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是第14個「國際社工日」,疫情防控期間,社工們肩上的擔子比平時更重。在位於松江區廣軒路的泰康之家·申園管家部,有一位叫任婭的「90後」社工用愛心與行動贏得了申園老人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稱讚與認可。
堅定留守崗位 服務社區老人
對於任婭而言,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去年年底,入職僅半年的她本打算在工作崗位上過完春節便回老家河南看望父母,誰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既定的節奏。
為保證社區居民和員工的安全,預防交叉感染,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取消了計劃在春節期間舉行的集體活動。疫情面前,員工們選擇堅守崗位,主動陪伴、服務居住在社區的老人們,其中,有日夜細緻消洗的保潔員、有依然堅守在社區的安保人員、有做出可口飯菜的餐飲團隊,更有貼心細緻服務社區老人的管家部成員。
夥伴們盡心盡責的表現,深深觸動了1994年出生的任婭,她在心底給自己打氣:「社工作為管家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期間,也要發揮出作用。」
「我作為泰康之家·申園的一分子,作為社區的一名社工,在疫情面前,沒有理由後退,要衝在最前面。」特殊時期,任婭堅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從春節前一直堅守崗位到如今的她退掉了回老家的車票。
耐心專業疏導 緩解緊張情緒
疫情防控期間,申園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不允許居民外出,也不允許訪客進入,外出返回的居民還需要隔離。「特殊時期,部分居民存在焦慮、過度緊張的情況在我們的預料之中。」任婭說,心理情緒的疏導與疫情防控宣導同等重要。
申園社區6號樓的一位老人外出返回社區隔離期間,產生了緊張、害怕的情緒。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任婭第一時間致電跟老人談心,得知老人之所以緊張、害怕是由於過於關注疫情新聞。
她告訴老人:「阿姨,正常人都會有類似的反應,不要緊張。現在網絡上的消息比較多,我們看到新聞後,首先要去核實信息是否真實,做出正確的判斷,其次申園社區防疫措施非常嚴格,您老其實大可放心。」
自那以後,任婭每天都會打電話給老人,陪老人聊天,關注老人的情緒變化。由於老人聽力不好,每一次與老人溝通,任婭都需要放大聲音,一番開導陪聊之後,嗓子生疼是常事。
如今,儘管老人已經解除居家隔離了,緊張不安的情緒也已經消解了,任婭還是會上門關心,天氣好的時候她還會幫老人戴好口罩,陪老人到樓下曬曬太陽。
據了解,任婭所負責的6號樓棟共有130多名老人,疫情期間,有近10名老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這段時間以來,幫助老人們走出情緒陰霾成了她心頭的大事,也因此收穫了老人們的信任與稱讚。「疫情期間,心理問題尤其需要關注。」任婭說,這是一名社工應該要具備的素質與擔當。
文字:王梅
編輯:秦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lEe8HABrZ4kL1Vi3K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