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這樣屬於自己的文藝,他們是展覽,是建築,或者是一片區域,也可以是網紅打卡地。在武漢也有這麼一個地方叫做曇華林,這裡不僅非常的文藝,還是一條有著百年歷史的老街。
曇華林街道全長1000多米,它是明代洪武四年的時候,擴建定型逐漸形成了一條老街,如今已經變成了年輕人最喜歡去的地方,這裡非常的文藝也很適合拍照,很多小姐姐帶著自己的男朋友來這邊可以拍出各種美美的照片。
這條老街不僅有著很多文藝的店鋪和咖啡廳,這裡還有50多棟歷史建築。每一棟建築都有著百年的歷史。他們處在居民區里,被四處的居民區包圍著,如今的建築已經失去了當時的意義,而這段歷史卻被保存了下來。
老街上的仁濟醫院,這是一座西式教會的醫院,是近代西方醫院傳入武漢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醫院。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既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廊柱,又有中國式樣的下沉迴廊。
文華書院是1871年由美國聖公會創辦的,名字叫文惠廉紀念學堂,中文名被稱為文化書院。這個書院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改名為華中師範大學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這裡有一座基督教的崇真堂,他是一個哥德式建築。1864年由楊格非所建造,楊格飛近代最先來到華中地區傳教的外國傳教士。頂端有拉丁十字,而窗戶用的則是彩色玻璃。
建造於1870年的聖誕堂,這也是一座西式建築,它是仿照古希臘的廊柱風格建造的。這棟建築也是湖北省的獨有的一棟建築,還是湖北校園興建最早和使用時間最長的禮拜堂。
曾經在甲午戰爭中倖存的北洋水師官員翁守謙,1895年在這裡購置了一棟私人房產,這是一棟二層磚門結構的屋子,是翁公對於劫後逃生想要尋求心靈一份長久安寧的寄託。
曇花林這裡有太多太多的建築,每一棟都是一段歷史,都是一個故事,這裡有著各種流派的建築,有著東西方的文化。明朝時期,這裡曾是湖北省秀才下榻的地方,也是清代朝廷負責地方軍事衙門的地方。
關於曇花林的傳說來源於它的名字,當年這裡種滿了曇花因為非常的多,而形成了一片小樹林。在古代,花與華是通假字,於是便其名為曇花林,但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卻認為曇花林可能因為佛教寺院興盛而得名。
無論這裡因何而得名,它都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如今我們非常珍貴的文物。它是武漢近代文化的一個縮影,見證了武漢開埠以來的文化歷程。
如果你有時間不妨來這裡轉一轉,走累了找一個安靜的咖啡小店進去坐一坐,或者路旁哪個可愛的小東西吸引了你。那麼你來過武漢嗎?來過曇花林嗎?想來看看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