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中兩國未來如何發展?專家為吉方提出三大建議

2020-01-15   絲路新觀察

吉爾吉斯region.kg網站日前發表題為《與中國的關係:從合作到繁榮》的文章,現編譯如下:


中國的信譽不僅在全球經濟領域中不斷增長,在政治舞台上也有所提高。然而,隨著中國與吉爾吉斯頻繁的貿易往來和多方交流,有一些政治分析家開始散布「恐怖故事」,詆毀中國在吉爾吉斯的形象。


吉爾吉斯總統熱恩別科夫已明確闡述了與中國的合作立場,並表示他個人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吉國與中國的關係。



文章表示,中國是吉爾吉斯的最大投資來源國。比如在吉國輕工業領域,中國企業占了70%。中方還投資了吉國的大型工業和能源項目,創建農業公司,開發地下礦藏。如今,吉爾吉斯大約有400家中資企業和200家吉中合資企業。


文章寫道,可以充滿信心的說,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擁有巨大的金融投資可能性,重要的是會擁有先進的技術,而且中國願意與發展中的鄰國和平相處,而不是把領國的經濟和安全問題置於不利地位,況且中國是吉國經濟的主要投資者。


鑒於此,吉爾吉斯應該「甩掉」那些極力阻止吉中合作的外部力量。


首先,有必要確定潛在的雙邊合作領域,這些合作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內進行,也可以不依靠「一帶一路」,而且還要確定合作的戰略目標和任務。


專家認為,吸引中國資金髮展社會基礎設施的問題有必要重新考慮,因為將資金用在這些領域不會帶來太多利潤,還會加重國家債務負擔。反之,投資應直接用於農業和技術等領域的工業企業發展,即那些可能對吉國經濟發展和出口潛力產生積極影響的領域。


同時,有必要將中國視為吉國本土產品的潛在出口市場。中國為吉爾吉斯開闢了「綠色」走廊,因此吉國生產商有機會向中國市場供應農業產品。但遺憾的是,由於吉國農業產品產量少,這種優勢並沒有給吉國商品的出口量帶來顯著提高。


文章認為,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吉爾吉斯不僅需要通過與農民的合作來增加農業產品產量,還需要加工業來支持此類貿易。


中國現在發展的步伐很快,吉爾吉斯應該用自己的創新、獨特項目來吸引中國。中國在全世界積極接納先進技術,這對吉國也是有利的。


另外,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果不制定明確的國家政策和立法框架來規範國際貿易、經濟和投資關係的發展,那麼與中國的任何計劃和合作都將成為「空中城堡」。吉國需要保護潛在投資者的利益。


這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這將使得吉國和中國不僅可以在兩國最高領導人以及國家之間簽署的協議框架內發展合作關係,還可以在實際發展中排除操縱法律和濫用職權的可能性。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中國的投資者,對其他國家的投資者也可行。


來源:region.kg

編譯: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