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志在河邊撿拾垃圾
本報記者 余清英 文/圖
河道如同鄉村的一條條毛細血管,它們的清潔與鄉村的顏值息息相關。在這美麗的背後,是許許多多河道保潔員日復一日默默地辛勤付出。
在南雅場南河的河道邊,無論嚴寒酷暑,總有這樣一個人在清晨和黃昏,手裡拿著火鉗,提著蛇皮口袋徒步撿拾河道邊的垃圾,用竹棍打撈河裡的塑料袋以及枯枝敗葉。他就是「護河衛士」郭先志。
宣傳環保,天天不間斷
11月2日,在南雅鎮農市街人祭橋下,家住南雅場社區東大街的郭先志正在撿拾河道邊的爛菜葉、果皮紙屑和塑料袋。
「剛開始到河邊撿垃圾,塑料袋特別多,河面上還經常飄浮著飲料瓶。每天早上6點多鐘沿著河道下游一直往上走,要撿七八袋。」郭先志說,河道保潔工作一年365天都不能停,無論是颳風下雨、寒冬酷暑,都得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據了解,南雅鎮南河河道約2000米,有幾處是居民洗衣的地方,經常有人把洗衣粉袋子和不要的衣服扔在河中,郭先志就得下河將那些廢棄物撈起來,裝入袋中扔進附近的垃圾桶。
「有兩次我看到一位居民把不要的衣服扔在河裡,就給她講要愛河護河,她根本不理。後來這位居民看到我每天下河撿那些廢棄垃圾,有點過意不去,還主動幫我提口袋。」郭先志表示,通過南雅場社區組織召開院壩會進行宣傳,往河裡扔廢棄物的居民少了,大多都比較自覺。
攜帶「四件寶」,呵護水環境
每天早上6點,郭先志吃完早飯,就拿著他的「四件寶」出門到河邊巡河,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
郭先志護河工作經驗豐富,經常帶著的「四件寶」是水壺、棍子、火鉗和蛇皮口袋。自河堤修好以來,附近的居民經常在河堤上散步,果皮紙屑增多,他每天最少撿兩次。
「最讓人頭疼的是學校那一帶,有的學生吃了方便麵扔下的包裝袋,風一吹就往河裡飄。還有麵包袋扔得到處都是,我還沒走兩步,後面又有孩子往地上丟,說他兩句還跟我頂嘴。」無奈之下,郭先志便向校長反映,如今情況有所好轉。
郭先志表示,他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到河道邊去一趟,由於太平橋附近的河邊,經常有居民往河裡扔垃圾,他在那一帶耗費的時間最多。
「有一次我剛撿完垃圾,一商戶便從窗子丟下來幾包垃圾,我專門去了他家,他說啥都不承認。我就較了真,當著街坊鄰居的面,把他家扔的什麼垃圾全說出來,他才承認錯。」郭先志說,希望廣大居民從自身做起,不隨手丟垃圾就是對河道保潔員勞動的最大尊重。
愛河護河,無怨無悔幹下去
郭先志每天都會到河邊走一走,觀察河裡的水質。有一天,他路過大佛橋下時,熏人的牛尿味撲面而來,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位居民將牛拴在橋下,牛屎堆在河床上,牛尿則直接排往河裡。
「我督促他把牛牽走,給他講環保知識,告訴他不能在河邊拴牛。他不理會,每天一早就把牛牽到河邊拴起來,忙著做別的事去了。」郭先志說,他只好找來鋤頭把牛屎全部清理掉,達到保潔效果。
郭先志表示,做河道保潔工作以來,起初人家總不拿他當回事,甚至還有人奚落他,他自己也覺得好像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當看著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心裡便有一種自豪感,覺得自己既然選擇了河道環衛,就應該無怨無悔地幹下去,扎紮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南雅鎮的環境更好。
據南雅場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平蘭介紹,郭先志工作特別踏實,南河河道中的漂浮物不僅有生活垃圾,還有水草垃圾,更有從河岸邊的樹上落下來的樹枝殘葉,他總是毫不猶豫地下河清理,有時弄得滿身泥濘,從沒有怨言。
「新時代需要的是郭先志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相信有更多的人加入護河中來,共同守護南河水環境,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王平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