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青海消費「馬車」馬力十足

2020-01-08     青海日報

編者按:

得益於時代的發展,消費升級已悄然到來,商品和服務消費融合發展,新型商業綜合體蓬勃生長……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了消費服務供給,激發了消費升級潛力。

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份,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6.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隨著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風生水起。消費,正成為青海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回首2019,我省出台多項政策措施,鼓勵傳統企業促消費,鼓勵網絡零售,促進電子商務打通渠道消費等,充分挖掘我省市場消費潛力,提升消費品質,促進消費增長……

回首2019,我省消費市場「靚」點十足,一系列應運而生的新消費和新業態為我省消費市場增添了新活力……

(資料圖片)

關鍵詞:新

新零售新商業 新消費新體驗

當前,消費形態正從買產品到買服務的方向轉變。青海以智慧商圈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成熟商圈改造升級,為我省商圈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消費更加趨向於文化、休閒、實體體驗等現代時尚需求,商圈在繁榮當地經濟、增加稅收和促進就業、發展現代商業業態、提升消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展現城鎮商貿流通業水平的「城市名片」和「商業風景線」。

按照《西寧市「十三五」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要求,西寧市「一主、一新、四副」為主體的城區商貿流通布局目前已初步形成。

「一主、一新、四副」即:一主,大十字—西門商貿集聚區城市商業主中心;一新,海湖新區現代化商業新中心;四副,商業巷商業副中心、建國路商業副中心、小橋大街商業副中心、城南片區商業副中心。

通過招商引資,以萬達廣場商業主力店、唐道637商業廣場、新華聯、新千購物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新的商貿流通項目陸續建成並已投入使用;紅星美凱龍海湖店、王府井購物中心、中發源時代廣場、天地巷子、北川萬達廣場、吾悅廣場等一批新的商貿流通項目正在陸續入駐或建設中;海底撈、迪卡儂、HM、無印良品、物美超市等國內外知名商業品牌項目已正式簽約入駐西寧市,對提升西寧市商業形象,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商業功能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黃金周期間,我省各零售企業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將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深度融合,推出各類新體驗產品。如在唐道637商業廣場、新華聯等商圈,智慧商圈移動終端APP等平台均已建成,WiFi覆蓋、O2O電商平台、商圈金融、智能停車、政務查詢、社交平台、促銷打折等功能進一步完善。如今,市民在商圈購物、吃飯、娛樂、停車等,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

一系列新零售、新商業的落地,不僅為市民帶來新的消費體驗,還加速著西寧市核心商圈轉型升級,一個「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的現代商圈體系正在形成。

同時,我省深入實施消費升級增效行動計劃,新改建4個農貿市場,建成蔬菜零售、便民連鎖網點200餘個。各地組織本地重點百貨、超市、購物中心、電器連鎖企業、便利店、服裝鞋帽專業店全年開展經常性打折讓利促銷活動,支持企業開展汽車促銷活動降低銷售價格,開展油品價格折扣等促銷活動,引導家電銷售企業對消費者給予適當優惠,以點帶面激發消費市場活力,促進全省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

此外,消費升級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人們身邊上演:吃美味佳肴不必親自下廚,動動手指外賣小哥就能把飯菜送到手中;看院線大片無需排隊買票,手機訂票還能選座位……

隨著消費結構的優化調整,「網際網路+」產品銷售走俏,智能手錶、智能攝像機、藍牙音箱等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智能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用電器和智慧型手機同比分別增長145.8%、21.2%和121.2%。我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也讓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部分與消費升級相關的商品增長加快。

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智慧型手機增長2.4倍,可穿戴智能設備增長2.3倍,新能源汽車增長1.5倍。

隨著我省一系列「新」的經濟模式逐漸形成,青海人消費業態更加多元化,從傳統消費轉向新興消費,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消費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質化、單一化向差異化、個性化、多元化升級。消費結構的升級,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了持續可靠的動力。

關鍵詞:熱

特色節會旅遊 屢掀消費熱潮

2019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全省42家商貿流通企業10月1日-6日實現商品銷售額1.6億元。其中除了消費力旺盛的本地市民外,不少外地遊客都在各大商圈進行了「貢獻」。

「本來是來旅遊觀光,結果大多數時間都在商圈逛吃和『買買買』了。」從外省來青旅遊的張先生如此感嘆。記者走訪發現,在各大商圈的折扣讓利、主題活動、互動體驗等聯動促銷下,節假日裡,像張先生這樣本來是來遊玩結果扎堆商圈消費的遊客不在少數。

除了利用節慶假日,我省還依託本地特色「造節」,讓消費需求釋放出來。

11月8日—11日,我省藉助第八屆南京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平台,同期舉辦「2019年青海(南京)商品大集」。創新的方式和內容令「商品大集」取得了好成效,累計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額和簽約額1.11億元,比上屆增長5.47倍。

12月12日,「暖冬享美食、網上滿意購」2019年迎兩節促消費系列活動在西寧拉開帷幕。組織40餘家重點特色餐飲企業和青海老字號企業,舉辦「迎兩節青海特色美食網上大集」,開展實惠年夜飯、精緻家常菜、讓利吃海鮮等促銷活動,推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營造濃厚節日氛圍。此次活動始於「雙十二」網絡購物節,收官於傳統年貨節,有力支持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我省新的消費增長點,在惠民便民的同時,為青海的擴內需促消費以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早在2019年二季度以來,省商務廳落實「會戰黃金季」專項行動要求,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了「消費促進月」活動。緊抓節假日、文化旅遊、農村趕集等節慶商機,圍繞群眾消費熱點,通過上下促動、城鄉互動、行業聯動等形式,利用網絡促銷新業態,組織大型商貿企業、特色餐飲企業,舉辦商品促銷、名優產品展銷等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促進消費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

在國慶黃金周期間,全省各大超市積極備貨,加大生鮮、肉 蛋、蔬菜、水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量。其中,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每日蔬菜調運量約1800噸,各地商業企業也抓住節日消費相對集中的有利商機,開展了系列營銷活動。大潤發、寧食集團、惠客家超市零售額分別增長了10.9%、3.1%和1.6%。

消費要熱,不僅要讓來的人消費,還要主動吸引人前來消費。夜市,是青海的一大名片,是本地人和外地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是遊客深度了解青海文化的一大渠道。持續升溫的「夜經濟」也成為青海全域旅遊的新板塊,正在形成新的旅遊消費熱點。同時,高檔餐飲轉型升級,特色餐飲需求旺盛。據對全省10家大中型餐飲企業監測,節日期間共實現營業額279.83萬元,增長16.3%。

2019年以來,青海旅遊人氣不斷上漲,夏秋季節,全省新老景區成為網紅,青海美景美食以及當地人文吸引著大批國內外遊客,形式多樣的自駕游、鄉村旅遊、民俗游、古鎮游,更是讓青海旅遊不斷呈現良好態勢。

根據我省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4459.5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8.7%;實現旅遊總收入497.3億元,增長18.0%。尤其在國慶長假,青海旅遊市場加速升溫,無論是省外進青客流,還是本省客流連日遞增,我省接待國內外人數超過300萬人次,自駕游車輛持續增長,全省入青自駕車超12萬輛。從近幾年的整體數據來看,青海旅遊人數同比增長平均在20%以上。

同樣體現青海特色的,還有7月舉行的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賽暨西寧美食節,吸引唐道637、小新街、新千夜市、鼎安名城步行街等特色美食街區的415家商戶,為西寧市民和各地遊客奉上了有口皆碑的美食盛宴。美食節舉行的一個月,各分會場共計接待美食愛好者1380餘萬人次,累計營業額達近9000萬元,美食消費拉動旅遊經濟成效顯著。

在青海文化旅遊節期間,西寧市組織商貿企業展示特色鮮明的文化旅遊產品,推進本地民俗特色產品和旅遊文化體育商品促銷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優惠促銷活動,打造文化旅遊消費特色。

關鍵詞:暢

線上線下結合 打通消費渠道

過去,買土特產要去鄉下,買進口商品要去國外,既費時又費力。隨著青海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購物渠道進一步被打通,市民在「家門口」買一切成為現實。

2019年的「雙十一」,來自「阿里數據」的統計,「雙十一」全天,青海交易額為4.09億元,較去年增長14%。其中,對外銷售額為2736萬元,比去年增長2%。

2019年「雙十一」,專注於冬蟲夏草線上線下批發零售的青海秦仁堂商貿有限公司,又一次獲得大豐收——全天收到5000筆訂單,銷售額425.88萬元,連續8年穩居天貓蟲草銷售量排行榜第一。除蟲草外,黑枸杞、紅枸杞、藏紅花也是熱銷產品,主要銷往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市。經營平安富硒紅皮土豆的海東市正德電子商貿有限公司,賣出去了16萬單土豆,共計800噸,銷售額為435.2萬元。

據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絡監管數據顯示,我省具有企業電商網站的,青海有3716個,電子商務經營者2.2萬戶。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05.4億元、同比增長18.6%。

陳先生在經濟開發區開了一家餐飲店,但由於周邊大量餐飲店聚集,經營慘澹。2019年年初,看著外賣行業火熱,陳先生便在外賣平台注了冊,開始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網絡打破了線下店鋪存在的地理限制,擴大了產品銷售的區域。更重要的是,不少在網上下單的顧客,還會來到線下店鋪二次消費,成功實現線上對線下的引流。」陳先生介紹,店裡的熟食特色小吃很受歡迎,他正計劃將這些特色小吃進行包裝,在淘寶、微店等進行銷售,豐富銷售渠道。

隨著消費升級以及電商崛起,我省以氂牛和青稞為主的特色農畜產品行業迎來了新機遇。大通氂牛肉、馬鈴薯粉條、黑金剛土豆……這些產自青海的特色農產品如今正通過農村電子商務走向全國各地的餐桌。

通過電商平台,消費者的「菜籃子」變得愈加豐盛,我省貧困地區農牧民的「錢袋子」也逐漸鼓了起來。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地方特產館14個,30餘家省內知名企業開設網上專營店鋪,九大類千餘款特色產品實現觸網營銷,預計全年銷售額將突破15億元。

得益於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實施,青海省搭建了一套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打造了一批「觸網」農特產品、拓寬了一張農牧產品流通網、湧現了一群電商新農人、形成了一個電商扶貧大格局。

目前,我省已有5批41個縣、市、區相繼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按照國家創建標準,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20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88個鄉鎮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1201個村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以縣城為區域中心,輻射鄉鎮村的三級物流體系逐步形成。

產品「雙向流通」效果明顯。據不完全統計,3批18個縣通過電商進農村示範創建,累計實現農畜產品上行價值2億元,其中,農牧區直接依託縣鄉村三級服務站點服務功能,實現線上消費1760萬元、線上銷售324.5萬元。京東、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企業平台和本土郵政、樂村淘、黨報物流等電商物流企業,陸續成為推動青海省農牧區產品流通的平台載體,對區域發展特色產業起到了積極拉動作用。

同時,建成投運西寧國家電商示範基地二期工程,新建線上線下社區便利店25個;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成功舉辦「青海正宗原產地商品招商交流會」;上線運營「天貓青海原產地商品官方旗艦店」「柴達木枸杞官方旗艦店」等平台,持續拓寬我省特色產品網銷渠道。

關鍵詞:信

講誠信守信用 讓消費更放心

2019年9月6日,以「弘揚誠信理念 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青海省「誠信興商宣傳月」儀式啟動。

自2005年首次舉辦「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以來,我省已連續舉辦了14屆,在加強誠信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優化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我省在「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期間,深入開展「倡導誠信經營,助力消費升級」「質量分級評價,明白放心消費」等系列主題活動。採取通俗易懂、符合實際、貼近群眾的宣傳方式,讓宣傳教育「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良好社會氛圍。大力宣傳行業領域誠信典型,曝光違法失信案例,褒揚誠信,震懾失信,引導企業自覺樹立誠信經營理念。促進誠信建設與消費緊密結合,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擴大信用消費,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為消費提質升級注入新動力。

在2019年第37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信用讓消費更放心」論壇在西寧舉辦。

「信用」是一個企業吸引顧客、贏得市場最有用的法寶之一;也是消費選擇最有效的催化劑。消費領域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支付風險、信息泄露、霸王條款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仍時有發生,經營者信用缺失的狀況依然不容樂觀,消費者的安全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監督權等還得不到充分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信心和消費者滿意度,制約著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只有構建起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才能保證消費安全,也才能實現讓消費者在產品消費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信用體系建設也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消費領域信用體系也是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的首要任務。

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推動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倡導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自覺完善誠信經營行為,贏得消費者信賴和認可;鼓勵引導消費者依法主張自身權益,積極行使監督權,主動參與消費後評價,形成讓消費者敢監督、願監督、能監督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發揮消費者協會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職能作用,加快建立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2019年,我省發布《青海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6方面26項具體舉措,為促進我省消費提質升級繪製了「藍圖」。

《方案》從促進實物消費不斷提檔升級、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產品和服務標準建設、建立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優化促進居民消費的配套保障、健全信息引導和宣傳推介機制6個方面完善促進我省消費體制機制,提升優質消費供給,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方案》中對提升住房消費品質、擴大汽車消費、發展壯大綠色消費、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拉動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全力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增加更多品質文化服務供給、著力打造體育消費競爭優勢、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加大家政服務供給、促進教育培訓消費等消費者關心和關注的方面制定了方案。

同時,鼓勵我省企業制定實施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全面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加大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定期開展全省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強信息公開,對不合格企業依法嚴肅處理。加快構建「網上抽查、源頭追溯、隔地查處」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督機制。

作者:譚 梅 來源:青海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3hDhG8BMH2_cNUgrS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