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倪偉)球形權杖頭上裝飾蟠螭紋,全長1.4米,這根華麗的金首銅鐏權杖,有著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金質權杖頭。12月13日,金首銅鐏權杖將來到北京,亮相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
記者12月6日從國家博物館新聞發布會獲悉,本次展覽共有文物展品300餘件,其中有大量金器、玉器,一些青銅器銘文中還有與芮相關的記載,實證了一段缺失的封國歷史。
本次展覽的文物展品,絕大部分來自「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還有少量來自「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陝西韓城梁帶村東周芮國墓地。
劉家窪墓地出土的金質權杖頭,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質權杖頭。國家博物館供圖
據介紹,芮國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多代國君擔任過周王輔臣,曾經顯赫一時。但歷史中罕有記載,是遺失在史冊中的「神秘小國」。
根據考古成果,劉家窪已經被確認為芮國後期都城。這一前一後、緊密關聯的兩處芮國遺址,不但彌補了周代歷史的缺環,更展現了距今三千年前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藝術,形成難得一見的考古大發現姊妹篇。此次展覽以年代較早的梁帶村芮國作鋪墊,稍晚的劉家窪芮國為主體。
金器是最具特色的遺存之一,包括擁有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金質權杖頭的金首銅鐏權杖,僥倖殘留在大墓盜洞中的虎形牌飾、牛首銜環飾,及其他素麵環與螺旋形金耳環等器物。這些金器在紋飾和題材方面帶有典型的北方民族特徵,對於探討春秋時期關中與北方之間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
劉家窪墓地出土的玉琮,與常見內圓外方有所不同,僅一側見方。國家博物館供圖
劉家窪發現的一件玉琮與常見內圓外方琮有所不同,它僅一側見方,兩折角雕飾立人,其他部分雕刻抽象獸面和線條。這類琮以往僅見於齊家文化,但紋飾卻為兩周之際的特徵,當是由齊家玉器改形而成。
為了清晰表現芮國為代表的封國實力,展覽將按照鐘磬諧鳴、鼎簋列陳、金玉交輝三部分,分別通過編鐘、編磬等樂器展示芮國禮樂文化,通過鼎、簋、壺、盉等器物組合表現周王朝嚴格的禮儀制度,通過金玉器具和飾品展現當時的文化面貌和貴族生活。據考古發現,芮國貴族對音樂有著特別的喜好和痴迷。
劉家窪墓地出土的編鐘,劉家窪保存了目前所知春秋早期樂懸制度的最高級別。國家博物館供圖
此次展覽還將考古現場「搬進」展廳。展廳內設計了依出土狀態進行場景復原的大墓,將全部銅禮器、樂器、玉器等文物按原狀復位,再現國寶出土時的場面,以最直觀的方式表現高等級墓葬的禮儀制度和恢宏氣勢。
此次展覽由國家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主辦,陝西省澄城縣人民政府協辦,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3月1日展出。
來源:新京報 記者 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