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壇最想再聽見的聲音——陳淑樺,隱退22年了,這位「天后中的天后」過得好嗎?
8月18日,一則資深男演員「偶遇陳淑樺」的烏龍新聞,讓人們再度想起:如今已經62歲的她,自從1998年因為走不出喪母之痛而淡出歌壇後,就屢次傳出健康狀況欠佳的消息。
上一次,陳淑樺現身還是在2007年,當時她被媒體追蹤拍到面容憔悴的樣子,雖然其友人代為發言說:她健康狀況還好,但眾人依舊頗為擔心她的狀態。
也因此,當資深演員陶傳正——因為總是在電視劇扮演父親,而被暱稱為「陶爸」,18日曬出「偶遇陳淑樺」的合照時,網友沸騰不已。
陶傳正發文說:「天啊,遇見野生的陳X樺啦!她連名字都改了!」
只見照片中的「陳淑樺」笑容燦爛,頭髮依舊烏黑,雖然除了髮型,幾乎很難在這張面容上找到昔日天后的影子,但看到她精神狀況良好,眾人也頗為欣慰。
不少網友留言:「偶像,超想念」、「唱歌的陳淑樺?」但是陶傳正回覆說:「不是(陳淑樺)!但我也祝福陳淑樺一切都好。」
仔細琢磨陶傳正的話,「野生」「改名」,他這話的意思難道是這位女士只是輪廓與髮型都酷似陳淑樺而已?
不過,陳淑樺貼吧的粉絲們,卻從牙齒和鼻子上,看出這就是陳淑樺,或許陶傳正的否認,原本是出於保護的一種溫柔善意的「謊言」罷了。
這樁「烏龍新聞」的背後,牽出了陳淑樺令人唏噓的一生遭遇:她唱著都會女子的情歌,既聰明剔透又仙氣飄飄,既富古典含蓄韻味,又有現代幹練洒脫。
如同她那首《笑紅塵》:「紅塵多可笑,痴情最無聊,目空一切也好」,身在紅塵笑紅塵,直唱得萬千樂迷心馳神往。
可她此生卻未婚未育,除了家人之外知己愛人寥寥,總是若即若離、神秘如謎。
有人說:「陳淑樺是被媽媽毀掉了」。
這話雖然不太順耳,但不無道理,娛樂圈裡因為畸形母愛而被改寫一生的女明星——梅艷芳、張韶涵、蔡少芬,又何止陳淑樺一位!
上圖:陳淑樺與媽媽徐慧
那些早早入行的女明星,幾乎都有一位十足強勢、不願放手的星媽。
陳淑樺的父親曾經多次勸陳媽媽:女兒大了,該放手了,但是,陳媽媽不放心,因為女兒和媽媽形影不離,依賴已經融進了骨子裡。
某次上節目,陳淑樺和媽媽一起上台,主持人說:「女兒都這麼大了,不必跟了啦。」陳媽媽回答:「壞人這麼多,萬一碰上了怎麼辦呢?」
若是說,陳淑樺的音樂生涯,以遇見李宗盛前和遇見李宗盛之後,為一道分水嶺;那麼她的人生,則以媽媽去世前和去世後為分界點,劃分成了兩種「活法」。
很多人不解:為什麼陳淑樺用了二十多年,亦無法走出喪母之痛的悲傷?甚至不惜為此放棄事業、放棄愛情與友情?
那是因為,母親是擋在她與外界之間的最後一道牆。
陳淑樺的媽媽,用母愛為女兒打造了一個玻璃罩,保護她不受污濁沾染,但也讓她活在「真空」的精神世界裡,面對挫折和打擊失去了抵禦的抗體。
別人很難走進她的心,她也抗拒了解和溝通。
40歲時,她在母親和祖母相繼去世之後,身邊的很多朋友試圖把她拉出悲傷的情緒低谷,但都失敗了。
即便面對最愛的音樂也失去了興趣,雖然依舊可以依靠金額不菲的版稅生活,但據說她將家中所有的音樂播放器都扔掉了。
上圖:50歲生日那天,她一個人在街上吃面
陳淑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宗盛,「最懂女人心」的樂壇教父,為陳淑樺打造了《夢醒時分》,將她從「感性」引向「知性」,把唱著閩南語歌的「怨女」塑造成為華語樂壇第一位「都會女子」,曾直言:「陳淑樺是很難了解的。」
小蟲,曾為她寫過《情關》這首美得不可方物的經典老歌,雖然曾經去過陳淑樺的家,跟她也合作了多次,卻始終不了解她的真實性格:「你好像可以摸得到,又好像摸不到的一個人。」
音樂是陳淑樺的知己,而媽媽則是陳淑樺的知音。
上圖:小蟲與陳淑樺及陳媽媽
陶喆,為陳淑樺製作過R&B風格的《淑樺盛開》,其中就有那首著名的《說你愛我》。在他眼中的陳淑樺:她永遠不會像我們這樣,把自己的感受向旁人傾訴,她的傾訴對象也許只有陳媽媽。
但話又說回來:歌如其人,若不是陳淑樺獨特的經歷,不會有她那種若即若離、神秘如謎的縹緲歌聲。
如果沒有陳媽媽的悉心栽培,華語樂壇就不會有陳淑樺這位「天后中的天后」存在。
周華健說,自己老爸聽不懂國語,不管李宗盛的歌詞寫得多麼勾魂奪魄都無動於衷,卻在聽到陳淑樺的歌聲時脫口而出:「這個女孩子的聲音,真是好聽!」完完全全只憑聲音,就被打動了!他還很吃醋的。
陳淑樺有天賦,但個性剛毅的完美主義者如她,是為了音樂可以拼出十分力的人。
1958年5月14日,陳淑樺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郵政局的小職員,母親在文化公司工作,家中六個孩子當中,她排行第三。
六七歲的時候,她表現出來對音樂的喜愛,從而得到了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多的「偏愛」——
為了讓女兒有個好嗓子,陳媽媽逼著她每天早上吞一枚生雞蛋,而且是剛生下來的,溫熱的就吞下去。
上圖:潘安邦
陳淑樺8歲參加「台灣歌謠比賽」獲得冠軍,9歲就簽約五虎唱片正式出道,13歲時,就開始在中視的《金曲獎》和《蓬萊仙島》兩檔節目中固定演出,15歲就發了個人專輯《愛的太陽》。
那時候,陳媽媽辭去工作成了女兒的助理兼經紀人,從上什麼節目到生活瑣事,大事小情均由陳媽媽一手打理。
母女倆幾乎形影不離,陳媽媽會耳提面命,告訴女兒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陳淑樺在演藝圈裡是出了名的孝女。
PS:陳淑樺是絕對不上遊戲類節目的。
丁曉雯,為陳淑樺寫過《愛得比較深》,在她眼裡,陳媽媽跟陳淑樺的關係不僅是母女,像姐妹也像閨蜜。
如此一來,過早加入娛樂圈、中學念的是女中、大學畢業之後直接進入了「歌唱事業」,又是媽媽做經紀人和保姆,被嚴密保護起來——這讓陳淑樺的成長曆程十分特別,在友人看來,「她幾乎是一個沒有進入社會的人。」
但另一方面,陳淑樺的事業,在媽媽的保駕護航,以及李宗盛、小蟲、王治平、陶喆等頂級音樂人的傾力之下,從1988年到1998年走過了巔峰期的黃金十年。
一曲《夢醒時分》,一張《跟你說聽你說》專輯,成為中國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專輯唱片。
隨後,陳淑樺為林青霞主演的電影《滾滾紅塵》、徐克導演的電影《青蛇》、程小東導演的《東方不敗2》唱了主題曲。
《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由黃霑作詞作曲,堪稱港片主題曲的TOP3,這位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鬼才也認為:如果給自己一生的作品排名,《流光飛舞》都必進前五。
上圖:《流光飛舞》收錄在94年專輯《愛的進行式》里
1995年,陳淑樺做了一件大膽嘗試:在李宗盛都難以置信的前提下,找來王治平與陶喆打造了台灣省第一張R&B唱片《淑樺盛開》。
在陶喆看來,對於從小受著母親嚴格的教育、從不談及隱私、舉手投足皆如淑女的陳淑樺而言,能唱出:「說吧,說你愛我吧」本身就是一件石破天驚的事兒了!
那十年里,頂級音樂人皆以跟陳淑樺合作為榮。
王菲都是她的小歌迷,彼時還叫「王靖雯」的新人,在某頒獎禮後台特意過來跟陳淑樺問好,後來還翻唱了《夢醒時分》。
張國榮跟陳淑樺唱了《風月》主題曲《當真就好》,成龍萬萬沒想到自己第一次拿音樂獎,就是因為跟陳淑樺合唱了《明明白白我的心》。
不過,當陳淑樺唱著《夢醒時分》《你走你的路》,成為華語樂壇第一個以聲音為「都會女子」代言的歌手時,身邊的同事、友人們卻感到了一種強烈的反差。
「她真的是一個現代女性嗎?」「在她本身自我,與她被塑造的自我之間,她也在尋找,但她沒有選擇一條路走下去。」
與其說陳淑樺是「被動」接受母親的保護,更準確而言,她本來就是一個「防衛」性格極強的女子。
「越接觸就越覺得她是那麼的防衛自己,在我眼裡她就是一個若即若離的人」,陳昇把自己對陳淑樺的這種感覺,寫進了《亞瑟潘的四個朋友》中。
他還曾開玩笑地說:「其實當初在幫淑樺製作專輯時,要不是陳媽媽看得緊,總在旁邊保護好好的,當時說不定我們有談戀愛的機會。」
陶喆也說:「當時在美國錄音時,每次都想帶淑樺姐去聽黑人唱歌,但是淑樺姐的媽媽則會在一旁問:有黑人嗎?說是要聽黑人唱歌,我只好回答:應該有吧!然後淑樺姐的媽媽就說:好吧!我們先回家了。」
陳淑樺9歲出道,40歲隱退,入行31年追求者如過江之鯽,卻從未有過一段公開的戀情。
她當然是十分憧憬婚姻的,曾如此描述自己的理想對象:「想找到一個跟我思想接近的人,我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比如我希望以後結婚,我和對象是各管各的。」
外界盛傳,陳淑樺的三段戀愛都是被媽媽拆散了的:一段是初戀、一段是東京大學醫學博士、還有一位就是被陳昇寫進歌里的飛行員。
甚至連陳淑樺去相親,媽媽都會跟著……可實際上,是陳淑樺要求媽媽陪自己去相親的。
洒脫唱著「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的陳淑樺,感情上卻是一個極度謹慎的女子,如果沒有百分百確認,是不會跟男性單獨相處的,也因此,很多追求者就望而卻步了。
其實,在被「塑造」成獨立的都會女子之後,她也曾嘗試獨立生活,搬出家住在唱片公司樓上,獨居的時候,她還熱情地招呼朋友們去家裡做客。
她會煮菜、體貼人,懂得照顧朋友,雖然她的朋友並不多。
然而,這樣的嘗試最終中斷了——
1997年,她發行了專輯《口琴的故事》之後,因為對身材追求完美,從而誤食了含有禁藥的減肥食品,開始頻繁出現頭痛、高燒、食慾喪失等情況,有時還會有幻聽和昏睡的症狀,無法正常工作,歌唱生涯不得不中斷一年。
這時,齊豫就已經發現了陳淑樺的不對勁,「在她母親過世幾年前,可以感受出來她的不穩定、掙扎,她想要伸出友誼的手,但好像又害怕、又退縮,想必她那時候已經在情緒上或者生活上,有一點點障礙了。」
上圖:左一、左二為陳淑樺和齊豫
1998年1月,經歷過一年的修養,陳淑樺重返歌壇發布了《失樂園》,萬萬沒想到這是她最後一張個人專輯,而「失樂園」三個字也一語成讖。
那年4月,陳淑樺感情甚篤的祖母去世了,沒過多久,陳媽媽在家中摔倒,不幸猝然離世,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陳淑樺的精神世界驟然崩塌。
「如果有天我倦怠了,不想唱歌了,一定是因為歌曲沒法表達自己,或者真的遇到了瓶頸」,陳淑樺曾說。
劉文正當年說走就走,隱退之後在美國定居,而陳淑樺同樣走得決絕,面對媒體追訪和樂迷復出呼聲,她選擇緘默,將自己的美麗與哀愁隱藏。
2003年,陳淑樺曾距復出一步之遙,還接受了陶晶瑩的電話採訪,說自己一切都好,有了虔誠的信仰。這次據說連造型師都找好,不知為何,她放棄了復出、再度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裡。
上圖:2007年,陳淑樺49歲時
這一年,滾石發行了合集《給淑樺的一封信》,裡面有一封李宗盛寫給她的信:
「淑樺,一切還好嗎?但願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里平復過來。不管我們樂不樂意,隨著歲月增長,我們都得漸漸地看見人生更完整的面貌。我們所有的獲得和失去,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反而是經歷了一切以後從而發現的。好久不見,淑樺,日子會順順往下的,我們會再見面的,唱歌,好像當年一樣。」
李宗盛說,最後一次見到陳淑樺是在陳媽媽的葬禮上,她從高處看過來,未發一言,眼睛裡藏了太多心事,「那是一種言語無法形容的眼神」。
他說,希望陳淑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好朋友,希望她能伸出手去依賴朋友,然而當滾石唱片迎來30周歲生日時,萬眾期待的「陳淑樺復出」——落空了。
我們看過太多娛樂圈裡「樊勝美」式被原生家庭所累的女明星,她們被畸形母愛改寫了一生。
梅艷芳,梅媽覃美金在女兒生前沒見給予多少疼愛,女兒身後帶著廢物兒子全家靠梅艷芳的遺產生活,一個月20萬港幣的生活費還嫌不夠花;
蔡少芬,媽媽黃素梅嗜賭成性,女兒才17歲就為了替媽媽還債而不得不委身劉鑾雄,最後蔡少芬忍無可忍在2000年開記者會斷絕母女關係;
張韶涵,媽媽姜柔伊捲走女兒上億財產還汙衊女兒吸毒,導致張韶涵的事業全面停擺,足足過了十年才緩過勁來。
但陳淑樺不同,她安於躲在媽媽的羽翼之下,做燦爛華麗的公主,因為她最懷念的日子,是少女時代穿著長裙、抱著樂譜,在媽媽陪伴下,穿梭於夜場表演的日子。
「母親最開心的時刻不是月底拿薪水,而是我贏得掌聲最熱烈的那一刻。我內心覺得她是我的知音,永不變心的歌迷。」
失去了母親的陪伴、曾經形影不離的庇護猝然消失,陳淑樺這22年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還快樂嗎?
她曾經的朋友、同事,在巔峰並肩作戰的友人說:「淑樺最可惜的,是她不知道她的聲音,濃縮了太多價值和力量,是被保護過的生活歷練,無可取代。」
須知不論過度索取,抑或過度保護,同樣都是畸形的母愛。
記得《legal high》里,有一集講的是童星芽衣跟媽媽留美子打官司,要求斷絕母女關係的故事。
其中有這麼一句台詞:「對留美子女士而言,芽衣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芽衣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這超越了『同心同德』這一比喻表達的危險領域,留美子女士已經陷入病態。」
對陳淑樺的樂迷而言,她以歌聲帶給人們生活、戀愛的堅強,從「那一夜你喝了酒」到「夢醒時分」,從「滾滾紅塵」到「生生世世」,從「孤單」到「愛得比較深」……
她的歌,好像在任何時代都能那樣不疾不徐、從從容容、溫柔婉約地唱進心裡。
也許我們終將盼不來這把天籟美聲,再唱出一支新的歌曲,唯願她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歌在唱,舞在跳,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
今日主筆:某小刀。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