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C肝•最美醫聲|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科:患者為本,創新引領

2019-09-30   壹生

寫在前面的話

病毒性肝炎是一項世界性公共衛生挑戰,在第六十九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威脅的總體目標。我國約有980萬例C型肝炎(簡稱C肝)患者,是全球C肝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要實現WHO2030年消除C肝的願景任務艱巨。但是,欣然看到戰鬥在我國C肝防治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為了「消除C肝」這一終極目標,開展了C肝義診下基層等一系列特色公益舉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為此,中國醫學論壇報社特別策劃「消除C肝•最美醫聲」專題活動,將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優秀科室及公益項目活動,以推廣「消除C肝」理念及優秀實踐經驗,供廣大讀者借鑑。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已成立近百年,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在肝病診療方面實力不容小覷。

醫院概況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始建於1921年,是一所以傳染病防治及肝病綜合治療為特色的市級醫院。作為政府指定的傳染病收治醫院,愛滋病、肝病、登革熱、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重大及新突發傳染病診療水平處於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在歷次的傳染病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有效保障廣大市民身體健康和維護廣州社會穩定方面作出積極貢獻。肝病專科每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達4000例,其中C肝患者近1000例。

醫院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廣東省醫學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及廣州市醫學重點專科各1個,是國家肝病及愛滋病臨床藥物驗證基地、衛生部和廣東省愛滋病臨床醫師培訓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和臨床基地、國家人社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藥學院等高等醫學院校非直屬教學醫院;掛「廣東省愛滋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牌。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專項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多項。此外,作為廣東省廣州市傳染病重點專科及廣州市傳染病重點專科醫院,醫院設有廣州市傳染病研究所及臨床試驗基地,以促進肝病專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共同發展。

醫院特色

C肝特色診療

C肝門診及基層公益活動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專科主要收治包括以乙、丙、戊型為主的各類病毒性肝炎,形成了整套的針對慢性乙型、C型肝炎及肝炎後肝硬化、肝衰竭、嗜肝病毒相關原發性肝癌的完善診治規範。2002年7月,經廣州市編辦批准,醫院加掛「廣州市肝病醫院」牌;2016年5月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全國C肝篩查及管理規範化促進項目示範醫院」掛牌;2016年7月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B肝母嬰零傳播工程項目醫院」掛牌;2018年「中國慢B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分中心、「全國脂肪肝規範診療中心」掛牌。

目前醫院肝病專科擁有消化內鏡下治療技術、血液凈化技術、放射介入、超聲介入和肝膽外科技術,具備肝病治療較強的綜合服務能力,可進行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規範抗病毒、抗纖維化治療及隨訪,肝硬化、肝衰竭及併發症(如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頑固性肝腹水、肝腎綜合徵、感染等)的綜合救治,嗜肝病毒相關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及介入治療等。開設的專科門診包括C型肝炎、HBV母嬰傳播阻斷、HBeAg陰性B型肝炎、HBV感染合併脂肪肝、慢性B型肝炎骨腎關愛等。

專科從2004年起,開始設立C肝專科門診,開展健康宣教、規範化治療以及全程管理等工作,其中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居全國領先水平。通過病毒基因型檢測、COBAS全自動病毒載量檢測技術、病毒基因突變和耐藥位點檢測,可準確進行病毒病原學診斷、療效評估和監控耐藥,顯著提高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的療效。COBAS Taqman 96全自動病毒載量檢測技術在B肝及C肝抗病毒治療停藥前評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將這一技術用於指導臨床治療的單位。在為廣大C肝患者提供了規範化治療的同時,也為省市醫保部門開設慢性C肝門診特定項目服務提供了藥物經濟學數據。自2012年起,肝病專科每個季度均組織醫務人員到基層開展C肝防治知識培訓及免費C肝抗體篩查活動,得到了各地醫務工作者和群眾的廣泛響應及支持。此外,科室還開展C肝高危人群篩查工作,與血液中心合作進行C肝篩查,並開展後續跟蹤治療。

積極參與肝病臨床新藥試驗工作

從2002年起,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專科作為臨床藥物驗證基地,開始參與C肝臨床藥物的驗證工作。據科室主任關玉娟教授介紹,因醫院大力支持,溝通機制順暢,臨床藥物驗證工作開展順利,參與大部分C肝新藥臨床驗證工作,因此對C肝新藥認識充分,在新藥上市後,可儘快實現臨床廣泛應用,並為總結臨床真實世界數據提供依據。

中西醫結合治療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專科注重中西醫結合治療,2018年成功申報了廣東省、廣州市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在我院「中西醫並重」的發展方針指導下,圍繞重大疑難疾病,開展中醫藥治療及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創新攻關和推廣,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內科疾病及傳染病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治療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在肝病的中醫治療方面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專科特色。一直以來,非常注重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視護士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採取有效的、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措施,從而促進中醫護理技術的發展。現醫院已開展了中藥熱奄包、隔姜灸、拔火罐、穴位注射、開天門、穴位按摩、掀針、皮內針、腕踝針、中藥臍療、耳穴壓豆、中藥敷貼、中藥泡腳、中藥壓力霧化吸入等16項中醫護理技術,並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解決了患者的疼痛、腹脹、不寐、頑固性呃逆、噁心、嘔吐、黃疸、納呆等症狀,良好的效果讓患者真切感受祖國醫學的神奇,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優質中醫藥服務,實現了個人成長、醫院發展與患者獲益的多贏。

另外,在輔助肝病治療、肝衰竭治療、人工肝治療方面均有建樹,旨在帶動臨床救治水平提高。

特色診療技術

除C肝治療外,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科在B型肝炎及其他肝病診治、肝衰竭合併感染、人工肝治療方面開展相關臨床研究及實踐工作,形成多項具有特色的診斷和治療專業技術。

對於肝衰竭感染的患者,科室將十二指腸膽汁引流細菌培養與二代測序進行創新性結合,根據測定的病原微生物有針對性地制定臨床用藥方案,取得良好療效。

在B肝診療方面,科室開展了抗B型肝炎病毒的個體化治療,臨床療效良好;同時在兒童B肝治療方面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提倡兒童應該儘早治療,3~6歲兒童HBsAg轉陰率高達50%以上。在慢性B型肝炎母嬰阻斷治療方面也收到了良好效果。科室先後開設脂肪肝專科門診、慢性乙性肝炎母嬰阻斷門診、慢性B型肝炎骨腎關愛門診等。此外,科室建立長達十年的序列血資料庫,根據HBV前基因組RNA(pgRNA)等指標,通過多因素分析,評估藥物療程及停藥後的療效。

專科於1988年起開展肝組織活檢術,迄今已完成7000多例檢查,是國內最早開展此項技術且累計例數最多的專科之一。肝組織病理檢查在指導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和不明原因肝損害鑑別診斷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專科在國內較早開展無創性肝臟纖維化檢查。肝臟纖維化程度評估是肝臟疾病嚴重程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本專科在國內較早引進Fibro-Scan、肝臟彈性成像技術,該項技術能夠無創檢查肝臟硬度。通過對肝硬化患者檢測肝臟硬度值,顯示肝臟硬度與門靜脈壓力呈相關性,可預測靜脈曲張程度。近年來推廣應用於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HIV/HCV重疊感染、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肝移植等患者。Fibroscan、肝臟彈性成像技術由於無創,操作方便,每年檢測10000例次左右,已在我院廣泛用於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抗病毒和抗纖維化療效評估。

膽道感染是重症肝病常見的併發症,占肝衰竭併發症22.4%。確定膽系感染病原體並做耐藥檢測有助於有效抗生素的選擇。目前最新終末期肝病合併感染的專家共識明確指出,診治的主要原則第一條即建議儘可能早期實施規範的膽汁培養及藥物試驗,確定病原菌。傳統十二指腸置管膽汁引流術置管時間長,成功率低,尤其是對於出血傾向明顯,耐受性差的肝衰竭患者。肝病專科開展胃鏡引導下改良鼻腸管置管膽汁引流的新技術,利用胃鏡良好的視覺及機械功能,引導鼻腸管置管引流膽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膽汁病原體檢查及藥敏試驗指導臨床抗生素選擇,治療2周後複查血清總膽紅素下降,與同期無採用膽汁引流的重肝患者作對照,有效率達69.79%,顯著高於對照組的54.84%,膽汁引流成功率達93.6%。

建立於1997年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早期以血漿置換及血液灌流技術快速改善凝血功能及降低膽紅素水平。2000年在國內率先使用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MARS)治療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徵,2003年後隨著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CRRT)在危重症治療方面的發展,開展血漿置換聯合CRRT治療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徵,取得了良好療效。2011年以來開展血漿特異性膽紅素吸附,部分替代了血漿置換,並以其安全、治療後膽紅素反跳不明顯等優勢得到了更大的應用價值。2016年來,重症肝病科嘗試開展血漿置換聯合去淋巴細胞治療重症肝病早期或進展期,在阻止肝衰竭病情的快速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未來發展

作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之一,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科在肝病的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科室將繼續關注耐藥監測等C肝藥物治療的後續問題,為保障C肝患者的健康持續發力。同時,科室也將繼續把肝病患者的診療放在首位,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編輯整理|中國醫學論壇報 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