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quan
上一篇講了牛奶的選擇孩子的牛奶怎麼選?蛋白質含量高就是好的嗎? 這一篇我按照之前劇透說說酸奶。
讓人又愛又恨的小婊砸
可能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會更關注酸奶。除了一部分孩子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這個因素之外,還因為斷奶是死活不愛喝牛奶的孩子的平價替代品。
實話實說,不論是什麼年代,不喜歡喝牛奶的孩子都不在少數。包括我自己,從小就不喝牛奶,總覺得牛奶有股子腥味,直到在日本懷了李大榮,醫生說喝冰牛奶可以緩解孕期的便秘,具體我也不知道為啥,我才開始喝牛奶。
也多虧了明治牛奶,改變了我二十幾年來對於牛奶有腥味的固有印象,當然這是題外話,我真正想說的是,當你有一個不愛喝牛奶的孩子時,酸奶 似乎就成了唯一走得通的路了。
就比如依姐,她其實就不那麼愛喝牛奶,不像李大榮,什麼時候給他扔包奶他都能一口氣喝完,妹妹就不行,一瓶250ml的奶她往往是喝不完的,所以日常當中,我經常會做的事就是,牛奶喝不夠就拿酸奶湊,妹妹無疑是愛酸奶的,因為酸奶是甜的。
但酸奶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也在於糖。我得說,超市裡你所能見到的絕大多數的酸奶都是含糖的,在這一點上牛奶完勝。因為不含糖分的純牛奶有很多可以選,但不含糖的酸奶,你可著冰櫃里找,能有那麼一兩樣都不錯了。
牛奶可以不甜,但酸奶一定得是甜的,這似乎是人們慣常的印象,就好像酸奶就天生就是甜的一樣。因為酸奶不甜就真心不好喝。
給小孩子喝沒糖的酸奶,我打包票,他們一定比牛奶還要排斥。在我看來,除了剛開始喂輔食、啥好吃的世面都沒見過的小寶寶之外,恐怕沒有什麼孩子是會願意張嘴喝無糖酸奶的。
當然了,別說小孩子無法接受無糖酸奶,就是成年人,也沒有幾個能禁受得住無糖酸奶。我就記得在日本懷李大榮的時候,日本的婦產科對於產婦的體重要求非常嚴格,整個孕期連孩子重量加在一起只能增加10公斤,我當時三四個月的時候就已經用完了一半的份額,所以被醫生要求節食。
沒錯,你沒看錯,日本醫生嚴厲地把我跟我老公叫到一個小屋子裡,讓我老公監督我控制體重。所有熱量高的食物都不能吃,蘋果每天只能吃四分之一,並且嚴肅地告訴我說,你們的目標是下個月來產檢體重一斤都不要漲!
讓一個孕婦節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難怪日本媽媽生完分分鐘瘦回孕前,因為懷孕都要節制飲食。
我沒辦法,晚上餓了就只喝0脂肪0糖的酸奶……那酸的啊……難以下咽。但是只能咬牙喝了,因為餓啊。現在想想,但凡有的選誰會喝無糖酸奶?
所以雖然我們今天分析酸奶,但我還是得說一句,如果酸奶和牛奶讓我只選一個,那我肯定會建議你優先讓孩子喝牛奶。但是如果實在走不通,喝酸奶也比什麼都不喝強,但要強調一下糖的問題,生活中還是要注意糖的攝入。
不是說不能吃糖,但是還是要節制,如果孩子喝酸奶喝的多,那麼就要注意在其他飲食和零食方面減少糖分攝入,提個醒而已,不是說酸奶不能喝哈~
多大開始可以喝酸奶?
上一篇寫牛奶 的時候其實就有有涉及到,牛奶要到1歲以上才能喝,而酸奶6-8個月開始就可以喝了。
這是因為牛奶中的 大分子蛋白不容易被寶寶小消化吸收,而酸奶發酵的過程,可以分解掉這些大分子,更容易消化吸收。理論上來說,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嘗試少量的酸奶了。
圖為美國兒科學會8~12月齡的一天飲食示例,裡面就已經有酸奶的位置了。只要孩子對牛奶蛋白不過敏,就可以把酸奶作為輔食的一種來嘗試。
不過,1歲以內的孩子還是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作為主要的營養來源,輔食都是為輔的,所以酸奶肯定是不可以代替母乳或配方奶的,這一點要強調一下。
孩子剛開始接觸酸奶的時候,最好是從無糖的、全脂酸奶開始。因為沒見過世面的小孩子,是唯一能接受無糖酸奶的人。這裡要注意,第一口酸奶儘量不要是甜的,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喝過甜的酸奶,你再想喂不甜的酸奶就沒門兒了。
當然,喂過了甜酸奶也不是什麼大事兒,畢竟是大勢所趨,早晚都要面對是事兒而已。今早為了搜集素材去了趟超市,逛了一遍,愣是沒有找到一瓶不含糖的酸奶。所以你就是想給孩子喝無糖的酸奶,好像也挺難買到的,除非自己DIY。
我對於酸奶的態度跟乳飲料是完全不同的,雖然都是甜的,但因為酸奶的營養價值跟乳飲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雖然有糖分這個減分項,但並不妨礙它整體上優異的價值評分。
如果因為糖這件事兒就不給孩子喝酸奶,這在我看來是捨本逐末的,想要減糖,在日常飲食或者零食中去做減法就可以了,一天的糖攝入又不是只有酸奶這一項。
酸奶家族其實也挺複雜
上一篇有給牛奶分了個類,這一篇自然也不會放過酸奶。
根據國家標準,酸奶主要分為酸乳、發酵乳、風味酸乳和風味發酵乳。
酸乳與發酵乳的區別在於發酵的菌種不同,原味與風味的區別在於是否添加了其他的東西,當然添加了別的東西,自然奶的含量就會變少,相應的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也會下降,所以除了看是否添加了別的之外,看蛋白質含量也可以。
用文字說的話,恐怕看了也是不明白,所以我總結了個表,一目了然。
註:表能看明白,底下這些註解就可以不用費勁看了。
酸乳: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接種嗜熱鏈球菌(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2種菌發酵製成的產品。
發酵乳: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發酵後製成的pH值降低的產品,沒有菌的限定,也就是說這種酸奶中加入了3種及3種以上的益生菌發酵。
風味酸乳:酸奶里除了奶/奶粉,還添加了其他成分,如食品添加劑、果蔬或穀物雜糧等。只要滿足奶/奶粉含量超過80%、蛋白質含量≥2.3%即可。
風味發酵乳:除了奶/奶粉,接種發酵後,還添加其他成分,且沒有菌的限定。
目前來說,市場主流是「風味」開頭的這兩款,因為幾乎所有酸奶它都會給你添點東西,單純的只有生牛乳+菌的酸奶壓根根本看不到,除非自己DIY,買的話基本沒有。
我找了找,算是最最純粹的,號稱是0添加的純享酸奶。
這個算是眾多酸奶中我唯一找到的沒有食品添加劑的酸奶,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除了生牛乳之外,還添加了乳清當百分、菊粉,益生菌一共有三種,除了規定的兩種外,還額外添加了乳雙歧桿菌。看下含乳量≥90%,這是妥妥的風味發酵乳,但它的好處是沒有食品添加劑。
按照之前的思路我們再來看看這款君樂寶原味酸牛奶,打眼一看,只有規定的兩種菌,沒有添加其他菌類,自然是酸乳,紅線後面那堆是食品添加劑我就不說了,再看一下蛋白質含量,小於2.9g/100g,還是妥妥的風味掛。
基本上,超市裡的酸奶都是「風味」開頭的,不是說有果味、有果粒的才算是風味酸奶哈。
當然,我沒在我家這個華潤萬家找到不添加其他的酸乳,並不代表說市場上沒有哈,也有,但是極其稀少。
光明這款,我不信邪,硬在在網上搜到的,真正的除了生牛乳就是那兩個發酵菌,任何糖跟添加劑都沒有,蛋白質能達到4.1g/100g。當然,數值好看,價格也比較好看,京東上6小杯就要五十幾塊……
可能媽媽會問,這四種哪哪個營養價值更高?排個優先順序唄?這個比較為難,我排不了。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我們喝酸奶是為了啥?因為酸奶能夠提供的主要營養素是優質蛋白質、脂肪和鈣。
在提供常規營養物質的前提下,這四種都是真正的乳製品,所以很難區分誰的營養價值更高。
有些人會說,「風味」的數值看上去應該會比「原味」要少,所以風味肯定沒有原味好。
我得搖一搖你天真的小手告訴你,真的不一定哦。比如添加了營養強化劑的風味發酵乳/酸乳,很多時候在營養成分表上的數值反而會比發酵乳/酸乳還要漂亮,別忘了,它是可以添東西的,最常用到的營養強化劑就是「乳清蛋白粉」。
加了乳清蛋白粉後,會大幅提升風味發酵乳/酸乳的蛋白質含量,所以光看營養表是不夠的。你看,上面的純享酸奶,蛋白質也能達到2.9g/100g呢。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添加了濃縮果汁、果醬之類的風味發酵乳/酸乳肯定會導致營養價值降低。
不如這款君樂寶多果粒草莓味的酸奶,蛋白質含量基本就是在最低標準線上2.3g/100g。同樣是君樂寶,上面那款原味的酸奶,蛋白質含量有2.6g/100g。
所以給孩子選擇酸奶的大原則就是原味酸奶優於果味酸奶。
除了上面的這四種之外,我們在超市裡還會看到老酸奶、希臘酸奶等種類。我再解釋下哈~
老酸奶VS普通的酸奶:其實是製作工序上的差別。普通酸奶是先發酵再分裝,這種的黏稠度上相對較稀薄,屬於攪拌型酸奶;老酸奶是先分裝再發酵,這種方式會相對濃稠,屬於凝固型酸奶。
好些人都會以為越稠越凝固的酸奶就越好,其實是因為老酸奶在發酵過程中還添加了果膠、明膠、瓊脂和卡拉膠等物質,使其凝固,這樣能讓酸奶的口感更醇厚,至於營養上其實和酸奶沒有太大差別。
希臘酸奶:這一提到希臘酸奶就會想到安慕希和純甄,它又稱巴氏殺菌熱處理奶、脫乳清酸奶或酸奶奶酪,是將酸奶通過布或者紙濾去乳清後的產物,其粘度介於酸奶和奶酪之間,依然保留了酸奶獨特的口感與風味。雖然有時會額外添加乳脂或奶粉,大部分希臘酸奶是用鮮奶發酵製成。
這些酸奶通常不需要冷藏,是常溫酸奶,價格比普通酸奶要貴,但是說老實話,不怎麼好喝,反正孩子們根本不喝,榮爸也不喝,如果走親訪友有人送,幾乎就只有我一個人喝……
但不好喝還在其次,比較關鍵的是,常溫酸奶沒有活的益生菌,正因如此,它才不需要冷藏。
其實,酸奶除了吃到乳製品里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和鈣,對於很多人來說喝酸奶還有個好處就是把益生菌吃到肚子裡,幫助腸道運動消化。
如果你是希望藉助益生菌發揮腸道健康作用的話,那麼就必須去冷櫃里選擇冷藏酸奶,常溫酸奶幫不了你。
不要相信常溫酸奶宣傳的那些「xxx菌添加了多少多少」,聽聽就算了,添加的活菌量不等於實際吃進去的量是其一,添加的時候是活的,你喝的時候可能早都死完了。
最後還要普及一個高大上的詞「優酪乳」,不過是「 yorgut」英譯過來的說法,不是什麼新品種,就是酸奶的統稱而已 。就跟小提琴以前叫梵阿林,凌志叫做雷克薩斯一個道理,沒區別。
如何挑選真正的酸奶?
當然還是要看包裝。
1、看產品包裝上的產品標準號,只有GB19302的才是酸奶。
像養樂多,生產參考的標準GB7101,這個國標是針對飲料的。
而其它和養樂多口感差不多的,比如各種乳酸菌飲品,參照的標準也可能是GB/T21732,這個國標是針對含乳飲料的,乳飲料我們牛奶篇的時候我也已經介紹過了。
還有這種包裝上寫著大大的「0脂肪」,千萬別被騙了。
他就跟酸奶放在一起,一不小心就以為是酸奶,實際上看下配料表就立馬原形畢露,完全就是飲料。套路,去tm的是套路!
2、營養成分表上,蛋白質≥2.3g/100g才算是風味發酵乳/風味酸乳,而發酵乳/酸乳要達到≥2.9g/100g。
但是我剛才也說了,即使是風味發酵乳也可能蛋白質很高,比如君樂寶的這個簡醇,蛋白質含量能達到3.0g/100g。酸奶這東西,有時候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3、配料表上,排名第一一定得是生牛(羊)乳/乳粉的,如果不是不要選。
國家規定,配料表必須按照成分的多寡排序,如果第一名不是生牛(羊)乳/乳粉,而是水和白砂糖,意味著什麼你們就都懂了。
再者就是上面寫的是復原乳的,也不要選,上篇牛奶文章里我就說過復原乳的問題,明明有生牛乳直接做的酸奶,我們幹嘛要喝用奶粉沖調出來的奶做的酸奶?
復原乳發酵的酸奶都會在包裝上註明的,這是國家硬性規定的,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就是伊利這款,別人都是6瓶、8瓶一療程,它一弄就是兩大板,16瓶裝,看著量大便宜,但酸奶真的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4、要喝全脂酸奶。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之前孩子都應該要選擇全脂奶和奶製品。所以,選擇酸奶的時候,普通、全脂的很重要,低脂、脫脂的都不適合孩子。
全脂酸奶的脂肪量是3%~4%,低脂酸奶為1%~1.5%,而脫脂酸奶只有0.5%。這個從營養成分表中就可以看出來了。
5、注意含糖量。
如果是含糖的話,配料表上一定會寫,比如白砂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玉米糖漿、果糖等。
左邊不含糖,右邊含糖。
你可能會在超市裡看到類似「無蔗糖」、「O蔗糖」之類的酸奶,擦亮眼睛,它並不是說一點糖沒有哦。
它很有可能只是沒有白砂糖而已,並不代表沒有別的糖分。
原則上來說,1歲以內乃至3歲以內的孩子,都應該選擇無糖的酸奶。
但是我也說了,這玩意不好喝,先別說買不買的到,買不到自己也可以酸奶機做,但孩子很可能根本就不要喝,那麼我們可以適當的選擇低糖酸奶。一般說來糖的含量≤5%(≤5g/100g)就可以算是低糖酸奶。
左邊相當於是糖含量4%,右邊是2%,都算是低糖酸奶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酸奶都會直接標註糖的含量,一般也只有那種專門為嬰幼兒定製的額酸奶才會貼心的考慮含糖量的問題。大部分超市貨架上的算酸奶都不會有單獨標註。
不過,我們也能從碳水化合物含量上也能看出來,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額外添加的糖含量也越高。
如圖所示,這兩個都是銀橋的酸奶,左邊是無蔗糖的,右邊是白砂糖的,可以看到碳水化合物的差別還是很大的。給孩子喝的話,還是儘量選擇這一欄數值比較低的,糖的攝入會相對較少。
一般來說,碳水在11g/100g左右就是目前開架酸奶比較普遍的情況,個位數以內就會好一些。
6、看菌群。
其實,大部分酸奶中僅有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它們耐受性較差,因此只在通過胃腸道時發揮一點點作用。
PS:
保加利亞乳桿菌幾乎不能耐受胃酸和膽汁的抑殺作用,即還沒到達小腸就基本上被滅 活了。
嗜熱鏈球菌對胃酸和膽汁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也不能長期在腸道定植。
一些廠商會在酸奶中加入益生菌,主要是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乳酪乳桿菌等,這些益生菌耐酸性較好,能夠通過胃和十二指腸,不被胃酸和膽汁消滅,並且有可能在體內定植,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
如果你希望喝酸奶可以助消化,那最好選購額外添加了別的益生菌、生產日期較近的低溫酸奶。
7、酸奶的成分表中不一定會有鈣的含量哈~
在國家的食品標籤法規中,並沒有強制標示「鈣」的含量。廠家必須標識的營養素是: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鈉。所以,你要是在酸奶的成分表里沒看到鈣,不要慌,不是代表沒有鈣,只是沒往上寫而已。
酸奶也是奶製品,是鈣質很好的來源,這一點毋庸置疑哈~
粘在蓋上的酸奶最好?
文章最後給大家科普個冷知識。好些人對於酸奶蓋上那層厚厚的、比較粘稠酸奶非常執迷,認為那裡是酸奶的精華,整瓶的靈魂。喝酸奶必舔蓋,還很多人的習慣。
而事實上,這層厚厚的奶蓋,其實是因為 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酸奶會和蓋子接觸並浸潤蓋子內表面,由於重力的因素,乳清滴落,蓋子上的酸奶也就越發黏稠、難以流動,這就形成了厚厚的奶層。
雖然蓋子上這層酸奶會更加粘稠,但其本質仍然是酸奶,其營養跟杯子中的酸奶沒差。
為了解決喝酸奶還得舔蓋兒的麻煩事兒,日本的廠商設計出了「絕對不沾蓋」酸奶,蓋子模擬蓮葉表面不沾水的原理製成,無論怎麼搖晃也不會粘到蓋子上,再也沒有不舔蓋就感覺浪費了半瓶酸奶的困惑。
只不過,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喝酸奶舔蓋子才是喝酸奶時最開心的事情吧?
總之,以上就是選擇酸奶的所有內容。
我選酸奶很隨性的
雖然我上面說了那麼多,但日常生活中,我給孩子選酸奶是比較隨性的,起碼沒有牛奶那麼糾結。
一來,他們大了,對於酸奶的含糖不含糖的問題不像小寶寶那麼糾結,只要是酸奶就OK。二來是因為他們日常還是以牛奶為主,酸奶為輔的,所以我並不是特別擔心因為酸奶而增加的糖的攝入。
相比起酸奶,我更擔心的是糖果、飲料、甜食這些糖分的攝入。
對於酸奶,我更在意的是口味。酸奶跟酸奶之間的味道,相距甚遠,找到孩子愛喝的口味才是關鍵。
大榮跟依姐都不喜歡喝有果粒的酸奶,只要裡面有顆粒,他們就不喝。安慕希之類的希臘酸奶他們也不喜歡喝,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東方酸奶(一種有點類似我們小時候喝的那種瓶裝酸奶的味道)和冠益乳。
前一陣子特別喜歡炭燒味道的酸奶,集中買了幾次,現在也喝膩了,不過炭燒酸奶的確含糖量也高,所以不喝也罷。
盤點了這麼半天,大家可能也看出來了,如果你你問我買哪種酸奶好,我只能說,超市裡賣的酸奶大多半斤八兩,添加的東西都不少,閉眼買孩子喜歡喝的口味就是了。想要真正放心無添加的,什麼都沒有自己做放心。
只不過,DIY也有個問題。
我曾試圖自己在家用酸奶機做酸奶,做出來的酸奶類似老酸奶的模樣,李大榮很願意幫我一起做,但是他並不喜歡喝,每次做了酸奶,都是只有我一個人喝,兩小隻包括榮爸都不喜歡自製酸奶那種粘稠的口感……
所以說,有時候無添加健康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得能喝進孩子肚子裡才行。選料再好,孩子不喝,也是白搭,最終都得我負責喝完。
對於酸奶,我勸大家不要糾結太多,超市裡其實很難買到特別純正的酸奶,食品添加劑幾乎是標配了,這一點跟純牛奶完全不同。所以如果你選擇買,我上面那些指標參照一下再考慮一下孩子的口味就可以了。
我能給D大家的建議就是,與其費勁的挑酸奶,不如讓孩子養成好好喝牛奶的習慣,一勞永逸一些。當然,酸奶作為孩子想要喝甜口飲料的代替品還是很好的。
文章一不小又寫了這麼長,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果你有什麼在育兒過程中的困惑,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PzYNnQBd8y1i3sJZa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