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朱訓:我的十年政協生涯

2019-10-17     政協往事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輯了《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紀事》一書,邀請歷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代表人士回憶他們「親歷、親見、親聞」的政協故事,目的是記錄人民政協輝煌的發展歷程,展現政協委員不懈奮鬥的風采,增進思想共識、凝聚奮進力量,為人民政協在新時代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揮應有作用。
他們的故事,既是個人經歷,也是人民政協發展歷史的記憶。我們將陸續摘要發表其中的文章,以饗讀者。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人民政協的成立都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大事件。作為一位耄耋老人,我都經歷了它們的成立,特別是有幸作為一名在人民政協工作了10年的政協人,親自參與了人民政協的建設和發展。能到全國政協工作,這是黨中央和全國政協對我的信任,我感到十分榮幸,儘管這10年工作很辛苦,但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回憶。將我參與人民政協的一點工作撰寫出來,作為對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的賀禮。
奉命調到全國政協
故事還得從我1994年奉命調到全國政協擔任秘書長說起。
1994年的早春3月,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乾了42年地礦工作之後,黨中央又決定調我到全國政協任秘書長工作。
這是我一生中從化工技師轉為地質隊員之後的又一個很大的轉變。從進行決策的部長崗位到搞好服務、當好參謀的秘書長崗位,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從事地礦工作主要是與地球和石頭、自然打交道,而政協主要是做聯絡人、團結人的統戰工作,秘書長則主要是為政協領導和委員們服務,主要是與人、與社會打交道。
那也是3月下旬的一天,如同從江西地質局調到地礦部的時間一樣,好像正巧也是3月23日,是一個晴朗的上午,突然接到地礦部值班室轉達中央辦公廳通知,通知我立即到胡錦濤同志辦公室去,去幹什麼也沒有說。到了胡錦濤同志那裡,錦濤同志對我說,他是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和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委託與我談話的:「由於時任全國政協秘書長宋德敏同志患病不能堅持工作,而工作又急需人頂替,中央從個人資歷、學歷、修養、性格等方面考慮,決定派你去任此項工作。」當時我毫無思想準備,做夢也沒想到在從事地礦工作42年之後,已進入花甲之年之時,黨又交給我一項新的重要任務。
平心而論,我捨不得丟下地礦工作,捨不得離開地礦戰友,不僅因為熱愛地礦事業,更重要的是還有一些重要的事需要做還未來得及做完。但作為一名有半個世紀黨齡的老黨員,深知黨的需要高於一切。當即向胡錦濤同志表態說:「我是搞地質出身的,從事地礦工作40多年,年齡也大了,到政協工作不一定合適,如果中央已經決定了,作為共產黨員我無條件服從。」胡錦濤同志聽後說:「好,就這麼定了。」之後,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和吳學謙同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又先後與我談了話。就這樣,我本著干一行就要學習一行、干好一行的信念,走上了全國政協秘書長和政協機關黨組書記的崗位。
1998年全國政協換屆時,中央又決定我改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直到2004年在全國政協機關離休。
回憶政協這10年工作,在中共全國政協黨組的領導下,在政協機關黨組一班人共同努力和政協機關幹部職工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做了以下8個方面的工作。
學習研究中央關於政協工作的方針政策
學習研究中央關於政協工作的方針政策是我到政協後所做的第一件事。
政協工作對我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統戰工作。因此,不僅要在思想上、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對中央有關政協工作的方針政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關於人民政協工作的論述要弄懂吃透,並在實際工作和日常活動中準確地加以把握。
為此,我到政協之後,白天處理機關日常工作,搞好各項服務,利用晚上和一些節假日來學習研究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人民政協工作的論述,花了較多時間和精力認真細心地學習了鄧小平同志關於人民政協的一系列指示。通過學習,我發現和認識到鄧小平同志關於人民政協的一系列論述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於是,我大膽明確地提出「鄧小平人民政協理論」這一概念,並在我撰寫的《鄧小平人民政協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一書中,對這一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框架結構和基本內容作了系統的闡述,還利用一些機會在機關幹部和政協系統幹部培訓班上進行宣講。有關這方面的論文,如《新時期人民政協工作的指南——學習鄧小平關於人民政協的理論》一文,曾在中宣部等單位舉辦的全國學習《鄧小平文選》研討會上獲優秀論文獎。這篇論文同時也獲得中直機關論文優秀獎,並在1997年第6期《求是》雜誌上發表。
加強機關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
加強機關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是我到政協之後做的第二件事。
政協的主要職責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為了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需要,使各位委員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權力,在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領導下,對人民政協章程進行了修改,同時對原來的政協工作《暫行規定》根據新的形勢也作了修改補充,並報請中央批准,以中央文件形式下發各地執行。為了便於各位委員和政協機關工作人員更好地了解政協歷史和系統學習政協知識,還組織機關幹部編寫出版了《中國人民政協全書》《政協委員手冊》,受到各位委員的歡迎。
此外,還完善了各種制度。如出席會議人員按座簽對號就座制度,建立能讓政協領導及時了解政協工作動態的「值班日報」制度和公開透明的幹部考核評議制度,創辦《政協信息》刊物,對於提高機關幹部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強社情民意的搜集與反映工作、發揮黨和政府與政協委員之間的橋樑作用都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改善機關工作條件、生活條件和幹部培訓條件
改善機關工作條件、生活條件和幹部培訓條件是我到政協後做的第三件事。
政協機關原來的辦公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比較差,在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的直接領導與指揮下,政協辦公廳積極組織實施政協大樓興建和政協禮堂的翻修工作,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了這一任務,大大改善了政協機關的辦公條件。為了改善幹部培訓和休假條件,經請示主席們同意,我們對北戴河幹部培訓中心進行改造和擴建,並得到中編辦批准同意後,將北戴河幹部培訓中心由處級建制升格為局級單位。同時,經與國務院外國專家局商定將兩家的海邊浴場加以對換使用,從而大大改善了幹部培訓和休假條件。
我到政協後不久,發現不少同志中午吃飯比較馬虎,有的同志從家中帶飯盒,有的同志就胡亂湊合一頓,這樣對大家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於是,便和機關後勤部門同志們一道商量,大力抓了食堂管理工作,從而使食堂伙食得到大大改善,受到機關幹部和主席、副主席們的普遍稱讚。
政協機關職工住房原來也比較緊張,為了改善政協機關和各民主黨派機關職工福利住房條件,我在秘書長任期將滿換屆之時和國家將要廢除福利分房制度前夕,跑到國家計委那裡申請兩億元資金作為建宿舍之用。時任計委主任的陳錦華同志說:「朱訓同志,你就要離開秘書長崗位了,還在為機關職工謀福利,這筆錢說什麼都要支持你。」後來,用這筆資金興建了4萬多平方米的機關幹部和民主黨派職工宿舍,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機關和民主黨派職工的住房條件。
陪同主席出訪
陪同主席出訪是我到政協後做的第四件事。
任秘書長期間,我有幸陪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到歐洲、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一些國家進行友好訪問。陪同出訪的任務是非常繁重和辛苦的。出訪前的方案制定等準備工作和出訪期間的行程、安全保障等工作是很費心的。每次出訪都非常擔心,直到出訪歸來,飛機落地,才放下心來。
陪同出訪的收穫也是很多的,對一些國家的國情、文化、風土人情增加了很多了解,學習了很多外交知識,同時也與一批一道陪同主席出訪的同志們結成了好朋友。
開拓港澳台僑委員會工作
開拓港澳台僑委員會的工作是我到政協後做的第五件事。
專委會工作是政協工作的基礎。做好港澳台僑委員會工作,對於團結廣大港澳台僑同胞、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這方面,在處理日常職責範圍內的各項工作事務的同時,一方面盡專委會力所能及幫助港澳台僑同胞辦了一些實事,為他們在大陸創業過程中排憂解難,受到港澳台僑同胞的稱讚;另一方面,又積極開拓工作領域和改進工作方法,加大請進來、派出去的力度,擴大與港澳台僑同胞聯繫。幾年間,委員會每年均邀請幾十個由港澳台僑人士組成的各種團組來觀光、參觀、考察、視察和參加各種慶典活動,同時又開創性地組織小型團組到世界華僑華人聚居的國家去了解僑情、聽取僑聲、反映僑意,向他們介紹祖國建設成就和人民政協情況,鼓勵他們加強華僑華人內部團結,加強與所在國人民的團結,為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為祖國的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的貢獻。
港澳台僑委員會在加強與中央有關涉台、涉僑單位協作開展重大活動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起初積極推動與參加中央「五僑」(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國務院僑辦、中國致公黨、中國僑聯)的協作活動和確立每季度一次聯席會議制度。對全國僑務工作更有成效地開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根據「五僑」的協作經驗,我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同志和國務院台辦建議,中央涉台單位也可效法「五僑」模式,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和協作制度。這一建議很快得到錢其琛同志批示同意,並由國務院台辦牽頭,建立有民革、台盟、台聯、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等6家涉台單位參加的「六台」聯席會議制度和協作制度,並開始活動,共同商討對台工作,協調行動,為加強對台工作,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共同努力,這也是一個重要突破。
加強與地方政協聯繫和指導工作
加強與地方政協聯繫和指導工作是我到政協後做的第六件事。
在這方面,我們採用4種方法:一是與地方政協聯合調研,二是召開地方政協港澳台僑工作經驗交流會,三是舉辦地方政協港澳台僑幹部培訓班,四是分期分批邀請地方政協主席到北戴河幹部培訓中心進行經驗交流。這些做法不僅密切了全國政協與地方政協的聯繫,而且進一步增加了上下左右之間對工作的了解和友誼。
與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建立聯繫
建立與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的聯繫是我到政協後做的第七件事。
為了發揮人民政協的優勢,開展人民外交,為我國外交事業大廈添磚增瓦,我們於1995年通過我國駐法國大使聯繫,在法國高層具有重要影響的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元老、法國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長馬泰奧利的引薦和我駐葡萄牙大使的邀請下,中國政協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在葡萄牙里斯本召開的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大會。於是,我和鮑道崇於1995年赴葡萄牙,並與我國駐葡萄牙大使范國祥一道作為代表參加了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大會。大會一致選舉和同意中國政協作為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成員,並同其他成員國一樣,擁有擔任輪值主席的權利和義務。稍後,通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於2001年成立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以及為其服務的秘書處。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王忠禹、王剛、杜青林等同志,先後擔任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自此,中國與世界經濟社會理事會建立了固定的聯繫。
履行委員義務
在全國政協工作期間,除了秘書長和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這兩個身份之外,我還有政協常委的身份。作為政協委員,我也盡力履行委員的義務,積極參加調研、視察、提提案等項活動。這是我在政協期間做的第八件事。
幾年間,我陸續提了20多件提案,有的作為第一提案人,有的是附議他人的提案。其中,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的建議、減輕礦山稅費負擔的建議等一些建議已得到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採納,《關於儘快制定鼓勵商業性地質工作政策的建議》和《我國礦產資源的嚴峻形勢及對策建議》被全國政協評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我在全國政協九屆五次大會上所作的《要像重視「三農」問題那樣重視「四礦」礦業、礦山、礦城、礦工問題》的發言,受到中央領導、全國政協、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我還在國內較早地對建立國家石油等能源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制度、支持礦業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支持礦工棚戶區改造等問題進行長期研究,並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向黨和國家提出建議,得到國家採納、轉化為政策付諸實施。
人民政協事業進入新時代
時光荏苒,現在我們國家邁進了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同志擔任黨的總書記後,一直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工作,對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首次闡明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著重強調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真諦在於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揭示了「中國之治」同中國政治制度的邏輯聯繫,凝結著堅持好、發展好人民政協制度的深邃理論思考,是黨的人民政協理論的最新成果。十三屆政協以來,汪洋主席對人民政協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和新指示。這些都為今後的人民政協工作指明了方向,開闢了更廣闊的道路。
現在,我雖然早已離休,離開了人民政協工作崗位,但我相信人民政協事業在黨的領導下,在一代又一代政協人的努力下,一定會走向更加光明、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寫於2019年4月)
(本文選自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輯《人民政協70周年紀事》(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作者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秘書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原地質礦產部部長。原題為《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紀(四)我的十年政協生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K5N3m0BMH2_cNUgr_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