖,提升貧困村集體收益,帶動貧困村脫貧出列。截至目前,渦陽縣共建設84個扶貧車間,入駐企業共繳納租金23.6萬元,發放就業補貼62.76萬元,發放工資414萬元,其中貧困人員工資105.8萬元。另外,「溫氏生豬養殖項目每村年收益16萬元,光伏電站每村年收益5萬元,『一村一品』產業項目每村年收益3.5萬元,合計每村每年村集體收益24.5萬元。」 渦陽縣扶貧局扶貧服務中心主任李永說。
在村級特色產業的帶動下,渦陽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明顯。該縣2016年、2017年、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連續三年在安徽省脫貧攻堅年度考核獲評「好」的等次,位列全省第一方陣,且年度考核的名次一年比一年上台階,圓滿完成2018年脫貧攻堅「縣摘帽」工作。下一步,該縣將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全面推進「冬季攻勢」的落實,堅持把「三精準」「三落實」作為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兩摸底一核查」後續幫扶,紮實開展各類問題的整改,凝聚合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