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巴彥淖爾日報社開展新聞扶貧行動,助力臨河區狼山鎮愛豐村早酥梨、蘋果梨銷售,得到全市人民廣泛響應。1月19日上午半天,就銷售梨6萬餘斤。
報道發出後,記者陸續接到全市其他地方梨滯銷的消息。
記者了解到,2019年,全國各地各種梨喜獲豐收,我市光狼山鎮愛豐村,就收穫梨660餘萬斤。在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不耐儲存的河套蘋果梨、早酥梨遭遇了賣難。
據愛豐村黨支部書記張翔林介紹,前幾天,他和培農公司的人拉了一車貨到廣州賣,吃過的人都反映口感非常不錯,但是貨放進市場中,消費者不認識,多數願意購買新疆庫爾勒香梨等外地梨。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南方人願意買小包裝水果,10斤、5斤,甚至2斤包裝的水果在商場、超市裡比較被認可。
「一個是銷售網絡不完善,再一個咱們幾十斤的大包裝不太適合市場,當地的蘋果梨、早酥梨還得在開拓市場、產品包裝方面下功夫。」張翔林說。
河套蘋果梨、蜜瓜、華萊士、西紅柿等瓜果品質一流,但是儲運要求較高,新鮮瓜果收穫後如果不及時銷售,很容易壞掉。近年來,在「天賦河套」品牌的引領下,我市瓜果種植面積擴大,品質提高,品牌知名度也提高,但是銷售網絡建設的速度還是跟不上實際需求。瞬息萬變的銷售市場要求我們主動出擊,建立完善的線上線下銷售網絡,幫助銷售河套優質瓜果,讓河套瓜果不再賣難。
國家級地理標誌產品五原黃柿子也曾一度因為銷售問題難以大面積發展,但2019年,致力於黃柿子種植、推廣的內蒙古民隆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一家果汁生產企業合作,開發出了黃柿子汁,產品一經面市供不應求,訂單火爆。2020年,民隆公司黃柿子訂單面積是上一年全縣種植面積的5倍左右。能加工成柿子汁,黃柿子還愁銷售嗎?
由此可見,巴彥淖爾要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走工業化道路, 始終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將農產品生產延伸到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最終引領千家萬戶農民奔小康。
如果你愛吃梨
買點回去與家人分享!
巴彥淖爾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楊志利
編輯:史瑋 校對:楊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