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漢中農村美味,你最好哪一口?

2019-07-25     吃喝玩樂在漢中

很多70、80後漢中人

小時候都在農村生活過,吃過農家飯,

真正的原生態,新鮮得很

雖然現在在城裡生活了

但總是忘不掉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美味。



說起就要流口水了,

好了,大家跟小編一起來回憶吧。

米豆腐

米豆腐看起來像南方的年糕,嚼起來勁道十足,是臘肉的好搭檔。剛出鍋的米豆腐趁熱涼拌起來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像米涼粉卻比米涼粉勁道的多。

面麵茶

面麵茶和天津的麵茶湯很像,只是現在的漢中卻再也見不到這種美味。原來只要天氣轉冷了,每家每戶都會炒麵麵茶。炒好的面麵茶可以放置很久,寒冷的早晨,沖一杯麵麵茶就是最好的禦寒早餐,渾身都暖暖的。這個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吃過了,甚是懷念。

野蒜

有的也叫野小蒜,小時候經常幾個小夥伴約起去田坎邊挖野小蒜。光憑味道,能從一大堆野草裡面辨別出野蒜。

洗乾淨後,野蒜就青青白白的,非常有賣相了。可以涼拌直接吃,也可以當佐料炒臘肉、燻肉吃。

野蒜帶有獨特的清香味和淡淡的辛辣味,吃起更過癮。

地軟

地軟一般長在石板、潮濕的山地草坡附近。光看樣子有點像木耳,摸起來肉唧唧的,洗起來要費點勁兒。在漢中城固機場還未改成民用機場的那些年,一旦下完雨,機場草坪就成了撿地軟的好去處。可惜現在再也進不去。。。

去掉泥沙的地軟可以炒雞蛋、做雞蛋地軟菜湯,也可以跟泡椒一起炒。

別看地軟不起眼,它的營養價值其實很豐富。現在想吃野生的很難了,真懷念小時候吃的那種味道。

蒸飯湯

小時候在農村吃的蒸飯非常香,一般都是柴火燒的。但是現在即便在農村柴火蒸飯也少了。

用蒸子做出來的飯,顆顆的圓潤又飽滿,吃起來也非常有嚼勁兒。

瀝出來的米湯又濃又稠,還有米香,吃蒸子飯喝米湯,簡直是絕配。

點豆腐(豆漿)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石磨。過年前,很多人家裡都要自己點豆腐。提前一天把豆子泡起,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來磨豆子。

豆子推好之後還要搖渣,還要煮,煮出來開始就是濃濃的豆漿!每回都忍不住,必須喝一碗才安逸。

除了拿來做豆漿的部分,其他的要拿來點完豆腐,然後壓豆腐,幾道工序過後,豆腐才算完工。

紅豆腐

腐乳,漢中人又稱紅豆腐,是我國流傳數千年的民間美食,因口感好,吃起來特別的香味,深受漢中人喜愛,尤其上元觀紅豆腐更是一絕,是一道經久不衰的美味佳肴。

豆瓣醬

豆瓣醬又分曬醬和陰醬,一般是用蠶豆(胡豆)做為主料佐以辣椒製作而成,做好的豆瓣醬可拌面可炒菜。豆瓣醬用來燒魚燒菜更是美味無窮。

豆豉

小編記得小時候,家裡的老人每年都會做豆豉,有時候是干豆豉,有時是水豆豉。

做豆豉前,黃豆要先拿熱水泡,完了再溫火煮,拌作料,裝到罈子里密封發酵。

干豆豉要多一道工序,需要曬乾了再入缸,一般都是在自己的院壩里舖開曬的。小編覺得曬過「日光浴」的干豆豉吃起來更香。尤其豆鼓炒肉簡直不要太香。

流水席

農村婚喪嫁娶、過年過節都會辦席,一般都是流水席,幾口大鍋,柴火燒得很旺,炒出來的菜味道也很香。

流水席掌勺的廚師都是大家公認的廚藝好,其他人都是打下手,幫忙擺盤、上菜。

周圍鄰居都來幫忙,一人搭把手,很快十幾桌菜就準備好了。

干豇豆

豇豆現在大家都吃得比較多,但是曬乾的豇豆,吃的就少了。但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小時候肯定吃過干豇豆。同類的還有干洋芋夾夾,都是燜肉好搭檔。

豇豆收穫的季節吃不完的就會用來做干豇豆,用水將豇豆煮到七分熟,然後拿出來晾曬吹乾,風乾後的豇豆只要不長蟲,保存時間很長。

吃的時候拿開水泡一下,可以用來做干豇豆燒肉,干豇豆燉臘豬腳等。比起新鮮豇豆,重新泡開的干豇豆有一股獨特的味道。

寶寶們,你們有多久沒吃過農家飯了

是不是嘴巴有點饞了

不如找個周末,回趟老家

陪家裡的老人吃頓農家飯

拉拉家常,回憶一下過去的日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Hngq2wBvvf6VcSZeR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