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夔戶牖、秦楚咽喉」
「巫咸古國、上古鹽都」
「峽郡桃源、逍遙巫溪」
巫溪有很多的美稱
但你對此了解多少?
還是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子哈
巫溪縣基本縣情
巫溪縣位於渝陝鄂三省市交界處,古為「巴夔戶牖、秦楚咽喉」;源起巫巴文化,史創鹽業盛景,故名「巫咸古國、上古鹽都」;境內山水秀美,民風淳樸,素稱「峽郡桃源、逍遙巫溪」。全縣幅員面積4019平方公里(2015年國土二調數據),轄32個鄉鎮(街道),289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其中農村社區30個、城鎮社區11個)、1855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54萬、其中農業人口41萬,是國務院確定的限制開發區、水資源涵養區、人口減載區,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縣、三峽庫區移民縣。
巫溪縣的基本縣情概括為「生態、山區、偏遠、貧困」。
生態:資源相對富集。林儲資源全市第一,全縣林地492.7萬畝,其中森林面積393.5萬畝,森林覆蓋率65.1%,活立木蓄積量1266.1萬立方米;生態環境舒適宜居,2016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1天,境內後溪河是全市唯一一條一類水質河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有國家4A級景區、市級旅遊度假區紅池壩,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寧廠古鎮,國家自然保護區陰條嶺等;清潔能源蘊藏豐富,可開發水能74萬千瓦、已開發51萬千瓦、正在開發10.2萬千瓦,可開發風能25萬千瓦,頁岩氣儲量豐富、可開發潛力巨大;農業「三品一標一品牌」認證數達到170個,獲有機農產品認證41個,綠色食品15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00個,地理標誌7個,市級名牌農產品7個。
山區:九山微水一分田。全縣山地約89%、水域約1%、耕地約10%(大於25度的坡耕地占53.2%)。全市最高海拔位於巫溪境內,達2796.8米,地勢高低懸殊,絕對高差2657.4米,相對高差1000米。
偏遠:遠離大中城市。縣城距重慶市區426公里、西安496公里、武漢595公里,距萬州166公里、安康230公里、宜昌295公里,是重慶市最偏遠的縣。
貧困:民貧縣困基礎弱。2018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866元。全縣尚有8個貧困村,貧困戶4303戶、貧困人口1.3萬人,貧困發生率3.25%。
巫溪縣旅遊資源情況
巫溪秀美奇特的自然景觀
神秘悠遠的巫鹽文化
底蘊深厚的人文積澱交相輝映
賦予了獨特而豐富的旅遊資源
(一)自然景觀美,生態環境優
自然景觀可謂「處處美」:有蘭英大峽谷的幽美、大寧河的秀美、妙峽白龍過江的壯美,也有白果原始森林的神秘美、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的物產美、寧廠古鎮的古樸美,更有紅池壩「錦繡草原·雲中花海」的奇特美……全縣共有8大景區、近千餘個自然景點,個個美妙絕倫,處處美不勝收。大寧河被譽為「天下第一溪」,其支流後溪河為全市唯一一條一類水質河流;森林面積393.5萬畝,為全市林儲資源第一大縣。
(二)文化底蘊厚,人文環境優
巫溪是三峽地區古人類文明和遠古巫文化的發祥地。境內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寧廠古鎮,其製鹽歷史長達4000餘年,堪稱「上古鹽都」和世界手工製鹽作坊的「鼻祖」,明清時期為中國十大鹽都之一,曾創造出「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的輝煌,孕育了神秘的巫文化、鹽文化;依託寧廠古鎮的巫鹽古道,歷史上曾北通秦陝中原,南接巴蜀楚湘,是溝通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的文化交流大通道,歷史地位僅次於絲綢之路,可與茶馬古道媲美;有三峽庫區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規模最集中的荊竹壩岩棺群,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之謎」;有距今1800餘年歷史的「大寧古城」;獨特的歷史積澱了厚重的「巫巴風韻」,五句子山歌、薅草鑼鼓、巫歌、巫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泛流傳民間,是巴楚古音的「活化石」。
巫溪美食知多少
土豆宴
土豆在巫溪又叫「洋芋」
巫溪縣山地立體氣候明顯
土光溫濕條件適宜
是「中國綠色馬鈴薯之鄉」
曾承辦第15屆中國馬鈴薯大會
使「巫溪洋芋」享譽全國
巫溪烤魚
巫溪烤魚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最早是由大寧河上的船工發明的
由於巫溪以前是產鹽地
魚的保鮮和腌制又需要鹽
這也為隨時吃烤魚提供了條件
看完該篇,對於巫溪的了解更深了吧
是不是更想去巫溪遊玩了呢
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