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多國因為國情已經做出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我國的「封城」最初雖然被一些西方國家嘲諷,但是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已經獲得了有效的成果,是值得提倡的一種做法。義大利在疫情最初就進行了仿效,然而因為措施實行得並不到位,還是導致了疫情暴發,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嚴格對待的話,將會有效遏制病情。另一方面,英國近期的防控態度讓世界人民都難以理解。
英國首相近期宣布國內對於疫情的防控階段進入拖延期,同時還拋出了「群體免疫」這一策略。而這一言論一出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各國的醫學家都認為英國這是在向新冠病毒舉「白旗」,因為該手段不僅是被動接受了病毒的傳播,同時對於一部分民眾的生命安全極為不利,有專家警告將有嚴重後果。在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的解釋下,大概會有60%的英國人患上這種疾病,以此來換得「群體免疫」,如果按照英國現在的人口推算,這種策略將會造成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之所以選擇這種策略,英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英國在「遏制」階段已經失敗,目前已經進入了「拖延」階段,還指出疫情的暴發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頗為諷刺的是,我國為了防控疫情在1月23日就已經將武漢進行了「封城」,從1月末到3月初這段時間,本應該給西方國家帶去警醒,及時做好疫情防控計劃,但是在本國疫情真正到來之際,英國沒過多久就宣稱「投降」,置大多數國民的生命於不顧,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殘酷。
雖然在過去的流行病中「群體免疫」確實有著不少成功案例,例如在應對天花時人類就採用過這種策略,但那是建立在「牛痘」普遍接種的前提下才獲得的成果。牛津大學強調,只有當多數人都接種過疫苗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才會起效,而如今的新冠疫情疫苗尚未研究完成之際,採用這種方式將會帶來更為嚴峻的後果。就目前的疫情進展來看,疫情對於老年患者的影響很大,如果放任疫情傳播,造成的死亡率會讓英國的醫療系統癱瘓,導致更多患者無法接受輔助治療,其後果是難以承受的。
英國的理性實在太可怕,按照在科學理論上的策略,「群體免疫」將放棄第一輪受感染的部分人,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經濟的衝擊。但是看上去很低的死亡率,放在英國6000萬的人口基數下,將會造成數十萬人喪生!這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代表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病毒來篩選可以存活下來的人,這樣的做法完全就是對公眾生命不負責任的行為!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