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烏克蘭西部有一座軍事基地突發大火,裡面的數萬件裝備被焚毀,事後統計發現總損失達110萬美元。這些裝備據悉都是些軍服、帳篷、防彈背心之類的物資,雖然不是武器彈藥,卻是配備給駐紮在東烏地區的A1619部隊的物資。眾所周知,東烏地區的局勢是目前烏克蘭面臨最大的問題,因此烏軍方不得不緊急從其它部隊抽調物資來彌補這個人為漏洞。
烏外長近日向外公開宣稱「有可能退出明斯克協議」,這個官方的表態讓國際社會對已趨緩和的東烏局勢又生憂慮,因為東烏危機爆發以來,這個四方協議一直被各方認為是解決衝突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明斯克協議就是由烏俄法德四國組成「諾曼第模式」峰會通過談判達成的,為了繼續推進該協議的執行,新一屆峰會也將在近期召開,沒料到峰會的重要當事國烏克蘭在會前就放出這樣的風聲。不明底細的人會擔心烏俄已緩和的關係會再次破裂,繼而引發大規模的戰亂,但實質上烏克蘭透露出這樣的意向,有分析稱是烏克蘭高層內部在對外策略上已經有了重大變化,不但不會再度與俄國起紛爭,還可能拋棄峰會裡的西方勢力代表法國與德國,單獨與俄國協商解決東烏的問題,因此《明斯克協議》的確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烏俄之間關係的激化是自刻赤海峽衝突事件開始的,不過有趣的是也因這個事件讓烏克蘭當局看清楚了美國與西方各國的真正面目,原來西方只想把烏克蘭當槍使,西方卻僅僅耍耍嘴皮子譴責一下,或派出戰機軍艦象徵性的示威一下,而烏克蘭最期望得到的軍事支援與經濟制裁俄國根本就沒發生。這使得烏克蘭「脫俄入歐」的幻想泡滅了,烏俄關係開始出現轉折。
據悉,俄國已向烏克蘭移交2018年在刻赤海峽扣押的三艘烏海軍艦艇,另外,俄軍在過去幾周已經在衝突地區撤出了部分部隊。這些動作意味著作為強勢一方的俄國已經作出了讓步,兩國元首最快會在12月9日在巴黎舉行首次會談,這為兩國關係的恢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烏克蘭曾一度沉迷於加入北約,但美國與西方對烏克蘭更多的是利用,烏克蘭為了達到「入會」的條件只能在反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使得本國陷入了政治、經濟、軍事的困境。深感失望的烏克蘭政治勢力意識到不能繼續跟著美國混了,開始改變之前與俄對抗的錯誤策略,開始主動修復兩國的關係。烏俄之間本來就有深厚的傳統關係,烏克蘭在經濟和貿易方面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俄國,只有緩和關係才能解決國內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在俄國方面看俄烏關係繼續惡化對俄國沒半點好處,與其將烏克蘭推向西方,還不如順坡下驢與烏克蘭建立新的共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