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冬季與人體的腎相應,要想養腎,冬天就是最好的時候。
然而,養腎是一門大學問,講究頗多,並不是說冬天多吃鹿茸、瑪咖、羊蠍子等補品對腎就是大補特補了,其實補不好反而容易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生活方式補。如果您能堅持做到下面三種生活方式,堅持個兩三周,就一定會感到積極的變化,比如體力更充沛,頭腦更清爽,思維更集中,身體更健康。
1
防寒保暖
《黃帝內經》講,冬天要「去寒就溫」,其實就是保暖的意思。冬天人體陽氣趨於內收,如果這時候穿得不夠暖,那麼疲勞了大半年的陽氣就得掙扎著跑到體表來禦寒。身體差的人,陽氣打不過寒邪,便會生病;身體好的即使當時不病,因為陽氣沒能得到休息,也會為以後埋下禍患。
保暖要有重點。俗話講「風從頸後入,寒從腳底起」。頸部、背部、下肢後側是足太陽膀胱經管轄的區域,足底、雙腿內側是足少陰腎經管轄的區域。腎與膀胱相表里,它們在經絡上互相聯繫,在功能上互相照應,如果感受寒邪,也是腎與膀胱先中招。因此大家要記得戴圍巾,穿長而厚的褲子,把自己的頸部和下肢都保護起來。
2
早睡多睡
按照《黃帝內經》的講法,人的作息跟著太陽走最好。冬天日照時間變短,人也應該如此,「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腎主一身之陽氣,而陽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行使身體各項功能的動力來源。大家通常以為養陽氣就是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或者藥物,這種方法與其說是「養陽」,不如說是「振奮陽氣」。陽氣得到振奮,身體機能提高,自然是會覺得舒服,但從根本上講,陽氣的總量和質量並沒有得到補充和提高。那麼什麼才是養陽氣的根本途徑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它充分地休息。睡覺,就是最天然的休息方式。
3
以靜為主,靜中有動
冬季是一個以「藏匿」為主題的季節,自然界的萬物都藏起來了,人也應該順應天時,「使志若伏若匿」。在日常起居中,要做到的是適當減少鍛鍊,尤其是大量出汗的鍛鍊。
到了冬天,就不要輕易讓自己出大汗。很多人堅持冬天長跑、游泳,甚至冬泳,認為這是鍛鍊自己意志的方式,其實是在耗損自己的生命能量。
不過不出大汗,並不是說讓您不鍛鍊。人並不是冬眠的動物,適當的活動更有助於身體氣機的疏布。冬季運動,推薦站樁、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養生鍛鍊方法,建議做到微微出汗、身心舒暢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過猶不及。
做到以上三點,便是抓住了一年中養腎效果最好的時機。看完轉發,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吧~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翃笙
⊙運營編號:YNZY000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511Dm8BMH2_cNUgpw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