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了,遲疑了兩天,還是決定聊一下本月新片。
為什麼遲疑?我想大家也有這個同感:看帳面,九月的院線,著實淡出鳥啊。
不過,在國慶檔的獻禮轟炸到來之前,我們總得試著淘淘寶。
於是淘著淘著,我找到了那個主題:
九月的電影院,是屬於女性的。
理由?聽我慢慢聊。
哦對了,先說兩個題外話:
1、國慶檔咱們後面單聊,所以9月30號的《攀登者》、《中國機長》今天就不提了;
2、這月上映的印度神片《寶萊塢機器人2.0》就略過了,不是它不好,而是片長狂刪了40分鐘。
壓壓驚,聊正事兒。
三位女導演
九月我個人最期待的三部新片,恰巧都來自女導演之手,且都是自編自導的全能。
薛曉路的《吹哨人》(9月12日)。
說真的,我沒想到拍《北京遇上西雅圖》的薛曉路,新片會選擇拍這樣一部貼著動作懸疑的犯罪電影。
首先她為我們科普了一個概念:吹哨人。
指的是所在企業或組織存在重大問題、嚴重威脅公眾利益時,不惜面臨巨大危險勇敢揭露的人。
有陰謀、有奇觀、有情感,當然,還有湯唯和雷佳音。
電影我還沒看,但必須承認:
這是國內女導演帶著勇氣的一次突破。
一個擔憂是:幾個月來,影片的宣傳動作寥寥,不免讓人猜測,這背後是否還有別的隱情。
希望別出岔子。
和薛曉路打擂台的,是秦海璐的《拂鄉心》(9月12日)。
如果你還記得8年前那部《到阜陽六百里》,秦海璐的身份是編劇+主演。
這次的「歸鄉三部曲」之二,她蛻變升級為導演+編劇。
故事的主題是「思鄉」,就像是個命題作文。秦海璐將格局提升到了跨越七十年風雨的台海問題,聚焦那些漂泊異鄉,風燭殘年終被歷史遺忘的老兵與歌女。
我能想到,影片的導演技法或許會稚嫩,但落葉歸根的內在情感一定是真誠、質樸的。
我期待看到導演秦海璐,拍出屬於女性那面的細膩綿長。
以及,主演常楓老爺子,今年96歲了。
只能說,請到他再出山,這是秦海璐的幸運,也是我們觀眾的幸運。
麥曦茵的《花椒之味》(9月6日)。
她是《志明與春嬌》的編劇,最著名的導演作品,是阿嬌和陳偉霆少有的拿得出手的電影《前度》。
與上面兩部不同的是,《花椒之味》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女性故事。
同父異母的三姐妹,因為父親的葬禮而首次碰面。從相識到相知,她們一起舔舐來自破碎家庭的創口,一起面對來自過去、直至未來的生活惶惑。
三個個性迥異的女生,從路人走到姐妹,相比如何與父輩和解,我更在意的,還是能否看到真正細膩的女性情感刻畫。
但或許,會打動我們的,還是父女、母女、婆孫之間的那些愛與恨吧。
人世間的恨就像花椒,你嚼在嘴裡,暫時止了牙痛,卻也麻痹了愛的能力。
再多說一句啊,雖然沒看片,但我也想不負責地預測一波:鄭秀文明年的金像獎影后,鎖了。
三個女性視角
九月的女性視角,無處不在。
通俗點,我們從親情、友情、愛情三個維度展開。
親情,你或許想不到,我想聊的是《小Q》(9月20日)。
小Q是只導盲犬,它的故事和催淚,我們之前辦過觀影團,也寫過文章(戳這裡看)。
狗狗對我們人類,就是親人了吧。
那份不離不棄的羈絆,真是人類修了千年的福份。
況且對女生來說,如果想單純好好哭一場排排毒,《小Q》也是再適合不過了。
親情的另一部,你也一定想不到:《徒手攀岩》(9月6日)。
我們之前同樣寫文章做過推薦(戳這裡看),這次我想換個角度。
一個隨時可能在攀岩中死去的男人,他的母親和女友怎麼看?
我看到的,是充分的理解。
女朋友足夠冷靜,「你仔細想想,離開我,你的生活會更好嗎?」
母親當然擔心,但也選擇支持,「我覺得在徒手攀岩時,他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你怎麼能從一個人那裡奪走這些東西呢?」
這樣的通透與豁達,或許值得你我思索。
友情,從《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9月13日)說起。
97年至今,一年一部的劇場版柯南,已經陪伴我們走過22年。
說真的,近幾年的劇場版早已變了味,柯南成了打不死的超級英雄,劇場版成了滿是爆破和動作戲的大片。
但當我看到這部里的新蘭告白、柯基相愛相殺,甚至還有難得的京園CP露臉。
22年的友情,我選擇延續。
國漫也不缺友情的陪伴,比如《羅小黑戰記》(9月7日)。
它的鐵粉不多,但足夠死忠。畢竟劇集8年來,只更新了28集。
這麼看,死忠一定是有原因的。
作為路人,我當然也會一眼就愛上萌萌的羅小黑。萌,應該是它魔力的基礎。
故事上,和高畑勛94年那部《百變狸貓》神似,關於人與妖的共存。
好在,羅小黑沒有停在軟萌上裹足不前,也沒有犯國產動畫普遍的「概念不錯,執行糟糕」的通病。
有虛也有實,是它的優點,也是它延續國漫崛起的潛力。
國漫需要哪吒這樣的反向顛覆,也需要羅小黑這樣的正向動人。
最後是愛情,挑兩部愛情電影聊聊。
如今能在影院看部及格分以上的愛情片,難度不亞於國漫崛起。
先說《逗愛熊仁鎮》(9月7日)。
一段地下辦公室戀情,因為一起ATM機故障而將戀愛中的矛盾提到了檯面上:
既然地下戀情不是長久之計,那麼誰願意為了對方做出犧牲?
電影中有個有趣的前提,女生是男生的上司。
這設定或許是讓為了讓這個「誰先解決問題誰辭職」的競爭更有看點,但也不免讓我去想:
現實中的戀愛男女,如果遇到類似的選擇難題,又該如何解決?
畢竟,如今早已不是「女性就該為男人犧牲」的年代了。
另一部來自泰國,《友情以上》(9月20日)。
故事關於一個愛了十年而不得的備胎,如何最終抱得美人歸,這裡探討的兩性話題,我想有兩個:
一是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純友誼;
二是從朋友到戀人,到底如何該跨出那一步。
其實這問題,我就能給出答案:
做朋友不是做舔狗,所以想表白,就趁早。
一大堆女性福利
九月的院線,女性「福利」也不少。
先是「大叔控」要開心了,這個月的銀幕,魅力大叔們簡直是排著隊前來。
中國大叔,有《最長一槍》(9月6日)。
民國時期的一段殺手傳奇,這新片我想,看的就是一個范兒。
看看演員:王志文、李立群、許亞軍、高捷、余鎧磊,任意兩兩搭配的對手戲,都是精華。
故事上,走的是多人物多線索,所以張力或許不僅僅來自於表演的火花。
片子還沒看,但我還是想表達一個態度:
我們不光要多給中年女演員機會,同樣的,這些中年男演員也需要多多出來露臉才是。
另一位你可能最近有點見煩了,《催眠·裁決》(9月12日)的張家輝。
這次他的身份有點特別:催眠師。因為女兒被綁架,而被要挾用催眠術控制陪審團,操控判決結果。
噱頭夠足吧。
倒是真的希望這個新鮮的身份,能給近一個月內第三次出現在大銀幕的張家輝加點新看點。
再來看日本大叔。按數量來算,先說《檢查方的罪人》(9月7日)。
木村拓哉,二宮和也、松重豐。
不同風格,不同年齡的三位日系大叔(對不起二宮和也,但是你確實也快四十了),在影片里也分別飾演正義小年輕、精英檢察官和黑市狠掮客。
電影我已經看過,應該說演員之外,影片的訴求是很多,說好聽點是主題豐富,難聽點就是含糊敷衍。
從戰後創傷到右翼思潮,從公報私仇到黑白難辨,最終的落點也很大,探討的是「何為正義」這樣深邃的哲學命題。
目前豆瓣評分7.0,我在想這其中,到底有多少高分是純打給三位大叔的。
日本另一位大叔,是《冰峰暴》(9月12日)中的役所廣司。
這部中日合拍片看起來和《攀登者》有點撞型,故事講述一組中日團隊前往珠峰,尋找遺失的機密文件,從預告來看,看點將集中在這一過程中經歷的重重險境。
當然,對很多影迷來說,你們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役所廣司了。
最後是歐美大叔,來自《冷血追擊》(9月6日),我們的老朋友連姆·尼森。
故事很簡單,連姆大叔是一個普通的掃雪車司機(普通?誰信呢?),忽然一天兒子意外身亡,悲痛的他決心要為子復仇。
這樣的動作片,看的從不是故事,而是風格。
已經看過片的我可以跟大家說:它和我們過去熟悉的《颶風營救》式大叔片有所區別,這次多了不少來自北歐的冷幽默和惡趣味。
目前豆瓣評分6.7,怎麼說呢,對連姆大叔感興趣的,可以一看。
雖然如今對流量小生拍電影,輿論態度有所強勢和打壓,但九月這兩部「小生電影」,倒也看起來各有所長。
《小小的願望》(9月12日)重新回歸,改名和撤檔風波後,想必觀眾對它會多幾分寬容。
電影改編自韓國的《偉大的願望》,說真的,原版的質量只能說平平,但這個故事本身還是有亮點的:
一個被查出絕症的少年,希望在死之前達成破處的人生願望,兩個死黨決定幫助他實現。
簡單說,性喜劇的外殼下,影片打的還是笑中帶淚的煽情范兒。
至於主演彭昱暢、王大陸和魏大勛,各位就大可以各取所需了。
最後是這個夏天最火的男人之一:肖戰,來自《誅仙Ⅰ》(9月13日)。
無論對演員粉還是書粉,如今面對這樣的IP改編,心情想必都是既期待又害怕。
我其實並不擔心肖戰的演技,他足夠成熟了,不是一夜爆紅、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白。
至於電影,說真的,我不僅希望它能為流量小生正名,也期待能為IP改編扳回一城。
畢竟,前幾天影片特地給片名加了一個1,看起來,這是很有打造成系列的信心了。
九月的新片,差不多就是這樣。
說起來,最近即便有哪吒,即便有國慶檔,但我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對這個電影市場的表現,也還是有點失望的。
很多人會說:沒有院線片,不意味著我的生活中沒了電影。
但對我這樣於大銀幕有情結的人,一周不去,就還是會心癢難耐。
九月能不能淘到寶,還是需要試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