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自己的抑鬱症不會好,諮詢師說完這句話後,能心安:相信能好

2020-04-04     十八點心理

有些人是比較內秀的,有些人是比較張揚的,無論是誰,其實都是一個真實的自己。我們通過閱讀去了解一個陌生的世界;我們通過行走,去感受自然的力量;我們通過感知,體驗當下的自己。行走在前行的道路上,保不準會遇到一些坎坷,但是邁過去了,也就風輕雲淡了。

在某一時刻,真的很想去做點什麼,但又不知道能夠做些什麼,於是就在這樣的糾結中產生。從而錯過了最佳的選擇時期,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任何一個時刻,當自己能夠讀懂自己,能夠明白自己這一生想要幹什麼,那麼為時不晚。我們去追尋著光,雖然一時追不到,但是努力向前走,必定有抓住的那一天。


不少來訪者也有這樣的困惑,我有很大的心理問題,總是會出現抑鬱症狀,而且想要把這個抑鬱症狀給消滅掉,卻一直消滅不掉。所以這樣的困惑讓自己一直頭疼不已,感到一種失落和悲傷。於是自己陷於情緒的漩渦,在裡面無法自拔。

對於諮詢師來說,如果能夠更早去了解來訪者的病症,可能會更好一些,比如在來訪者初期產生抑鬱症階段,就能夠及時進行干預,也許來訪者後期就不會產生抑鬱症了。但是沒有如果,所有的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在這個階段,遇上了對方,遇上了彼此,那麼就成為了諮詢和求助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需要如何去進行一段奇妙的抑鬱症治療,這是諮詢師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來訪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共同目標是一致的,諮詢師幫助來訪者,來訪者尋求諮詢師的幫助,一起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抑鬱症狀。


來訪者經常會出現一種腦迴路:我的這個抑鬱症治不好了,我這一生都會因為抑鬱症狀而被拖垮了。自己這一生真是倒霉呀,為什麼抑鬱症會降落在我的身上?這種悲觀式的抱怨其實讓來訪者陷於更大的痛苦之中,雖然暫時的抱怨可以緩解抑鬱症狀,但是持久的抱怨,必定加重抑鬱的症狀。

作為諮詢師來說:如何幫助來訪者減輕抑鬱症狀,這是諮詢師的主要責任和主要任務。那麼當來訪者的抑鬱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無法進行痊癒了,怎麼辦?諮詢師這時候的價值觀很重要,諮詢師的諮詢理論框架更加重要。

諮詢師可以和來訪者說:別擔心,就算你的抑鬱症一直好不了,但是我會一直陪伴在你左右。我相信你的抑鬱症狀肯定會好,因為我有這樣的自信。其實這樣的一種價值理念在於給來訪者傳遞一種信息:自己的抑鬱症狀雖然比較嚴重,但是會好的,就算不好,攜帶著過一輩子,至少還有一個心理諮詢師在陪伴著自己,那也是值得的。


其實諮詢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諮詢方法面對不同的抑鬱症患者會發揮不同的效果。也許有一天,這位來訪者突然頓悟,自己的抑鬱完全是因為自己的私慾造成的,何為自己的私慾?總是在思考著自己的得與失。這種得失之間,其實就是一種權衡和較量。

當我們看到一面鏡子在眼前時,保不準會上去照照鏡子;但是當鏡子蒙上一層灰塵時,難免會用毛巾或者雙手把灰塵擦去,當擦去的那一刻,也許就是能夠照亮自己的臉龐或者全身的。那麼抑鬱症狀也是如此,它就是灰塵,諮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努力把它擦去,心明眼凈,抑鬱症狀自然得到康復。

諮詢師在給予來訪者信任式陪伴,也是在給予來訪者信心和力量。抑鬱症的緩解,諮詢師一個人努力不行,得需要來訪者的一起合作才可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8CURHEBiuFnsJQVMQ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