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最忌諱害怕教育

2019-07-26     辣梅子母嬰

前幾天一個好友跟我討論育兒問題她兒子4歲,過於老實,和小朋友玩耍總被欺負被排擠被欺負了還不太敢說,常常像個小跟班一樣跟在別的小朋友後邊

孩子在外被欺負又不敢反抗,這大概是最讓媽媽們揪心的事了最近才發生杭州9歲女孩被租客帶走殺害的事件外面壞人那麼多,校園霸凌的事也常有,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被霸凌體質,那真是讓人寢食難安

孩子究竟怕什麼?怎樣幫孩子克服心中的害怕?如果我是孩子肚裡的蛔蟲就好了

確實,每個當媽的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恨不得鑽進孩子的心裡,一探究竟,幫孩子掃除障礙

可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我們只能做好教練的工作讓孩子真正從內心變得強大,才是正道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戰勝內心的恐懼呢?

這要從了解孩子為什麼害怕開始

1

孩子的世界有焦慮不安的一面

說孩子的世界是充滿恐懼的可能太誇張,畢竟很多時候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但其實,做小孩並不容易,他們的世界也有焦慮和痛苦的一面

從孩子出生時起,就要面對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們需要貼心的照顧,這是最基本的安全感需求

長大的過程中,孩子要面對各種各樣可怕的事情:

突如其來的巨大噪聲;像蜘蛛這樣可怕的蟲子;黑暗中獨自入睡;可怕的童話故事;上學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嚴厲的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衝突

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恐慌不安,加上無法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還常常被誤解,讓恐懼的情緒無法得到疏通

而且,小孩通常被大人看作不開化的小動物,從一兩歲時起,一直到十幾歲都要被大人教訓:不准吃手指,不准隨地吐痰,不准說髒話,不准這個不准那個而教訓他們的通常是爸爸媽媽,自己深愛的人有時候像是敵人,讓他們害怕

做孩子常常不被理解,做孩子很困難

如果我們還不健忘,應該記得,童年是最沒有安全感的時期

有很多事情我們不能理解,無法消化;我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父母也不是總能指望得上,心裡的恐懼憤恨和無力感如影隨形

2

害怕教育是雪上加霜

雪上加霜的是,父母還常常使用害怕教育從家庭到社會,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害怕,正如一句調侃所說:我是嚇大的

  • 父母過度擔心

一位媽媽阻止3歲的孩子摸領居家養的小狗:不准摸狗,被咬了可沒疫苗打,現在的狂犬疫苗都是假的!

沒錯,我們是看到過一些假疫苗的新聞,但是全國的狂犬疫苗都是假的嗎?這位媽媽把自己擔心的壞事情放大了:摸一摸別人家的寵物狗不至於一定被咬,被咬了也不至於一定打到假疫苗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擔心管教,例如不要玩水,會淹死的;不要碰刀,會割傷的;不要爬樹,會摔斷腿或許我們是出於孩子的安全考慮,但這樣話就把我們的擔心害怕轉嫁給了孩子

作為大人,我們要把擔心放在心裡,儘可能地給孩子好的情緒可以善意地對孩子說:看看小狗就好了,輕輕摸啊,小狗不舒服了可能咬人,要注意安全

  • 過於要求孩子聽話順從

幼兒園的老師對小朋友說:誰不乖,我就會扣掉他的小紅花,放學了也不准回去這樣的嚇唬是不是很熟悉呢?

常常聽到大人對小孩說:

你媽媽上班還沒回來,她不回來了,不要你了;

愛哭的小孩不是好孩子,警察要來抓的;

可能我們只是希望孩子聽話,不添麻煩,或者純粹只是開開玩笑,但這些嚇唬卻讓孩子真實經歷了巨大的痛苦

這不是危言聳聽,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用實驗證明,2~7歲的兒童的思維方式和成人完全不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思維最主要特徵是自我中心主義

首先孩子理解不了守恆概念

例如兩盒一樣的小餅乾,一盒裝在盒子裡,另一盒撒在桌子上,孩子會認為,撒在桌子上的餅乾更多這種中心化就是只注意到自己看到的某一方面,忽視其他方面

其次,孩子只會以自我中心來看待世界,無法從別人的角度看待事情,還沒有學會站在別人的鞋子裡思考這種高級方法

所以,他們無法辨別大人所說的話的真假,更無法理解大人的玩笑他們會輕信那些嚇唬,內心充滿恐懼和痛苦

當要求孩子聽話,切不可用嚇唬的手段,這會給孩子製造恐懼和焦慮

3

無限的共情,幫助孩子戰勝恐懼

當孩子感到害怕,如何幫助孩子排解呢?

首先要理解,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戰勝恐懼都需要很長時間,我們要等待心中的恐懼讓位於自己的意願也就是說,必須出於自願

如果孩子戰勝恐懼的決定來自我們,那麼即使孩子面對了挑戰,那也是因為依賴於我們,而不是源自他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他沒有調動自己的能量,就不會有責任感,依賴他人只會增加他的恐懼感

當場示範,不要事後講道理

事後的道理小孩難以理解,也記不住對於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的情況,我們要當場示範,不要事後講道理

例如,孩子和小朋友玩時遭到排擠:我們不跟你玩,你沒有朋友,警察會抓你被同齡人孤立的痛苦對孩子的打擊是很大的

心理學家曾做過測試,被孤立會產生和身體暴力一樣的痛感

當孩子面對這樣的打擊常常會惶恐不知所措,這時我們要及時介入幫助孩子:警察是抓壞人的,不會抓小孩你們都是好孩子,警察不會抓你們之間出了什麼事?

媽媽這樣的話不僅幫孩子解了圍,還給了十足的底氣,孩子會輕鬆很多這樣的示範也是在告訴孩子,遇到這類問題要怎樣解決

教孩子社交和教孩子學東西是一樣的道理,多示範,少說教,效果好得多

陪伴孩子整理情緒

如果孩子面對這類事情經常緊張害怕,我們就要關注孩子的感受了

首先,永遠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他的情緒在我們看來不合情理

不要用對錯來評價孩子的感受,要相信孩子害怕一定有原因,只是他現在還表達不出來

其次,傾聽孩子的感受

用是什麼引導孩子表述發生過的事,如是什麼讓你害怕?

傾聽的原則是,事先假定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害怕所以別問為什麼,多提是什麼關於什麼的問題,陪孩子一起發現原因

第三,接納和理解孩子

是的,我能理解,他們那樣說是很霸道這時表達理解就好,不要急著讓孩子從害怕的狀態中恢復,也不需要急著解決問題

第四,分擔害怕的感覺,讓孩子感到踏實

我也是,我小時候也遇到過這種事我小學轉過一次學,新學校的同學都不跟我玩,我每天都緊張

說出我們的經歷,讓孩子看到害怕是很正常的,不論什麼人都有害怕的時候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自己的感受而覺得自己不正常,有問題

第五,用過去自己的經驗,或者他人的經驗幫助孩子

你還記得你以前害怕什麼,後來不怕了嗎?幫孩子回憶一下,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戰勝恐懼是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沒有成功經驗,找一個孩子熟悉的或喜歡的人不會害怕的例子比如電影里的某個人物,和孩子一起看看這些人是怎樣應對的

最後,鼓勵孩子找出不同解決方案

當孩子被傾聽被接納,也從過去經驗中找到了信心,這時孩子能夠專注聽我們解釋了這時可以引導孩子想辦法

當他們還那樣說,你可以怎麼做呢?

這裡要注意不要評價孩子的想法,不要說哪個方法好,哪個壞,引導孩子自己評估方法的可行性比如可以問:如果那樣做,會發生什麼?

這樣不給孩子任何壓力,一點點地讓孩子做出自主選擇只有自主決定的情況下,孩子才能感到自己有能力掌控周圍的環境,從內心戰勝恐懼

總之,幫助孩子戰勝恐懼,不要簡單粗暴地強迫孩子面對恐懼為孩子提供一些練習方式和方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只有孩子自己決定,才能找到自信,為自己驕傲

【轉載自網絡 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9HiL2wB8g2yegNDjz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