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塑造東北少年群像,奪回被謝飛機偷走的那幾年

2020-06-01   影視Mirror

原標題:【Mirror頭條】《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塑造東北少年群像,奪回被謝飛機偷走的那幾年

李進步的幸福青春,從男澡堂里策馬奔騰開始。

儘管走錯浴室的烏龍在青春劇中已是老生常談的陳舊戲碼,但是對男澡堂如此細緻入微的全景收錄還是第一次,堪稱是東北澡堂文化的教科書。更衣室、淋浴間、泡澡池子、搓澡老大爺……男澡堂里每一個「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小角落,都在李進步驚慌腳步的帶領下,被觀眾一覽無餘。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開場便以「東北名片「的拋頭露面,在青春校園劇中放了一把火,而隨著劇情的推進,這捧火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煙火氣里,頗有愈演愈烈的味道。不知不覺中,以東北校園嬉笑青春為底色的偶像劇開山之作,已經誕生。

在對國產網劇向來嚴苛的豆瓣中,《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這部集「穿越「「奇幻」」偶像劇「等豆瓣雷點於一身的新瓶裝老酒之作,卻保持著8.4分的優等成績, 不可否認東北元素在其中發揮的深厚功力。

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落地之前,在東北文化空前崛起的整體語境下,東北「文藝復興「的浪潮波及到影視領域,似乎已經是件可以預見的事情。

填滿代際溝壑、嫁接時空

「大碴子味兒」的隱藏功能

「你啊,給我一邊涼快兒去,我想說啥就說啥。」

「你十八了不需要我管了是吧?你八歲的時候咋不說不用我管呢,我生你的時候你咋不說不用我管呢。」

諸如此類的對話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不絕於耳,在嬉笑青春的輕鬆外衣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包裹著的是代際和解的沉重命題。李進步與李青桐間的那道母女裂痕,在李進步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悄然出現了。

而東北話仿佛是一扇魔法的閘門,釋放出搞笑因子遊走在焦灼的母女爭吵中,輕鬆就瓦解了母女間劍拔弩張的微妙氣場。當李進步與李青桐跌落進在唇槍舌戰中拉鋸出的愈發深不見底的裂縫中時,自帶搞笑氣質的東北話及時拉住了觀眾即將緊隨其後跌入窒息深谷的腳步。即便身為劇中人的李進步與李青桐都被蒙上了一層悲情色彩,但在滿屏大碴子味兒附加的「撓痒痒」服務下,悲傷成分似乎被吞噬殆盡,呈現給觀眾的是笑中帶淚的輕鬆解題體驗。

「我不過就是想要一個不那麼顛沛流離的童年,一個會照顧人的媽,和一個不會逃跑的爸,我不配嗎?」

在這樣悲傷摻雜憤怒的複雜情緒下,李進步帶著「我媽為什麼會這樣、我爸到底是誰」的疑問,穿越到了二十年前的東北小城鐵原,與還在念高中的李青桐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母女關係被放在了平起平坐的視角下,重新接受審視。

在這樣的背景色中,東北話除了發揮著抹平代際溝壑的填充作用以外,更成為了嫁接時空的一雙妙手。

與動輒穿越千年的古代穿越劇不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李進步的時光隧道僅有二十年的長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現代穿越劇中常見的,時間交錯界限模糊的弊病。而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一面是2019年風和日麗的南方小城金海,一面是1999年滿屏東北話的、冰天雪地的鐵原,時間、空間、語言的多重複合感,再度加深了觀眾的穿越代入感。

濃筆染情 全方位呈現愛情百味

東北話或許耳熟能詳,但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被禁錮在了狹小的天地里, 最深入人心的東北少年形象,被靠著那句「她扒拉我」成功出圈的謝飛機牢牢霸占。

兩千多年前荀子就曾說過:」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而占地152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東北,就是青春劇領地中」謂之不宜「的異類,以至於在青春劇長足發展的這些年裡,東北一直處於」被孤立「的尷尬境地。

的確,在大眾的已有認知中,東北話在吞咽下搞笑、幽默的紅利背後,與浪漫、蘇等青春劇的必要元素背道而馳。長期以來活躍在影視劇中的是《鄉村愛情》中劉能、謝廣坤、趙四組成的「象牙山三巨頭「,或是《四平青年》中的二龍湖浩哥。

少年與東北,似乎是格格不入的兩種氣質。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卻頗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味道,一出手便高度還原了舊時光里的東北少年群像

成績不好、大大咧咧、倍兒講義氣的李青桐,腦瓜靈光、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進步,溫暖的東北小太陽段霄,明明是慫包又偏偏愛吹牛的八蛋,豪橫但又不令人討厭的小混混陳君何……無論主配角,在每個人身上都能看到學生時代某位同學的熟悉身影。

在本質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所塑造的東北少年群像與其他青春劇中的少年別無二致。但啃凍梨、買冰糖葫蘆、打雪仗、滑雪橇的東北校園生活;對喜歡的女生說「待會兒我把我姥做的大棉褲給你找出來,背帶的帶個馬甲,老暖和了,你穿都得出汗「的東北式情話;熱鬧的大眾澡堂、吐著煙圈的重工業廠房、冰雪摻雜的東北生活圖景,都令觀眾耳目一新。

「國潮現象嗎?為啥大眾澡堂、標配校服、東北大碴子的結合,竟然如此接地氣且洋氣?「觀眾的驚喜聲比比皆是。

少年人的熱烈奔放與東北冰天雪地的完美融合,正是「冰火兩重天「的極致體驗。

在滲透、發酵中崛起的一方水土

東北文化上一次的「斷層「繁榮,是在小品的舞台上發生。

彼時的東北因子,在以趙本山為首的小品人打下的喜劇江山中,以一騎絕塵的姿態快活地遊走著。那是「前無古人「的空前繁榮時代,自1990年開始,趙本山曾21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身側的搭檔從范偉、宋丹丹等老一輩藝術家,到小瀋陽、鴨蛋、宋小寶等新生力量,在自己成為」小品舞台上的常青樹「之外,後浪接替前浪的梯隊搭建工作也完成的足夠漂亮。

與此同時,這股文化熱潮也走出了小品舞台這一方天地,以2006年推出的《鄉村愛情》系列劇為號角,席捲影視行業。舞台與螢屏的多點發力,好不熱鬧。

但熱鬧總是喜歡在最高處戛然而止,然後一瀉千里。

自2011年趙本山在春晚舞台消失以來,東北文化的熱度,似乎在日趨涼薄的態勢中逐漸消散了,然後便是漫長的沉寂期。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熱度不復當年,《鄉村愛情》系列劇依然以幾乎每年都推出一季的步調,在不屈不撓地向前行進著。即便大多數都是風光不再的背光時刻,但偶爾也會憑藉著劉能、謝廣坤做出的人神共憤的迷惑行為或是艮啾啾的謝騰飛引發一波熱議。頗有「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來,但請你相信我會一直在「的意味,而這或許便在無聲中悄然進行著」土味「文化滲透。

在不溫不火的平淡期過後,近兩年東北文化搭乘著綜藝的「快車「來到了蓬勃生長的時節。沈騰、賈玲、魏大勛、楊迪、王彥霖、林更新、汪蘇瀧……天生的有梗屬性使他們成為各大綜藝舞台上的常客, 與十年前的抱團打法不同,這一次更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經意間就在層出不窮的綜藝節目中「各自為王」。

在此般的發酵之下,東北青春校園劇的橫空出世就變得有跡可循,在未來,東北元素也一定會在其他更」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地,生根發芽。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