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漁歌貫穿《水滸》,評《水滸傳》中最有江湖氣的「阮氏三雄」

2019-10-06     國史拾遺

「阮氏三雄」是《水滸傳》中的重要角色,他們分別是「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和「活閻羅」阮小七。這三兄弟生活在山東鄆城石碣村,相鄰於水泊梁山,世代以打漁為生,是響噹噹的好漢。他們因「智取生辰綱」而走上江湖,「火併王倫」後上了梁山,成為梁山資歷很老的好漢,負責統領水軍,並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英雄故事。

但是「阮氏三雄」在《水滸傳》的角色定位中還是比較尷尬的,咱們來分析分析《水滸傳》各路好漢。宋江,吳用,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楊志…這些人通常戲份都很足,人物形象也很鮮明。比如,一說到林沖,我們就能想到其「從一味隱忍到逼上梁山」的悲慘故事,林沖此人從「軟弱到反抗」的性格;一說到李逵,我們就能想到「莽漢形象」,但說到「三阮」,好像確實能想起來的不多。

因為,「三阮」雖然戲份很足,但是人物塑造上卻不多。不過相對於關勝,呼延灼等單純的「戰將」(這些人在《水滸傳》中幾乎就是單純的戰將,很難做出什麼深刻的分析),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分析「三阮」,還是能看出一些門道的。事實上,「三阮」才是《水滸傳》中最「江湖」的人。

為啥說他們最「江湖」呢?咱們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宋江,吳用等人不用說,這些人是知識分子,他們的「江湖氣」天生會受到另一種意志——儒家信條的制約,「一心招安」就是典型的例子。

武松,魯智深,林沖等人呢?這些人均屬於流落江湖,他們本身的社會階層是很高的(武松是都頭,魯智深是軍官,林沖是教頭),這些人比起真正的江湖人,還是要體面一些的。關勝,呼延灼,秦明這種朝廷降將就更不用說了。

此外其它的人呢?要麼就是公子王孫(柴進);要麼就是地痞流氓(張橫張順兄弟);要麼離江湖太遠,要麼是根本不入流…

那咱們來看看「三阮」兄弟吧,這些人的經歷,才是典型的江湖史啊。

他們第一次出場是在《水滸傳》第十五回,當時吳用和晁蓋商議劫奪生辰綱要找幫手,吳用想到了這三位,吳用是這麼說他們的:

「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這三個人是弟兄三個,在濟州梁山泊邊石碣村住,日常只打魚為生,亦曾在泊子裡做私商勾當。本身姓阮,弟兄三人,一個喚做立地太歲阮小二,一個喚做短命二郎阮小五,一個喚做活閻羅阮小七。這三個是親弟兄。小生舊日在那裡住了數年,與他相交時,他雖是個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

然後呢?這三人見了吳用,請了吳用吃飯,感嘆生活辛苦,阮小七抱怨到: 「這個梁山泊去處,難說難言。如今泊子裡新有一夥強人占了,不容打魚。」

初次出場,咱們來分析分析這「阮氏兄弟」的階層吧:世代打漁,偶爾靠一些私商謀生,但漁場被強盜占了(這時候是王倫一伙人占據梁山),生計困難…

這是什麼情況呢?四個字:底層人民。

這就是古代社會貧苦人民的典型代表啊!

那他們的性格特點是什麼呢?重義氣,雖不通文墨卻敢赴湯蹈火,是狠人。

我們可以看到,這「三阮」一開始並不是一些「殺人越貨」之徒,只不過是漁民而已,屬於「正經營生」,但是卻是生活在底層。

於是出現了什麼情況呢?「生計艱難」,所以被迫進行一些「私商」等輕度違法行為;「處於底層」,所以抱團應對,衍生出了「重情義」的特點;「生活困苦」,所以也無牽無掛,敢「赴湯蹈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他們又「不那麼安分」。

這就是很典型的情況,雖然江湖生活看著確實是熱血沸騰,令人(尤其是男生)心馳神往,但事實上,正常情況下,絕不會有人願意自願加入這個「非主流世界」,這也很好理解:一旦進入江湖,就意味著為主流社會所不容,喪失了絕大多數機會,發展天然受限,而且,江湖在快意恩仇的同時也意味著極高的生存風險。

但是,問題在於,一旦王朝腐朽,瀕臨崩壞,那麼正常社會中底層人民的生計是很難得到保障了,你看「三阮」打個漁都打不了,那這個社會秩序還能不能得到穩定的遵守就不知道了…

本來,你封建統治者的這一套規矩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利益而定的,同時還搞了一套閹割過的儒家信條作為「文化主流」,想在思想上控制住這些被地主惡霸剝削的小老百姓。這一套嘛,王朝運轉良好的情況下可能還能行得通,老百姓沒事也不鋌而走險找麻煩;但是運轉不好,老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那….

而《水滸傳》中的「三阮」就是這種情況,雖然沒明著造反,但卻也是彪悍異常,同時偶爾也幹些小的違法勾當。

他們本來是在梁山泊打漁,但是,梁山泊被強盜占了,他們無法打漁,然而官兵卻不管(當然官兵沒實力管),他們不敢打漁…

看到了嗎?在這裡,事實上正規力量是出現了「真空」的,官府無法保障「三阮」的利益,「三阮」對於官家自然也沒多少認同感,這個時候,梁山這一帶,事實上已經由「王土」淪落到「江湖」了。

在這種環境下,「三阮」自然也只能團結自保,你看看他們認識的人吧,吳用(後來又有劉唐,晁蓋),哪一個是安分的人?不都是「人精」。官府正規力量缺席,晁蓋,吳用等野心家自然冒出頭來,填補官方的空白。

就這樣,「三阮」完全進入了江湖社會,為梁山南征北戰,古代社會就是如此,一旦底層動盪,在野心家的煽動下,便會有民變,而「三阮」這種勇狠之人,則會成為中堅力量。

舊版《水滸》電視劇中,「三阮」的蒼涼漁歌成為了「梁山精神」的象徵: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羅天網,烏龜王八罩裡邊,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里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

這是種什麼精神呢?雖然,這些人由於局限性沒有革命家和英雄領袖的氣魄與胸襟,但這「漁歌」中蘊含的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蔑視權貴的豪情氣魄,亦是十分難能可貴。

作者:雲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kinpm0BMH2_cNUgdw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