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校園暴力"低齡化",比以前更殘忍,施暴者太大膽

2019-12-26     福娃談育兒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事件,被媒體曝光。而且施暴者的年齡趨向於低齡化。

調查結果顯示,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有將近7000人,因校園暴力被起訴。也許很多家長都沒想到,孩子本應該在校園裡快樂的學習、成長,現在卻要遭受著殘忍的霸凌。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花季少年們,成為可怕的施暴者呢?

從前段時間禹州二年級小學生,眼睛裡被塞紙片到最近初中生被校園暴力致死。大眾對於校園暴力的認知越來越清晰,家長們也不再以為只是同學間的玩鬧。 可對於那些小小的受害者來說,他們卻沒有勇氣將自己的事情告訴父母。

之前有個寶媽私信跟我們說道: 最近她發現女兒的行為舉止非常異常,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到不用穿校服的時間,女兒總是要求媽媽給自己找漂亮的衣服。

可是最近這一個月,女兒整天穿著學校的校服,而且問媽媽要錢的次數也增多了。

由於這位寶媽,最近看新聞,了解了不少校園暴力事件,所以她對於女兒的行為舉止感到很擔心,在與孩子的爸爸交流以後,他們決定和女兒談談心。

晚上孩子的爸爸回家後,趁著吃飯的時間,媽媽主動挑起了話題,她說:"孩子爸,你上學的時候,在學校里有沒有人欺負你啊。"

孩子他爸靈機一動說到:"好像是有,我那時候在學校里總是受排擠,還有好幾個壞孩子老是搶我東西。"

緊接著夫妻倆把話題轉移到了女兒身上。媽媽又問女兒:"寶貝你在學校里有人欺負你嗎?"雖然女兒猶豫了一下,但是還是鼓起勇氣說:"有幾個小女孩老是嫌我穿漂亮的衣服,而且她們還問我要零花錢,如果我不給他們他們就要孤立我,讓我沒有朋友。"

孩子的爸媽一聽,果然孩子在學校里是遇到校園暴力了,好在孩子的身體沒有受到什麼傷害。於是他們趁著這次機會和女兒好好地普及了法律知識,事後這位寶媽也和老師進行溝通,老師也嚴肅處理了這幾位學生。

這夫婦倆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家長學習,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並通過聊天的方式讓女兒說出自己的遭遇,同時並解決問題。

可是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非常容易忽視孩子的情緒,從而導致孩子遇到事情不願意和家長訴說。

由此便開啟了惡性循環,在施暴者的恐嚇下,孩子不敢將遭遇告訴父母。從而施暴者更加大膽,肆意妄為。經過調查全國有70%以上是青少年犯罪案件,而近年來也呈向低齡化

那麼讓這些施暴者更加大膽的原因還有哪些?作為家長該如何做呢?

一、孩子的行為模仿

縱觀這些施暴者的家庭環境,我們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有暴力傾向,大多和父母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孩子對於暴力行為沒有正確的認知。

尤其是有些不少父母對待孩子動輒打罵,由此可以孩子們為什麼會有暴力傾向。再者,網絡發達的今天,孩子們在網絡暴力視頻上,也會進行效仿。

二、家長的過於溺愛

從社會層次的結構來看,獨生子女的模式居多,不少孩子在剛開始犯錯或者出現暴力行為的時候,遭到了家長的默許。

甚至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有出息的表現,所以,家長的溺愛,也讓孩子更加大膽,從而校園暴力滋生。

三、孩子們對於法律的無知

這些作為施暴者的孩子們,雖然有著殘忍的行為,但是他們對於施暴的後果卻不明了。

而且在孩子剛剛出現校園暴力的行為,是學校和家長都本著大事化小的態度。

對於孩子的出發和教育都只會從輕處理,所以不少施暴者認為自己年紀不夠,法律不能夠制裁,從而助長了囂張氣焰。

雖然現在我國法律對於未成年人犯罪,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我們家長應該引起重視,對待孩子的教育切不可馬虎。

如果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受到校園暴力的跡象,一定要第一時間的通知學校。讓學校約談學生和家長,並對此做出明確的處理。相信施暴者在學校和家長的制約下也能有所收斂。

而平時家長帶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也要對孩子詳細的講解校園暴力。只有把孩子當作朋友,孩子出了問題才能及時的和父母溝通。

只有父母和孩子共同重視,才是抵制校園包里開始的第一步。我希望父母都能作為孩子堅強的後盾,讓孩子生活在無畏的校園裡,那麼您的想法是什麼呢?歡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A4-SW8BMH2_cNUg_T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