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份,各大院校陸續開學,一些開學早的大學已經完成了軍訓,全面進入正常的教學工作。每年這個時間段都有一些大一新生仍然很糾結,自己雖然考進了「雙一流大學」,但專業被調劑,是繼續在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習,還是回原來的高中繼續復讀一年。
既然已經開學報到開始了大學新生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專業冷門,就業艱難
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很多高考生、家長都抱著能報985大學就不報211大學,能報考一流大學的就不考慮一流學科大學,或者是普通大學的想法,但是自己的高考分數在填報985一流大學時並不占優,夠不著一流學科或者是王牌優勢專業,滿足了學校投檔線,卻不夠專業分數,被調劑到分數較低的冷門專業。
在同一所大學學習,了解到熱門專業的學習和將來的就業情況,產生了較大的反差。被調劑的冷門專業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都不理想,加之自己又不喜歡,學習沒有勁頭,每天在煎熬中度過。再考慮到四年以後的就業更是心灰意冷。
轉專業,考研難度大
有的大一新生剛入學後,通過學長、導員了解學校的轉專業情況,很多大學轉專業限制條件很多,名額有限,即使自己很努力的學習,恐怕在大二時轉專業也很難成功。退一步講,跨專業考研難度依然很大,況且拿考研錄取率來說,難度並不亞於高考。
氣候、飲食、生活習慣難以適應
北方高考生報考了南方的大學,或者是南方的高考生報考了北方的大學,一部分同學短時期內很難適應當地的氣候、飲食,一些同學「水土不服」,被腸胃疾病、皮膚疾病常常困擾。南方的同學也很難適應北方學校大澡堂洗澡的習慣等等,不一而足。當然,大部分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還是能慢慢適應的,畢竟求學求知是最主要的,其他困難都能克服。
不滿意學校的設施和環境
一部分同學對大學校園的憧憬與現實的校園差距很大,一些大學的基礎設施、學校環境、住宿條件等還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更新換代慢,如果學校處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如西部一些省份的大學,外界自然環境也相對較差,對於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00後同學來說,很難接受。曾經有這樣的傳言,有些學生一下車,哭著就要去復讀。
從開學報到到退學復讀,歸結原因,不滿意所學專業是主導因素,提醒2020屆高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填報好高考志願,切莫因一時的衝動造成入學後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