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被賈玲騙了!《你好,李煥英》兩個不為人知的細節

2021-02-16     練瑜伽

原標題:我們都被賈玲騙了!《你好,李煥英》兩個不為人知的細節

公號: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今年的春節檔很熱鬧,有7部電影在映,爭奪觀眾的注意力。在這個合家團聚的時刻,我們都希望帶著家人觀看一部好片。

春節檔電影中口碑最牛逼的,當數《你好,李煥英》,我朋友圈裡有很多人已經看過並成了「自來水」。

在各個評分軟體上,這部寶藏電影也是口碑爆棚,目前豆瓣評分8.2分,貓眼評分9.6分,春節檔第一。

無數人在影院裡笑著笑著就哭了,還有人想到了自己的媽媽。

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電影強大的演員陣容。

賈玲和沈騰,兩個喜劇界的扛把子,一出場就自帶笑點;張小斐,是我非常喜歡的喜劇女演員,演技清新自然;還有馮鞏和陳赫,都是老喜劇人了。

今天帶著父母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們一致的觀感是好笑、好看、好哭。

賈玲曾說,現在逗觀眾笑越來越難了,她唯一的套路就是真誠。

《你好,李煥英》印證了她說的這一點。影片中的所有笑點都自然生動,不做作,不誇張,卻能讓人發自內心地笑出來。

賈玲飾演的曉玲一出生就是個小胖丫頭,她在旁白里說:「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我可能是我媽的貂。」

後來母親發生車禍,她穿越到了1981年,見到了年輕的媽媽,與媽媽同時代的叔叔、阿姨,這個設定,想想就知道會很有趣。

還有沈騰飾演的廠長兒子沈光林,一邊享受著父親廠長身份帶來的種種好處,一邊想要脫離父親自己闖蕩。

因為對李煥英一見傾心,沈光林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傻事:去划船不小心吃壞了肚子、在廠里的晚會上塗紅臉蛋表演二人轉。

偶像包袱是什麼?不存在的。

諸如此類的笑點,非常密集,基本上每隔幾分鐘,影院裡就會響起一陣大笑。

可是,如果你認為這部電影只有笑點,就太低估它了。

笑中有淚,才是《你好,李煥英》真正的魅力所在。

記得小品《你好,李煥英》演出的時候,坐在台下的岳雲鵬哭了。

他評價說:「它沒有在撓你,它沒有在抓你,而是一步步在刺痛你的心。」

這也是我看電影《你好,李煥英》最大的感受。

賈曉玲和媽媽李煥英之間的感情,細膩而真實,輕易地擊中我們心上最柔軟的地方。

影片中的賈曉玲,是一個不讓媽媽省心的女兒。

她從小到大除了能吃之外,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成績永遠是班上墊底的那一個。她印象中最深刻的場景,就是媽媽聽著班主任的訓斥,抬不起頭的樣子。

高中畢業後,她只考上了成人教育學校,為了哄媽媽高興,騙她說考上了本科。

媽媽興奮地大宴親朋,卻以一種最難堪的方式知道了真相,在大庭廣眾之下丟盡了臉面。

回家的路上,賈曉玲以為媽媽會大發雷霆,結果媽媽卻只是溫和地笑笑,告訴她,自己相信女兒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會給她買最好的汽車。

畫面在最溫馨的一刻戛然而止。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媽媽躺進醫院,生死未卜。

在病床邊照看媽媽的賈曉玲,穿越到了1981年。

這一年,媽媽還是個少女,她還沒有出生。

賈曉玲和年輕時的媽媽成了姐妹,她發現,原來媽媽當年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如果媽媽李煥英沒有嫁給她的爸爸,而是嫁給廠長的兒子,那麼,她的生活一定會好過很多,甚至,她會生一個不一樣的孩子。那個孩子,比她聰明,比她優秀,會給媽媽長臉,成為媽媽的驕傲。

賈曉玲決定犧牲自己,換取媽媽一輩子的幸福。

她拚命地撮合媽媽和廠長的兒子,希望媽媽的人生軌跡可以因此改變。

「如果我媽生的不是我,過得應該比現在幸福吧。」

可是媽媽卻不願意,為了讓賈曉玲死心,她和秘密交往了三年的男友領了結婚證。那個男人,就是賈曉玲的爸爸。

影片中,賈曉玲和媽媽喝酒時的一段對話令人淚目。

賈曉玲笑著,卻滿是苦澀地說:「你以後會有一個女兒,成績常年年級第一,長大後去國外名校讀導演專業,畢業了在好萊塢拍電影,月工資八萬。」

媽媽說: 「我的女兒,我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聽到這句話,賈曉玲再也忍不住,痛哭失聲。

原來,在媽媽心裡,即使她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也依然是她最愛最愛的女兒。

我從未讓你驕傲,你卻視我為珍寶。

我們的父母,不都是這樣嗎?

哪怕我們是茫茫人海中最普通的那一個,他們也無條件地愛著我們,把最好的東西一股腦地給我們。

由於疫情,今年很多年輕人都在就地過年,但是父母給他們的愛卻從未缺席。

父母給的年夜飯指南。

父母打包發過來的臘魚、臘肉等。

那沉甸甸的,都是父母最滾燙的愛。

韓劇《請回答1988》中,女兒寶拉性子倔強,她不會對父親撒嬌;父親也是一樣,他對女兒說話永遠是硬邦邦的。

父親和女兒之間,始終有一道隔閡,讓他們無法對彼此敞開心扉。

可是父親也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對女兒相愛相殺。

女兒離開家搬到考試院的時候,父親明明說自己要上班,不會去送她,可是當女兒走到半路,卻發現了早已在前方等候的父親。

女兒出嫁的那一天,婚禮結束後,父親把一封信塞到女兒手裡。

行駛的車上,女兒讀著父親寫的信,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般落下來,止都止不住。

父親在信上寫:

「希望你不要忘記,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是爸爸最珍貴的寶石了。無比感謝你成為我的女兒。」

我們和父母之間總是像隔著千山萬水,我們總愛用自己的標準去猜測他們,覺得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方方面面都優秀的精英兒女,擔心那麼平凡的自己,會讓他們失望。

只有深入了解他們,才會明白這種想法有多麼膚淺。

父母的愛,從來是不摻雜功利的,他們希望我們過得好,卻不會用「優秀」來綁架我們。

「如果再給父母一次選擇的機會,她還是會選擇你,不是因為別的,只因為,你是你。」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Hi,Mom》。

賈玲在採訪中說,之所以中文名叫《你好,李煥英》,是因為她想告訴大家: 媽媽不僅是媽媽,她還是她自己。

很多女人生孩子前的網名都是Lucy、Lily、Cindy,一天恨不得更新十條朋友圈。

當媽後,網名變成了豆豆媽、果果媽、洋洋媽,朋友圈全是孩子的九宮格照片。

生孩子前,她們看的電視劇是《延禧攻略》、《甄嬛傳》;當媽後,看的電視劇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小豬佩奇》。

電影最後出現的一行字幕讓我感觸頗深:

「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也曾是個花季少女。」

賈曉玲的媽媽,叫李煥英。她梳著麻花辮,愛穿白色襯衣和裙子,排球打得很好,在賽場上英姿颯爽。

是在成為媽媽之後,她才學會了縫衣服、為了省錢在大雪天步行回家、一點一點白了頭髮,成為女兒記憶中的中年婦女模樣。

每個媽媽,都不是生來就是媽媽,她們都曾擁有恣意飛揚的青春,和可以自由選擇的人生。

作家三毛寫過關於母親的一件事:

記憶中,她的母親是一個永遠只可能在廚房才會找到的女人,很沉默,不苟言笑。

有一天,母親收到一封信,信上說,要邀請她參加同學會。

三毛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母親也上過學,也曾是個女學生。她問母親看過什麼書,母親說,看過《紅樓夢》、《水滸傳》、《七俠五義》、《傲慢與偏見》、《咆哮山莊》……在學校,母親打籃球校隊,打的是後衛。

收到那封信後,母親快活了一些,平日話也多了,還翻出珍藏的照片給孩子們看,指著一群穿著短襟白上衣、黑褶裙子的女孩子,說裡面的一個就是十八歲時的她。

其中一張照片里,三個女孩坐在高高的水塔上,母親的裙子被風捲起了一角,頭髮也往同一個方向飄揚著。

那樣的青春逼人,讓三毛感到十分不真實。她怎麼也沒辦法把照片里的少女,和生活中被家務累彎了腰的母親聯繫起來。

成為母親的過程,就是一個喪失自己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有痛苦,有遺憾,可也有欣喜,有快樂。

影片中的賈曉玲,和現實中的賈玲,都有一個巨大的遺憾,那就是還沒讓母親享到什麼福,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

電影最後的那個鏡頭,讓我忍不住淚眼模糊:賈曉玲和母親一起坐在敞篷車裡,兩人談笑風生。可鏡頭一轉才發現,賈曉玲身邊空無一人。

賈曉玲真的如母親所說,「有出息」了,可母親卻再也見不到了。

現實中,賈玲的母親也是在她剛考上大學不久,發生意外離世的。母親生前,特別想要一台冰箱,還想要一件綠色的皮大衣。

冰箱,母親一直都沒用上;皮大衣,賈玲給母親買了一件,但尺碼不合適,她拿去北京換,可還沒等她回老家,就傳來了母親去世的噩耗。

那件皮大衣,母親終究沒有穿上。

從此,賈玲感覺自己的快樂永遠缺了一角,她越成功,那個缺口就越大。

「我過得不好,我想躺到媽媽懷裡,我過得好,我想跟我媽一起分享,我想著我媽享受不到那些,我一個人享受有什麼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我在奮鬥、父母安好。

電影中,賈曉玲對年輕時的媽媽說: 下輩子咱們一定要做母女,不過,得我當媽媽,你當女兒。

讓人淚目的一句話。

賈玲用這個美好的想像,填補了心中的缺憾。

點亮 在看 「如果有來生,我不希望做你的女兒了,希望我能做你的媽媽,教你走路、說話,帶你去見這個世界有多大,陪你一起走過所有的坎坷和轉折,就像你照顧我一樣照顧你,這樣,你就也可以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了。」

- End -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WfrncB9wjdwRpv8R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