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著,關注著,烏鎮大會開幕了,烏鎮大會閉幕了,鯤鵬920處理器等15項代表性領先科技成果組團面世了。
在本屆的網際網路大會上,5G和人工智慧成為焦點,此外還有物聯網和大數據等,近幾年火起來的AR技術卻沒有傳出多少消息,這是什麼情況呢?
AR技術,全稱「Augmented Reality」,翻譯成中文就是「增強現實」,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很多人認識它是在春節期間玩某寶推出的「AR實景紅包」時——
這種新鮮玩法一出現就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了AR技術的魅力——「哎呀,有點意思!」很快,手機上各種AR的遊戲「嘩啦一下」全出來了:跟明星合影啦、測距啦、掃描啦……都在探索AR的新玩法。
在近幾年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AR也一直是熱點。2017年第四屆網際網路大會上蘋果推出的AR kit和2018年第五屆大會上人工智慧公司Rokid發布的AR眼鏡Rokid Glass等產品都備受矚目。還記得2018年烏鎮大會保安的酷炫裝備——「雲鏡」嗎?
到了2019年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談論AR的新聞卻少了很多,好像AR一下失寵了似的。其實今年的網際網路大會也沒有完全把AR棄之不顧,AR博物館和試衣鏡等也都有展出。其實,AR技術還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著,不過5G等剛剛落地,屬於「風華正茂」的時期,這才搶走了版面。
博物館用增強現實的交互方式展覽展品,使靜置館內的展品來到手機端「發光發熱」。那這些展示效果怎麼樣呢?下面咱們一起來「參觀」一下AR中國科技館吧,中國科技館作為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對AR技術早就有所探索。
看這個——
在這個AR展示中,整個太陽系來到了我們眼前,八大行星自西向東圍繞著太陽旋轉,同時又不斷自轉,將人的思緒一下子引到了廣袤的宇宙中去。
再看這個——
這些是中國科技館常設展廳中的展品,中科館已借AR之力將館內常設展覽中的四個主題展廳——「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和「挑戰與未來」全搬到了手機端,咱們在網上輕指一點,便能不受時空束縛,與展品「近距離」互動。
手機百度中搜索「中國科技館」,點擊展品講解,就進入了展品的AR展示頁面,生動有趣的AR畫面輔以語音介紹,能使人既全面又輕鬆地認識展品,即使你親身去到了中國科技館,打開這個頁面作為「導遊」也是極好的。
正在展出的「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的展覽活動,也推出了「港珠澳大橋」、「北斗」、「盾構機」等12件展品的互動AR。
「港珠澳大橋」的AR展示以鏡頭推進的方式讓用戶如臨其境地參觀橋體以及雙帆塔、海豚三塔、中國結雙塔和人工島。嶄新、雄偉的橋體如長龍見首不見尾,這一頭好像在你的腳下,那一頭則插進了空濛的海霧之中;在橋的中間部分,富含中華傳統文化韻味的中國結塔高聳入雲……沒時間去實地看看港珠澳大橋?AR版本的不容錯過!
「北斗服務全球」AR向我們展示了北斗衛星系統的衛星運行情況,幾十顆衛星在深空中圍繞著地球不斷飛行,為我們提供定位、授時和導航的功能。它們的軌跡織成了一張大網,這張網即使你去到了月亮上也不能一覽全貌。
「盾構機」AR介紹了人們用不同方法開鑿地下通道的歷史,從50年代的人工挖掘到70年代的風鑽打眼,軌道翻斗車運輸,到90年代盾構機的全面使用,再到2008年我國首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復合式盾構機的問世,我國「挖洞」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盾構機平時的工作環境「不見天日」,AR把這個「機甲戰士」展現在眾人面前。
除此之外,還有「原子彈和氫彈」、「東方紅一號」等其他10項AR展品,展示了我國70年來在航空航天、網際網路技術等領域的成就。更好玩的是,你還可以與這些展項實現跨時空合影。
整體來看,AR的技術應用幫助中國科技館擴大了科普展覽的影響範圍,生動活潑的AR畫面也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於科學的興趣。這只是新技術應用的一個小例子,更多的新技術正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層出不窮。雖然新技術在應用之初往往存在各種缺陷,但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它們的巨大潛能,相信隨著科技工作者們的不斷探索,各種新技術將很快普及並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