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傳統老物件,我猜你第一個連名字都叫不出來。後面幾個能認全,那肯定不是一般人!
1、戥子
是不是發現看到這個字一臉懵逼,不知道念什麼?
這個玩意兒叫「戥 (děng)」,是一種小型的秤,專用來稱金、銀、藥品等分量小的東西。其精度遠超過天平。古人的智慧,真不是蓋的。
泉州一位收藏愛好者在看到第一把戥子後,就被其打動,隨後收藏了300多把戥子。
2、熟皮刀
動物皮分為生皮和熟皮,經過處理過的皮子叫熟皮,皮匠用來刮熟皮子的利器就是熟皮刀了,沒有它,愛美的女士們穿得上羊皮高跟鞋嗎?
上圖是一把民國時期鞋匠使用的熟皮刀。
3、線梭子
纏線用的武器,老太太,大姑娘的最愛。纏呀纏,望呀望,致富奔小康,一直富到了太平洋。
4、線拐子
也是普通的女紅工具,但遠遠少過線梭子,非常少見。
上圖線拐子是典型的山西工,黑漆打底紅漆敷面,通體鏤空,內含木珠,抓在手中嘩楞亂響。
這個玩意兒可以讓繞長線工作更省事兒,效益更加倍。在明代,簡直全身充滿高科技的魅力啊。
5、上鞋錐子
做布鞋最後一道工序,是將鞋幫和鞋底縫合在一起。歇後語說:「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意思是過去鞋底真的很厚,一般上鞋針是無法鑽穿鞋底的,所以非得要藉助錐子先鑽個眼,然後穿針引線將鞋子上好。
上圖為一把做工精良的清代銅錐子。
6.火鐮
年代久遠的打火石。清代時還是必須的聘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陝北農村還比較盛行,現在想從哪個犄角旮旯里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
7.醬斗笠
這個東西純手工編制,不僅透氣,而且防水。屬於製作綠色大醬產品的必備神器。
8.戒尺
私塾里教書先生的武器,要是哪個學生敢調皮搗蛋,就用它來打手心、打屁股,比雞毛撣子好使。
9.馬嚼子
馬籠頭套在馬口內的部件,有時也包著橡皮。不管多烈的戰馬,只要帶上它,就得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
10.笊籬
笊籬(zhào lí)用竹篾、柳條、鉛絲等編成。和咱們現在的漏勺一樣,有眼兒,主要用於撈餃子、撈麵。我猜在東北,家家戶戶必備!
11.玉米沖子
一塊木板,開一個玉米棒子那樣粗的孔,孔中釘一根鐵釘,帶皮的玉米從孔中穿過,玉米皮就破裂開來,非常好剝。玉米剝皮神器。
12、奶瓶子
小朋友的最愛,看那萌萌的外表,有沒有顏值爆炸的感覺?
13、煤油燈
有它就有了光明,有它就有了希望。是它給了在黑暗中摸索的我們以強大的力量。不過第二天全家人鼻孔都是黑黑的。
14、火剪子
這東西出現的時候,燙頭是違法的,因為妨礙風化。這玩意兒燒紅了碰著耳朵多燙啊,想美還真不容易,得承擔一定的風險啊!
15、坯模子
過去用土坯蓋房子,它就是土坯的母親。
16、瓦刀
過去瓦匠是用它幹活的,手持大砍刀,想想威風凜凜的樣子,有一種問天下誰是英雄的衝動,那絕對不用想都醉了~
17、磚夾子
搬磚用的東東,一次可以夾4塊磚,以千里馬的速度幹活。
18、開孔器
皮帶啊,皮襖啊,要是開個孔,就得指望它了。正所謂一下子一個孔,兩下子,一對孔,再砸,再砸,皮襖壞了,皮帶斷了。
19、柳編水桶
絕對逆天的神器,用它裝水,滴水不漏,簡直可以大叫額滴神啊!
20、皮鼓
巫婆神漢們跳大神時,拿的道具。管他跳的好,跳的壞,只要有你更歡樂。
21、牲畜的套包
此套非唱戲的龍套,帶上這個得幹活,每天累死累活,想想也是真心不易。
22、火盆
這個圓乎乎的東西,就是老頭老太太的最愛,火盆,圍著通紅的火盆,在裡面烤地瓜,花生還有黃豆,不要太爽。
23、補網梭
漁民的好助手,龍王爺的大仇人。想想它鑽來鑽去,命運就是在拐彎,立刻就有一種頭暈的感覺。
24、嘎石燈
這玩意東北的哥們們可沒少用,漫長的黑夜能給每一個家庭帶來光明。明教的教主張無忌一定是他的兄弟。
25、糕點模子
中秋節或者平常,可以製作超級美味的糕點,吃一塊還想吃一塊,童年的記憶還在。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好多老物件都被新科技取代了,但是它們所承載的一代人的記憶卻無法被取代。
有許多人願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去做老物件的收藏,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對此,你怎麼看呢?如果讓你選擇一件老物品做收藏,你會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