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逆行者」同行

2020-04-01     江蘇新聞廣播

疫情就是命令!

新聞記者更是責無旁貸。

疫情發生以來,

江蘇新聞廣播全方位、全時段、全媒體報道疫情防控工作,

其間,一大批記者投身抗疫一線,

在戰疫火線上持續展開新聞報道。

朱亮,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江蘇最美抗疫先鋒」。

2月17日,他作為江蘇廣電總台赴湖北報道團成員出征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武漢。他說,「那個時候我的心裏面就有一種感覺,我特別想到前方去,特別想到前線去,到前線去從事一個新聞的戰鬥工作。我覺得這個可能就是作為一名記者的本能反應,血液裡面就是有這樣一股原始的衝動,一種沸騰的熱血。」

《「我拚命保住你的命」插管敢死隊長的生死搶奪》、《戰地|天使之戀》、《脫防護服,相當於在排雷》、《老董一家三口出院記》……在武漢期間,他的多篇採訪作品被全網傳播,字裡行間傳遞著醫者仁心、人間大愛、凝聚成強大合力。

這些報道背後都是大家沒聽到、沒看到的巨大艱辛。大概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從朱亮採制報道《生擒醫療垃圾病毒,4名江蘇志願者堅守最後防線》的過程就可以窺見一斑:

我在做4名環保志願者稿件的時候,是要做一個體驗式的採訪。我從早上5點多鐘就出門了,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然後戴著護目鏡,進入到了武漢的金銀潭醫院,可以說是風暴的中心。其實當時護目鏡裡邊都是霧氣,看不太清楚,我就從護目鏡里流下來的霧氣水縫隙裡面,瞪大了眼睛往外面看,記錄了他們在那兒奮戰的身影。一邊錄音,一邊拿手機拍攝,那天從早上的5點多採訪到中午12點,然後等他們晚上7點回到駐地的時候又去拍,最後到了半夜12點才回去。

此外,他還通過新聞策劃,完成了首批撤回江蘇醫療隊員的心愿,讓武漢市江夏區核心區域的大屏成為蘇鄂兩地醫護人員的留言板,相隔千里,隔空問候,點亮城市夜空。

目前,朱亮仍在武漢堅守,為取得抗擊疫情的最後勝利努力奮鬥。

他們,與「逆行者」同行

除了「江蘇最美抗疫先鋒」朱亮,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中心廣播新聞部還有三位前往湖北黃石抗疫一線進行新聞報道的「逆行者」: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中心廣播新聞部副主任 陳毓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這場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中,作為新聞記者,我們是眾多逆行者的同行人。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身處戰地,目睹人間生離死別,守住初心使命擔當,見證仁心大愛無疆。我們抵達湖北之際,仍處寒冬一片沉寂;離開之時,已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時代呼喚英雄,在疫情的阻擊戰中,我們記錄了英雄的湖北人民,他們的堅忍與犧牲,我們謳歌了英雄的白衣戰士,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這是媒體之職,也是記者之幸。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 王德儉

記者的職責是什麼?就是不斷地去尋求真相,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哪怕再危險、再艱難,也要衝上去。忘不了馳援500多公里、在荊楚大地上奮戰的32個日日夜夜,還有那些親歷過的每一段戰疫生死時速。記得採訪白衣戰士時,他們曾說過:「病人在哪裡,我的戰場就在哪裡。」是啊,對於記者來說也是一樣,新聞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這就是新聞人的職責!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 梁振華

32天,我們深入湖北黃石,從疫區第一線實時傳回了前方的動態新聞資訊以及江蘇援黃石醫療隊的感人事跡。就像江蘇新聞廣播的口號所說的:站在中心,放眼世界。我們堅持在新聞最中心,發出屬於我們最強有力的聲音,成為這場戰「疫」的記錄者、發聲人,也是見證者。

下一次新聞現場,我仍會繼續選擇「逆行」與「奔跑」,站在最中心,說出那句:「我在現場」!

還有江蘇新聞廣播資深衛生健康記者張祖名,在疫情期間,每天奔波於衛健委、疾控中心、醫院、機場等地,帶來江蘇疫情防控的權威信息,書寫援鄂醫療隊出征的人間大愛……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中心廣播新聞部記者、「江蘇省新聞宣傳系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張祖名

我想很多年後,大家都不會忘記這段冬去春來的時光:一個又一個逆行的身影跟家人告別奔赴「戰場」,還有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場戰鬥的勝利竭盡全力在做著自己的努力。我們之所以讚頌勇氣,是因為我們在明知有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情。作為記者,記錄僅僅是我們的本分。而此時,「戰鬥」尚未結束,同志仍需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7IeMnEBiuFnsJQViY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