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載歲月記憶——阜陽潁河閘

2019-10-13     直播臨泉

說起潁河閘

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

為何要建設潁河閘呢?

潁河閘是何時開建的呢?

又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呢?

今天

就帶著大家一起

了解潁河閘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1958年2月8日,農曆臘月二十,正是天寒地凍的時節,一項工程的開工卻讓阜陽沸騰起來。這一天,阜陽潁河節制閘工程舉行開工典禮,上萬人目睹了這一盛況。

為啥要建潁河閘?

潁河節制閘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阜陽水利三大工程之一,被列入阜陽專區第二個五年計劃。

阜陽文史學者、曾編輯過《阜陽地區水利志》的周世忠介紹,建設潁河閘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潁河的航運一年有幾個月因河水枯竭不能通航,而汛期河水湍急,船隻常常出事。多年來,阜陽幾條大河,只有泉河上有一座木板橋,阜陽至蚌埠的公路在三里灣擺渡才能通過,城鄉居民通行十分不便,所以人民迫切需要在三里灣有一座便捷的橋樑。

當時的淮河治理委員會編制了《淮河流域規劃》,提出三個方案:在淮河上游、豫皖交界建一個山谷水庫;在淮河中游的小夾山口處建控制工程;在淮河最大支流潁河下游的阜陽建一座樞紐工程,以開發利用潁河的水利資源。

第三個方案即在潁河阜陽段建設樞紐工程得到國家水電部批准,包括制閘與船閘兩部分,國家為此投資489萬元。

為早日完成工程,阜陽縣成立了工程建設指揮部,省水利廳設計院派工程師吳鵬負責設計,邊設計邊施工;省水利廳建築總隊派出一個400人的支隊,由工程師顏正帶隊施工;省水利廳器材處負責將鋼筋、水泥、石料調運來阜;省水利廳機械廠承製鋼閘門及啟閉機設備。

「與大家想像的不同,潁河閘的建設並非是在河裡施工,因為當時的設備和技術條件都達不到,而是平地上起閘。」周世忠介紹,以前的潁河從潁、泉兩河交匯處,沿現在的河濱路向東南方向繞了一個半圓形的大彎,流向七里河。設計時將河道取直,重新開挖一段60米寬的引河,經節制閘向南匯入七里河。今天我們看到的位於潁河船閘西側一片斷流的河灘,即潁河老河道(現在的三角洲公園)。



(孫向東 攝)

歷經15個月 潁河閘建成竣工

潁河閘建設過程中,全區共調集了4萬多名民工。施工中,各工種輪流值班作業,先集中力量開挖閘基,再兵分兩路,在節制閘南、北分別開挖新河,新河挖好後再集中全力在老河堵壩合龍。歷經15個月的建設,於1959年6月25日竣工驗收。

建成後的潁河閘,長180米,高40米,有12個橋孔,北側為公路橋,寬7米,南側為人行道,寬2米,不僅方便了兩岸居民通行,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成後的第一年即1959年,阜陽遭遇百日大旱,控制閘儘量蓄水,滿足了灌溉農田的需求。

此後,相關部門又啟動了阜陽船閘的工程建設。船閘按5級航道標準設計,於1963年6月通航,上游通至界首、臨泉、太和、周口,下游到達潁上、淮南、蚌埠等地。後因下游修建節制閘,於1981年停用。

(張天峰 攝)

轉眼間

距離潁河閘建成通車

已經60年了

這60年間

除了提供防洪、排澇等基本用途

潁河閘還肩負著阜城交通的重要使命

把潁東和城區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潁河閘第一次通車的場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潁河閘又添加了新用途——

控制上游水位

滿足阜陽華潤電廠發電供水需要

保障阜城人民日常供電、供暖



潁河閘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不少市民朋友們也在擔心

潁河閘建成至今已經有60年的歷史了

建閘時一定程度上

受當時技術條件和施工條件限制

現在潁河閘怎麼樣?

潁河閘最近一次加固是在2005年~2006年。在2018年,阜陽閘工作人員緊張施工維護:更換12孔淺孔閘弧形鋼閘門水下鋼絲繩、拆除更新4孔深孔閘液壓啟閉設備,對懸空鋼絲繩、室內鋼絲繩、滾筒清洗塗油防護等。



(閘樓上的12孔淺孔閘卷揚式啟閉機)

由專業工作人員小心維護下的潁河閘

時時刻刻肩負著它的重要使命

為阜陽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

60年歷史也見證著阜陽的發展變遷

承載著老一輩的記憶和新一輩的期盼

是阜陽歲月長河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潁河閘

不僅是一座水利樞紐

更是一座城市的守望者

見證著阜城翻天覆地的變化

阜城,因你更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oDixG0BMH2_cNUgGV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