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個案例,同樣是無票支出30萬元,一家公司選擇了買票,另一個公司選擇白條入帳,你選擇哪個?
01
案例一
某設備製造企業自己有職工食堂,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買菜等,難以取得正式發票,馬上年底了,財務經理建議老闆儘快把2020年買菜的無票支出30萬元,找地方買票回來抵帳。
老闆聽從了財務經理的「合理化建議」,授意財務經理買票,於是9月份的時候財務經理通過第三方以支付5%手續費的方式買來增值稅普通發票30萬元入帳。
10月29日,接到當地稅務機關電話,該普通發票列為走逃票,開票方已經立案偵查,要求該設備製造企業如實配合調查。
這真是買票買來的不是票,而是風險!花了錢、遭了罪、甚至差點丟了命!得不償失!
02
案例二
某設備製造企業自己有職工食堂,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買菜等,難以取得正式發票,財務經理非常細心,要求菜農個人每天都要給企業開具收據,收據上註明用途、金額、身份證號碼、付款單位名稱等,而且還要有買菜明細清單。
由於每天都要去買,其實有的時候當天的買菜支出還不到500元,根本不需要發票來稅前扣除,有的時候會超出500元以上。
馬上年底了,1-10月份累計無票支出30萬元左右,老闆問財務經理是否需要買票來抵,財務經理沒有同意,說是這30萬元支出雖然無票,但都是真實發生的支出,而且大部分按照之前是允許稅前扣除的,對於個別不得扣除的買菜支出財務人員會在明年彙算清繳之前進行納稅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老闆聽從了財務經理的合理化建議。
03
案例提醒
大數據時代,你的任何一筆不合規稅務處理都會留下數據腳印!對於妄想通過買票來抵稅的企業和會計,抓緊收手吧,伸手必被抓!
來源:郝老師說會計,作者:郝守勇。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以上信息。內容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h6iX3kBMMueE88vwp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