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大將
1956年時的錢學森博士(資料片)
編者按:龍門大廈貴賓樓酒店,哈爾濱1類保護建築,位於紅軍街85號。始建於1901年,1903年落成,屬「新藝術」建築風格。整樓設計豪華,最早由俄國人建造,後被日本人改造,日偽時期稱「大和旅館」, 1950年改稱蘇聯專家樓,1953年初,由周恩來總理特批給哈軍工,作為蘇聯專家招待所。1968年,哈軍工交還哈爾濱鐵路局,改稱哈爾濱鐵路局第一招待所。2006年獨立經營,正式更名「龍門貴賓樓酒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龍門貴賓樓都是哈爾濱人宴請尊貴客人的好去處,這座大樓,也因此見證了很多哈爾濱乃至中國的重要歷史時刻。
錢學森博士在《晚年的回憶》一文中寫到:「我回國搞飛彈,第一個跟我說這個事的是陳賡,陳賡接見了我,還吃了頓晚飯……」由此可見,陳賡大將當年的宴請,一定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陳賡宴請錢學森的地點在何處?經筆者考證,就在現龍門貴賓樓酒店的頓河餐廳。當時,這裡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以下稱哈軍工)蘇聯專家招待所。
1955年10月,在毛澤東、周恩來的直接關照下,錢學森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祖國。為使他儘快了解國內建設情況,中科院安排他由南向北參觀國內重工業城市,同年11月23日到達哈爾濱。此時,正在北京開會的陳賡大將聞聽此事,連夜乘飛機趕回了哈爾濱。兩天後,陳賡大將和學院領導及教授,陪同錢學森參觀了哈軍工;並於當晚在哈軍工蘇聯專家招待所小餐廳宴請了錢學森一行。
現哈爾濱龍門貴賓樓酒店(筆者拍攝)
原小餐廳就是現在的頓河餐廳,位於現龍門貴賓樓酒店一層靠紅軍街一側,窗口臨紅軍街。據筆者考證,「龍門貴賓樓」哈軍工蘇聯專家招待所時期,該建築內部依然保持著原「大和旅館」的格局。當時,這座建築有兩個餐廳,都在一層:一個是大餐廳,即現在與頓河餐廳一牆之隔的伏爾加河餐廳;另一個是小餐廳,即現在的頓河餐廳。大餐廳是當時蘇聯專家和家屬日常用餐的地方,面積約300多平方米,寬敞明亮,周末晚舉辦舞會,有時還放映外國電影。小餐廳面積約100平方米,擺放兩張大圓餐檯,專供哈軍工和蘇聯專家舉辦小型宴會。
當晚宴會的氣氛非常熱烈,在充滿俄羅斯情調的小餐廳里,擺著兩張大圓餐檯,上面鋪著潔白的桌布,水晶吊燈和壁燈光線柔和,餐檯上的鮮花和牆邊大花盆裡的棕櫚樹美不勝收,小餐廳里春意盎然。陳賡和錢學森並肩坐在一起,學院老教授周明鸂、張述祖、曹鶴蓀、梁守槃、任新民等人依次就坐。錢學森在美國教書時的學生羅時均、莊逢甘(時任哈軍工教授)應邀參加了宴會。
現龍門貴賓樓內通向頓河餐廳的走廊(筆者拍攝)
當年陳賡宴請錢學森的餐廳(現頓河餐廳,筆者拍攝)
席間,陳賡又同錢學森談起了火箭問題,而且談得很投機。錢學森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大家深受啟發和鼓舞。陳賡精神亢奮,解開上衣的風紀扣,朗聲道:「錢先生的話讓我心裡有了底,我們一定要搞自己的火箭。我先表個態,我們哈軍工將全力以赴,錢先生只要開口,我們義不容辭!」說到這裡,陳賡舉起斟滿紅葡萄酒的高腳杯站了起來,大聲說:「我提議,大家舉杯,為歡迎錢先生參觀我們學院,為中國自己的火箭工程事業,乾杯!」在場所有的人,都一飲而盡。晚宴結束後,陳賡又拉著錢學森坐回沙發上,就今後的合作問題談了很久。
入夜,陳賡和教授們一直把錢學森送出招待所門口。一輛黑色轎車停在雨搭之下,陳庚親自拉開車門請錢學森上車。當時,錢學森就下榻於不遠處的南崗國際旅行社,陳庚等人不顧寒冷,目送錢學森的汽車尾燈消失在紅軍街上坡的夜色中…… (文/王寶濱)
(主要參考資料:《陳賡大將與哈軍工》《難忘的哈軍工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