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再融資新規落地以來,截至2月25日,滬深兩市合計有55家上市公司披露增發預案,其中有47家定增折價率上限為80%,即它們已根據再融資新規鬆綁,由舊規的90%調整至80%。大股東呈現出積極參與的景象,據悉有超七成定價定增有大股東、實控人及其關聯方或公司高管的身影,同時,金融機構的身影也頻現,立思辰、中密控股、藥石科技和恆邦股份4家上市公司的定增發行均獲得公募基金參與。
其中,立思辰獲興全、建信和睿遠三家基金合計認購5.2億元,;藥石科技此次定增擬募集6.5億元,由興全基金單獨全額認購,此次發行完成後,興全基金將成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目前,共有6家基金公司快速參與了上市公司定增,累計認購金額已經高達16.1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定增市場機會眾多,但虧損也同樣存在,所以如何精挑細選就成為關鍵,對上市公司現金流、成長性、估值水平等都需要嚴格篩選。
再融資新規提升成長股投資熱情
從2月14日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政之後,定價定增的定價基準日由發行期首日改回為董事會決議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發行期首日。這意味著定價定增可以提前鎖價,並且底價由此前的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折提升至8折,鎖定期由三年縮短到一年半。定價定增相對競價定增開始更受上市公司偏好,也更受投資者歡迎。
國聯證券資深投資顧問白穎傑指出,再融資的鬆綁使得創業板更加受益,尤其是對有跨行兼并重組的這些企業,業績增速上會有很大的提升。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到2015年那段時間,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行業,包括中小微企業當中,在內生主營業務穩健增長的同時,向外去做一些併購,所得到的一些利潤相對是比較快的。利潤增速快了之後,回歸到業績,年報也好,中報也好,股價大幅增長。
其認為,國內經濟經過此前五到十年的快速增長之後,已經從傳統的一些行業(比如基建),更多的要轉入核心經濟,這個核心經濟,就是以高精尖科技發展為主。所以現在的大環境背景跟2013年至2015年是不太一樣。同樣是政策鬆綁,但是現在可能更多的是追求一些質量,而不是大面積的、鋪開式的、擴張式的發展。所以這一次的再融資鬆綁政策,無疑對創業板有更深的一個利好。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折扣大幅提升、安全邊際提升,同時部分中小市值公司股價處於歷史低位,這大大刺激了公司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公司高管等通過定增方式來提升自身持股比例,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所以目前看,截至2月25日,滬深兩市合計有55家上市公司披露增發預案,超七成定價定增有大股東、實控人及其關聯方或公司高管的身影。
其中,佳雲科技6.74億元的定增被公司控股股東佳速網絡和董事張冰全額認購,湘電股份10.81億元定增被實際控制人控制企業全額認購,博暉創新配套融資被大股東關聯方全額認購。
公募基金認購積極 出手不含糊
在大股東積極參與認購的同時,公募基金、產業資本、券商、股權投資基金、資管公司等各方資金紛紛快速入場,參與資金多元化趨勢顯著。
其中,凱萊英定增23億元引入高瓴資本:上市公司終止其於2019年7月所發布的非公開發行方案,重新披露後擬以123.56元/股的價格向高瓴資本發行1870萬股,募集資金23億元。發行完成後,高瓴資本將成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可依託自身在創新藥服務領域積累的技術、經驗、產能和平台體系,為高瓴資本及其相關方投資的創新藥公司提供高質量的CMC研發和生產服務;另一方面,高瓴資本依託在全球創新藥市場的投資布局,積極推動公司顯著提升服務創新藥公司的廣度和深度,並在核酸、生物藥CDMO、以及創新藥臨床研究服務等公司新業務領域開展深入戰略合作。
中密控股增發股份獲多類投資者共同參與:上市公司於2月21日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募集資金6.5億元,發行對象中包括遠致華信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申萬宏源證券、富國和興全基金、常州市新發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多類投資者。
立思辰增發股份則是獲多家公募基金認購:上市公司於2月20日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募集資金15.3億元,發行對象中包括興全、建信、睿遠基金等多支公募基金參與,認購的基金產品中包含了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以及三年期權益基金等多品種。可以看到,定增市場正在吸引各方資金快速入局,其中主動管理的公募基金也開始成為定增市場的重要資金方之一。
另外,根據恆邦股份2月25日披露定增預案顯示,前海開源基金認購金額2億元、財通基金認購金額 1億元;藥石科技披露定增預案顯示,興全基金認購金額6.5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九泰基金、平安基金、博時基金等多家基金都紛紛表示對定增產品有興趣。
後備資金源源不斷 如何挑選優質項目成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其他機構正在籌備參與定增的相關事宜。據媒體報道,招商基金投資支持與創新部總監姚飛軍表示,公司投資人員對於已經過會或拿到批文的項目正進行深度學習和研究,將積極應對市場的投資機會。據姚飛軍介紹,目前的準備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積極篩選目前已經過會或拿到批文的項目,擇優進行深度研究和前期對接;第二是積極尋找性質匹配的資金,抓住再融資市場的機會;第三是積極梳理相關流程和制度,保證定增進行的合規性和安全性。
諾德基金也指出,再融資新政讓定增這類資產從過去兩年不被人待見的處境中浴火重生,重新變成有投資吸引力的資產。目前,諾德基金已經有多隻專戶產品在準備當中,相關的公募業務也在籌備過程中。
同時,在再融資新規的支持下,也有過往的定增主題產品被「喚醒」。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此前已成立了相關的定增主題產品,雖然受近年來政策收緊的影響,定增業務沉寂了一段時間,不過,隨著新規下發,近期也開始重新挑選標的,目前仍在溝通研究階段。
不過,在業內人士來看,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未來定增市場機會眾多,但虧損的可能也同樣存在,所以如何精挑細選就成為關鍵。
對於未來的定增市場,姚飛軍坦言,有望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方面,預計定增市場將被再度激活,項目供給有望大幅增加,有利於投資者從中精挑細選。另一方面,定增項目的分化將更為明顯,在註冊制和嚴監管的導向下,作為機構投資者,應更多從產業整合邏輯而非套利思維出發去挑選項目、聚焦優質公司,這無疑對參與方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廣發證券在《A股再融資新規解讀:定增春天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報告中指出,在定增項目的選擇上可以考慮以下維度:自由現金流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較強併購能力;低PE值:市值管理空間更大,估值與定增收益率歷史上呈現負相關規律;大股東比例高:股權稀釋越小訴求越高;股權質押比例不高:實施難度低;成長股:未來1-2年內有較高業績增速的成長股彈性更大,歷史中小市值定增長期勝率更大;優先關注此前創業板兩類定增受限企業;優先關注先進位造、國改等國家戰略方向,尤其是「輕資產、高研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