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離奇的死亡之謎

原標題:明武宗朱厚照離奇的死亡之謎

序:皇帝掉進積水池

大明王朝正德十五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朱厚照,親自率領大軍下江南,征討寧王朱宸濠的造反。造反被平定之後,皇帝朱厚照返回京城,在經過清江浦,今江蘇淮安市清江區的時候,皇帝一時興起,自己駕著一葉小舟,在積水池中撒網捕魚。可是,這隻小船卻突然翻了,皇帝朱厚照掉進了積水池中,周圍的太監和侍衛立刻跳進水中,將落水的皇帝救上了岸。當時正值秋天,池水有些涼,落水後又受了驚嚇,因此,皇帝朱厚照生病了,並且發起了高燒。回到北京之後,朱厚照一直接受太醫的治療,可是,這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身體狀況反而每況愈下,甚至突然吐血。到了第二年的三月,皇帝朱厚照就駕崩了,年僅三十一歲。人們都覺得年紀輕輕的皇帝,只是因落水而生病,最後導致死亡,令人難以置信。因此,人們就對皇帝朱厚照的死因,產生了種種的猜測。有人說是病死的,有人說是縱慾而亡,也有人懷疑是被人謀殺的。那麼,皇帝朱厚照究竟是怎麼死的呢?這是大明王朝歷史中一個難解的謎。

一、血吸蟲病感染

為了解開這個歷史謎團,就讓我們從皇帝朱厚照究竟得的是什麼病說起吧。

1.落水怎麼會生病

當年朱厚照在清江浦掉進積水池裡的時間,是陰曆的九月,陽曆的十月。清江浦地處江南,十月中旬最高溫度大約在二十二度左右,水溫會比氣溫略低一些,落水後雖然會感到有些冷,但也冷不到哪兒去。況且,皇帝當年才三十歲,正是身強力壯的年齡,最多因落水受涼,感冒發燒,喝點薑湯,發發汗也就好了,怎麼可能從此一病不起,後來還吐了血,半年之後就駕崩了呢?

2.皇帝感染了血吸蟲病

最近有人依據現代醫學知識,提出這樣一種觀點,說皇帝朱厚照掉進水裡的時候,感染了血吸蟲病。後來因為血吸蟲病發作,導致皇帝駕崩。這種說法,有幾分道理,為什麼呢?因為,皇帝朱厚照落水的地方,正是血吸蟲病的高發區,因此有可能會感染血吸蟲病。可是,情況真會這樣嗎?那麼,就讓我們先說說什麼是血吸蟲病吧。

2.血吸蟲病的症狀

所謂「血吸蟲病」是人畜間相互感染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在江南一帶流行,而且以長江下游最為嚴重,易感染人群是十五歲至三十歲,男性比女性更易於感染。這種病感染初期的症狀是,發熱、怕冷、咳嗽、胸痛等;過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肋下腫塊,臌脹腹水等病症。在明朝中期,中醫對此病沒有什麼特效藥,病情比較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從落水的區域、易感染人群的年齡、性別,到發病初期的症狀看,皇帝朱厚照的確很像是感染了血吸蟲病。

3.不太可能的理由

可是,經過認真分析歷史材料之後,我認為皇帝朱厚照感染血吸蟲病的可能性不大。為什麼呢?我有幾個理由:

理由一,季節不對。

血吸蟲病最容易感染的時間是夏季,而皇帝朱厚照在清江浦落水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時間已經進入了秋季,即使在江南地區,天氣已經開始轉涼了。要不然,也不會因此感冒發燒。

理由二,水域不像。

有可能被感染血吸蟲病的區域被稱為「疫區」,而疫區的特徵是,水源有著嚴重的人、畜糞便的污染,而且血吸蟲一般寄生在一種叫「釘螺」的軟體動物的體內,這種軟體動物,水陸兩棲,多孳生於水分充足、有機物豐富、雜草叢生、潮濕蔭蔽的溝渠或河邊淺灘;通常生活在水線上下,冬季隨氣溫下降會深入到地面以下數厘米,蟄伏過冬。可是,皇帝朱厚照是划著小船,撒網捕魚的時候,掉進積水池的,而且水比較深,否則就不會受到驚嚇了。這樣的水域,不太可能有釘螺的生存。

理由三,僅落水一次。

感染血吸蟲病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經常接觸疫區的水,而皇帝朱厚照只掉進積水池中一次,不太可能立刻就被血吸蟲病感染。再說,皇帝掉進積水池裡之後,周邊的太監和衛士很多人都跳進池中去救,如果當時朱厚照掉進的水域屬於血吸蟲病的感染疫區,那麼,其他下水的人為什麼沒有同時被感染呢?

4.綜合以上的理由

綜合以上幾個理由,我認為,說皇帝朱厚照是因為落水之後感染了血吸蟲病的說法,很難成立。

二、溺水前就有病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皇帝朱厚照落水之後而生病,不久一病不起,終於在半年之後駕崩了呢?無論是官方史料的記載,還是民間野史的傳聞,都說朱厚照之所以掉進水裡就得病,最後不治而亡,是因為他的身體本來就有病。為什麼這麼說呢?

1.落水前身體狀況

因為,據史料記載,皇帝朱厚照特別好色,自二十歲開始,到他駕崩之前不久,生活一直很放浪。經常酗酒且淫亂無度。由於縱慾過度,早已淘空了身子。因此就在他落水那一刻,潛伏在他身上的病灶就因此而發作了。

2.朱厚照身體很好

可是,我對以上這種說法表示懷疑,為什麼呢?我有幾個理由:

理由一,朱厚照的身體其實非常好。

據《明史》記載,朱厚照落水的前一年,也就是正德十四年的正月,他「東西遊幸,曆數千里,乘馬,腰弓矢,涉險阻,冒風雪,從者多道病,帝無倦容。」(《明史·江彬傳》)意思是,朱厚照從宣府到太原,再從太原到宣府,往來數千里,一直騎著馬,身上帶著弓箭,一路翻山越嶺,而且沿途風雪交加,與皇帝一起行軍的士兵中,很多人都在半路上病倒了,可是,皇帝朱厚照臉上看不出一點疲倦的樣子。清朝人寫的《明史》,一向以抹黑前朝皇帝為能事,卻如此描寫皇帝朱厚照的形象和舉止,我相信這是真實的。身體如此強壯的朱厚照,怎麼可能在一年之後,掉進二十度左右的積水池裡就一病不起,半年之後就駕崩了呢?

理由二,落水與吐血之間相隔時間太長。

朱厚照在清江浦掉進水裡的時間,是正德十五年的九月十二日,他突然吐血的時間,是正德十五年的十二月十三日,這期間相隔了整整三個月。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會發生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而且朱厚照早已經回到北京城中,接受太醫的調治,怎麼就一定斷言吐血的原因是因為曾經落水呢?

3.綜合以上理由

綜合以上理由,我認為,說皇帝朱厚照是因為掉進積水池受涼而引發潛伏的病灶,最後導致死亡,這種說法也很難成立。

三、皇帝欲奪兵權

1.皇帝之死另有原因

既然,朱厚照的身體本來非常好,不太可能在十月份落水就得病最終導致死亡,那麼,朱厚照駕崩的背後就另有原因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就得從朱厚照的為人,以及他與文官集團之間的關係說起了。

1.貪玩的皇帝

據史料記載,朱厚照兩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他天性聰穎,但是卻特別喜歡玩兒,而且玩起來花樣翻新,別出心裁。比如,朱厚照剛剛登基不久,有一天他在奉天殿內,讓猴子騎在狗身上,然後點燃爆竹,一時間嚇得猴急狗跳,他卻開心得哈哈大笑,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再比如,正德九年的正月,朱厚照在乾清宮放焰火,引著了院內的易燃物。當朱厚照在回豹房的路上,發現乾清宮火光沖天的時候,朱厚照笑著說:「哈,好一棚大焰火!」(正德漳州知府陳洪謨《繼世紀聞》第五卷有:正德九年甲戌正月十六日夜,乾清宮火。上親御午門,傳旨侍衛官兵入救。次日,火煙尚熾。宮中累朝所積,皆為煨燼。下詔責咎,深切時病。)

可是,這次火災損失慘重,大明王朝的決策機構,被這場大火全部燒毀。

2.擺脫後宮的控制

朱厚照這樣的性格,決定了他不願意受任何束縛,可是,當皇帝卻並不能隨心所欲。於是,他就想方設法先擺脫後宮對他的控制。因此,在紫禁城外修建了一座「豹房」居住,之所以叫豹房,是因為其中豢養了一些虎豹。朱厚照還挑選了大量的美女養在其中,供他玩樂。據說,還養了一些男寵。

3.渴望戰場生活

朱厚照在豹房周圍的空地上,搭建了帳篷,他不住在房間裡卻經常住在帳篷內,似乎是在追求一種野外宿營的感覺,顯然他是渴望軍旅生活。在帳篷內不但有鎧甲,而且還有炸藥、佛朗機火炮。這些炸藥和火炮都是軍事演習用的,北京城內的居民不僅能聽見戰馬的嘶鳴聲,而且還經常聽見隆隆的炮聲。

4.渴望掌握軍權

朱厚照在豹房中整出這種動靜,不僅僅是渴望上戰場,更渴望的是掌握軍權。可是,當年他的曾祖父英宗皇帝朱祁鎮御駕親征,卻在土木堡一戰中,做了蒙古人的俘虜,將大明王朝的顏面丟盡,跟隨皇帝親征的武將勛貴也被一掃而空,因此,皇帝控制朝廷最高軍事權力的日子就此結束了。兵部尚書于謙組織京師保衛戰,並且取得勝利,代表著文人集團開始掌握了朝廷最高軍事指揮權。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政府對蒙古一直採取守勢,實際上就是文官集團為防止新的武將勢力崛起,從而失去對軍事權力的控制,而採取的策略。因此,從景泰、天順、成化到弘治四朝,四任皇帝都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力,皇帝在文官集團的控制之下,幾乎連北京城都很少出了。

3.農民造反給皇帝提供奪軍權的機會

可是,朱厚照的性格卻讓他無法忍受完全被文官集團控制的狀態,他先逃出後宮躲進豹房,然後就想方設法要奪回失去的軍權。但是,卻苦於沒有機會。怎麼辦呢?就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什麼機會呢?正德六年的七月,北直隸,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地區,爆發了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造反。農民軍很快地逼近京城,京城宣布戒嚴。十月,農民軍攻破山東濟寧,焚燒了運河上的1000多艘運糧船,船上的糧食全部被燒毀,被焚毀的船隻又阻塞了運河。這意味著,北京城的糧食供給斷了。劉六、劉七的大軍橫掃北方數省,如入無人之境,沿途流民紛紛加入,勢力越來越大。

4.調邊軍鎮壓農民造反

面對造反的農民軍,缺乏訓練和作戰經驗的京軍,也就是駐守京師地區的部隊,簡直不堪一擊。正德六年九月,朱厚照接受了兵部侍郎陸完的建議,調邊軍,即駐守邊疆的部隊,入關鎮壓農民造反。這在明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因為,邊軍長年駐守邊疆,作戰能力遠勝於京軍。可是,邊軍的任務是保護邊境的安全,輕易不能調動,否則外敵一旦入侵就危險了。但是,面對聲勢浩大的農民軍,朱厚照不顧文官集團的堅決反對,批准了這一提議。結果,在邊軍凌厲的進攻之下,正德七年的八月,劉六、劉七的造反最終被平定了。從此,皇帝朱厚照開了調動邊軍的先例,為他進一步掌握軍權打下了基礎。

四、皇帝寵幸江彬

不過,皇帝要掌握軍權,手中還得有得力的武將才行。通過這次鎮壓農民造反,皇帝朱厚照還真發現了這樣的人選。這個人是誰呢?

1.江彬的人品非常壞

他叫江彬,是宣府前衛,今張家口宣化人。最初擔任蔚州衛,今河北蔚縣指揮僉事,一個相當於副團級的普通軍官。劉六、劉七造反,皇帝調派邊軍入內地鎮壓,江彬以大同游擊,大致相當於副師級的身份領兵參加。在路過薊州,今河北薊縣的時候,他把一戶普通人家的20餘口人,全部當成造反的農民殺了,純粹是殺良冒功的行為。由此可見,江彬的人品很壞。

2.江彬打仗非常勇猛

可是,在與造反的農民軍打仗的過程中,江彬卻表現得非常勇猛。在一次戰鬥中,江彬身上連中了三箭,其中有一箭貫穿臉部,箭頭從耳部鑽出。江彬將身上的箭拔出之後,繼續戰鬥。

3.錢寧向皇帝推薦江彬

農民造反被平定之後,邊軍奉命返回,在路過北京城的時候,錦衣衛指揮使錢寧,向皇帝朱厚照推薦了江彬。錢寧為什麼要推薦江彬呢?因為拿了江彬的銀子,因此給江彬提供了一個晉見皇帝的機會。朱厚照聽說過江彬的事跡,當他看到江彬臉上的傷疤時,驚呼道:「彬健能爾耶!」(《明史·江彬傳》)意思是,錢寧,江彬比你能!朱厚照非常欣賞江彬,因此,立刻決定將江彬留在自己身邊。

4.成了皇帝貼身侍衛

江彬這個人,身材魁偉有力,善長騎馬射箭,但是為人卻狡詐兇狠。可是,他經常在皇帝面前講打仗的故事,朱厚照非常愛聽。於是,皇帝朱厚照就提拔江彬為都指揮僉事,相當於師級了,並且成了皇帝的貼身侍衛。

5.幫助皇帝捕捉老虎

江彬本來是錦衣衛指揮使錢寧推薦的,可是如今江彬越來越受皇帝的寵幸,這錢寧的心裡就不痛快了。錢寧的武功也非同一般,總想找機會在皇帝面前與江彬較量一下。有一天在豹房,皇帝朱厚照將二人叫到跟前,然後下令將籠子裡的老虎放出來,他要親自捕捉老虎。當老虎朝朱厚照撲過來的時候,錢寧在一旁嚇得簌簌發抖,而江彬卻奮不顧身地沖了上去,趕走了老虎,皇帝轉危為安,江彬因此而受傷。雖然皇帝不服氣地說:「用不著你江彬幫忙,我完全能夠對付得了這隻老虎。」但是,皇帝從此更加喜歡江彬而對錢寧不滿了。錢寧總是在皇帝面前說江彬的壞話,皇帝理也不理。

6.江彬調邊防軍進京

江彬知道錢寧容不下自己,一看周圍都是錢寧的人,自己勢單力孤,怎麼辦?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實力啊。於是,他對皇帝說:「邊軍比京軍更有戰鬥力,所以,最好將邊軍調進京城,與京軍一起操練,以提高京軍的戰鬥力。」雖然江彬別有用心,可是這個主意卻正中朱厚照的下懷,於是,他不顧言官和內閣大學士們的堅決反對,立刻下令,將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的部分邊軍調入京師,號稱「外四家」,統統交給江彬統轄。邊軍與京軍之間每次一起操練的時候,皇帝朱厚照都身披鎧甲,與江彬並排騎著馬觀賞,同時江彬還教皇帝如何排兵布陣,皇帝更加喜歡這個江彬了。

7.江彬建議皇帝到宣府

正德十二年八月的一天,江彬對皇帝朱厚照說:「宣府的樂工中有很多美女,應該到那裡去玩一玩,藉此機會也可以巡視邊防。騎著戰馬,在千裡邊疆上奔馳,該有多爽啊,幹嘛整天待在宮中,受這幫子大臣們的約束?」皇帝朱厚照一聽這話就動心了,於是與江彬一起,帶著隨從,微服出京。

五、取得應州大捷

1.溜出北京城

可是,當朱厚照騎馬從德勝門溜出北京城,向昌平奔去的時候,大臣們很快就得知了消息,立刻騎馬火速出城,追趕皇帝朱厚照。終於,在去昌平的半路上追上了皇帝,大臣們生拉硬扯,朱厚照說什麼也不回去。大臣們沒有辦法,只好放皇帝朱厚照繼續北上了。

2.受阻居庸關

可是,到了居庸關的時候,讓皇帝朱厚照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無論他怎麼叫門,守關的御史張欽,說什麼也不開門,就是不放皇帝出居庸關。無論朱厚照怎麼解釋和聲明自己是當今的皇帝,御史張欽就是不開門。無奈之下,朱厚照只好返回京城。

3.終於出了居庸關

一個月之後,朱厚照打聽到守居庸關的御史張欽,近期要出關巡視,立刻再次帶著隨從乘夜離開北京城,經過四天四夜的急行軍抵達居庸關。可是一打聽,御史張欽還沒有動身。朱厚照只好和隨從在附近一個農民家裡過了一夜。第二天,御史張欽終於離開了居庸關,朱厚照這才火速出關。臨行前下旨,讓太監谷大用代替張欽之職,阻止任何文官出關。然後(近一年後),給自己起了個化名叫「朱壽」,並且以皇帝的名義任命朱壽為「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節制大明王朝全部邊軍。這一下,朱厚照將指揮邊軍的權力終於抓到了手。

4.大將軍朱壽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的皇帝就再也不能直接掌握軍隊了,而朱厚照卻以巧妙的方式重新開始直接控制軍隊,這必然會引起文官集團的恐慌。因此,文官們都說皇帝給自己起名為朱壽,並且任命朱壽為大將軍,是皇帝貪玩兒胡鬧。其實,文官集團是懼怕朱厚照直接控制軍隊,一旦如此,文官集團的權力和能量就會大幅度縮小,所以,文官集團自然會拚命地詆毀皇帝朱厚照的這種做法。

5.為什麼出關

朱厚照不理他們那一套,他不但掌握了軍權,而且徹底擺脫了文官集團的控制,自由了。當然,朱厚照到宣府來絕不是為了吃喝玩樂,更不是為了貪圖美色,而是要與蒙古入侵者一決高下。因為,正德年間,蒙古韃靼部在達延汗巴圖蒙克的帶領之下,不斷南下襲擾宣府,這個巴圖蒙克被明朝人稱之為「小王子」,屬於成吉思汗後裔黃金家族的成員。朱厚照來到宣府要對付的就是他。

6.小王子來犯

皇帝朱厚照來到宣府之後不到一個月,蒙古韃靼部的小王子,率五萬大軍犯邊。這顯然不是巧合,肯定是朱厚照事先獲得了情報,否則他不會這麼急切地非要出居庸關不可。小王子帶著五萬大軍向大同逼來,朱厚照立刻親率軍隊從宣府出發,增援大同。宣府和大同的明軍會合在一起一共六萬人,與蒙古入侵者基本上勢均力敵。敵我雙方的軍隊,都向大同府的應州,今山西應縣彙集。

7.應州大捷

正德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應州會戰拉開了帷幕。雙方主力從清晨戰至傍晚,明軍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鋒,皇帝朱厚照騎在戰馬上,揮舞著戰刀與他的士兵們一起,與敵人廝殺,將士們看著皇帝和自己一起戰鬥,士氣極其高漲。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小王子終於力不能敵,帶著他的人馬退出了戰場。明軍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

8.文官們對此役評價

可是,文官們編撰的《武宗實錄》對於這場戰鬥的記載卻令人匪夷所思。比如,明軍陣亡52人,蒙古軍陣亡16人。可是,雙方參戰大約十萬人,整整廝殺了一整天,怎麼可能就這麼點兒傷亡?這一整天,雙方的十萬大軍,難道都在沙漠中瞎吆喝,是在演習不成?因此,仔細品讀這組數據就可以體會到,文官們是如何抹黑皇帝朱厚照的。文官們的目的就是,讓人們僅僅記住荒淫無度的朱厚照,卻不知道朱厚照還有英勇無畏和軍事天賦的一面。顯然,文官集團與皇帝朱厚照之間的矛盾的確非常尖銳了。

9.想要限制皇帝行動

為了從皇帝朱厚照手中將軍事權力重新奪回來,就必須限制皇帝朱厚照的行動,不能讓他隨意地御駕親征。因此,幾個言官給皇帝朱厚照聯名上書說,前段時間皇帝御駕親征,蒙古騎兵殺害和劫掠了許多民眾,我軍也損兵折將。得失兩相比較,應州之役實在稱不上什麼大不了的勝利。希望以後皇帝不要再這樣草率親征了,而是要「充擴天理,遏絕人慾,深居九重,恭默思道」(《武宗實錄》),意思是,要求皇帝的心中裝更多的天理,遏制甚至斷絕人的慾望,老老實實地待在深宮裡,恭敬默想治國的道理。可是,生性喜歡自由的朱厚照怎麼可能聽信這些酸儒們的嘮叨。

六、從生病到駕崩

1.江彬慫恿皇帝南下

正德十四年七月,寧王朱宸濠在他的封地江西南昌舉兵造反,又一次給朱厚照提供了掌握軍權顯示皇帝神威的機會,而且是在國內用兵。於是,朱厚照在江彬的支持之下,不顧文官們的堅決反對,再次決定御駕親征。當年八月,朱厚照與江彬等人率一萬大軍從北京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可是,當大軍離開北京之後不久,卻接到了南昌送來的戰報,說朱宸濠已經被都御史王陽明擒獲,寧王造反已經被平定了。

2.不承認王陽明功勞

這太讓朱厚照失望了,於是,他將王陽明的捷報壓了下來,不讓任何人知道。甚至派人通知王陽明,讓他將朱宸濠先放了,等到朕到達的時候,再與他決戰,重新將他抓獲一次。可是,王陽明卻將朱宸濠帶到南京,等皇帝一到南京就隆重地舉行了「受俘儀式」。朱厚照只好在受俘的時候,先下令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由威武大將軍朱壽,也就是他自己,親自將朱宸濠重新抓獲一次。文官們都說朱厚照荒唐。其實朱厚照這種類似鬧劇的表現,顯然具有一種象徵意義。什麼象徵意義呢?就是不承認這次平定寧王造反是王陽明的功勞,不希望這樣的軍事勝利,由王陽明這樣的文官取得,因為,他害怕文官集團重新將他手中的軍權奪回去。

3.皇帝掉進了積水池

南京受俘儀式結束之後,朱厚照啟程返回北京,在回京城的半路上,路過清江浦的時候,皇帝自己駕著一艘小船,在積水池中撒網捕魚。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船卻突然翻了,朱厚照掉到進了積水池裡,身邊的太監和侍衛將落水的朱厚照救上岸。當時正是秋天,池水有些涼,朱厚照落水後又受了驚嚇,因此生病了,並且發起了高燒,只好匆匆趕回北京。

4.為什麼非要回京城

人們不禁要問:朱厚照掉進水裡得了病,為什麼非要長途跋涉,趕回北京呢?江南就沒有醫生,不能就地治療嗎?再說,以朱厚照的脾性,好不容易離開京城,怎麼可能有一點小病就放棄在江南的遊玩,再度返回牢籠一般的紫禁城裡來呢?我分析有兩種可能:其一,朱厚照一生病,就立刻被隨軍的太醫,以給皇帝治病為藉口,將皇帝控制了;其二,朱厚照通過王陽明得知,朝廷中有人與寧王朱宸濠之間有勾結,他急著要趕回京城處理。

5.皇帝終於回到北京

正德十五年的十月,朱厚照到達通州。江彬再次勸皇帝北上宣府,因為這個時候傳來消息,小王子又要帶兵南下了。可是,朱厚照身邊的人都堅決反對,朱厚照此時已經身不由己了,只好回到京城。

6.皇帝立刻被軟禁了

朱厚照一進入北京城,內閣大學士楊廷和就命令他最信任的人,分別將紫禁城四門以及京城九門等各個要害之地嚴密地控制起來,直到朱厚照駕崩之前,一直沒有讓他再走出北京城一步。回到北京之後,朱厚照繼續接受太醫的治療,不過,這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身體狀況反而每況愈下。

7.皇帝為何突然吐血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朱厚照掉進積水池的三個月之後,在北京南郊舉行祭祀天地的大典,可是,剛剛將祭祀品擺好,朱厚照正準備祭拜的時候,卻突然吐血了,祭祀大典無法進行,身邊的侍從只好將朱厚照扶回齋宮,也就是皇帝祭祀前進行齋戒的地方。第二天,朱厚照從齋宮返回到奉天殿,大臣們來向皇帝祝賀祭祀典禮的完成。按照慣例,皇帝要宴請所有大臣,可是,朱厚照卻下旨,將宴會免了。看來朱厚照的確病得不輕。僅僅因為落水受涼,三個月之後,居然惡化為吐血,皇帝的病這太醫是怎麼治的,能不讓人產生懷疑嗎?

8.為何拒絕找新醫生

顯然,朱厚照自己也意識到這裡有問題,於是,向楊廷和提出更換太醫的要求,讓楊廷和從民間尋找更高明的醫生來給他治病。這說明朱厚照已經不信任太醫了。可是,皇帝的要求卻被楊廷和拒絕了。既然太醫給皇帝治病,越治越糟,那麼,楊廷和為什麼拒絕皇帝要更換醫生的要求呢?

9.楊廷和怕失去對皇帝的控制

唯一的解釋是,楊廷和怕因此失去對皇帝朱厚照的控制,顯然太醫是他的人。朱厚照見楊廷和不給自己換醫生,就連續下旨,稱自己的病已經好了,不願意再接受這些太醫的治療了。可是,楊廷和根本不相信,因此皇帝朱厚照還是爭取不到行動的自由。這個時候,江彬和他手下的部隊又被楊廷和調到通州去了,皇帝朱厚照成了孤家寡人。

10.抱病臨幸王滿堂

正德十六年的二月初二,河北霸州的山匪段長被官軍剿滅了,包括段長的壓寨夫人王滿堂在內的所有大小頭目全部被抓獲。據說段長的壓寨夫人王滿堂,長得非常漂亮。皇帝朱厚照聽說消息之後下令,將山匪段長等所有大小頭目「皆斬於市」,將段長的壓寨夫人王滿堂送到豹房。皇帝朱厚照將這位壓寨夫人留在了豹房,服侍左右。

11.爭取自由的努力

可是,就在前一天,皇帝朱厚照還「以疾不視朝」(《武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六),意思是,因病不能上朝。因此,人們都說朱厚照不顧性命,抱病臨幸王滿堂,直接導致了他的駕崩。可是,我卻認為,這是朱厚照為了擺脫楊廷和的控制,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因為,他失去行動自由的原因就是身體有病,可是,他下旨將王滿堂送進豹房,就是要向匯進文武表示,自己的病好了。他是否能夠臨幸王滿堂並不重要,因為這是朱厚照想擺脫楊廷和控制的唯一方式了。可是,皇帝朱厚照的身體的確沒有康復,一個月之後,朱厚照就在豹房內駕崩了。

七、懷疑楊廷和

通過以上描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皇帝朱厚照的死,很有可能是楊廷和精心設計的陰謀。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有幾個理由:

理由一,楊廷和不肯更換太醫。

正德十六年九月,皇帝朱厚照駕崩之後,有人就給新任皇帝上書,彈劾當時給皇帝朱厚照治病的太醫,說他們「妄進藥餌,遂大漸」(《世宗實錄》),意思是,太醫們開的藥方有問題,才導致皇帝朱厚照不治而亡。對此,皇帝朱厚照早已經產生懷疑,可是,楊廷和當時卻信誓旦旦地保證這些太醫是天下名醫中的最優者,勸朱厚照要信任這些太醫,堅決不肯更換這些醫生。

理由二,楊廷和急不可待地拆毀豹房。

皇帝朱厚照剛剛駕崩,楊廷和就把皇帝喜歡住的豹房給抄了,人員全部遣散,房子也全拆毀,把皇帝朱厚照的所有痕跡全部都抹去了。其實,豹房不過就是一座宮殿而已,楊廷和為什麼那麼急不可耐地要將它徹底拆除呢?有人說楊廷和是在發泄對皇帝朱厚照的不滿,可我卻認為楊廷和是在銷毀證據。

理由三,掌握了皇帝廢立的權力。

正德十六年三月,皇帝朱厚照駕崩之後,因為沒有兒子,國無儲君,楊廷和以《皇明祖訓》中的「兄終弟及」為依據,憑藉內閣首輔給皇帝草擬詔書的權力,自己擬發遺詔,迎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從而掌握了皇帝廢立的權力。

理由四,抓住機會削弱皇帝的勢力。

在前任皇帝駕崩,新任皇帝還沒有抵達北京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楊廷和自己草擬遺詔,做了一系列旨在大幅度的削弱皇帝的勢力,擴張文官集團勢力的舉措。比如,將京師地區駐紮的邊軍全部打發回到邊境,然後,對皇帝寵幸的以江彬為代表的武將進行大清洗,從而使文官集團在與新任皇帝的權力對抗和爭奪中,占據優勢。

理由五,楊廷和是皇帝駕崩的最大受益者。

皇帝朱厚照的突然駕崩,使得皇帝重掌朝廷軍事大權,和重建武將勢力的努力夭折了。同時朱厚照沒有兒子,迎立外藩的權力就完全掌握在楊廷和的手中,必然會給文官集團勢力的進一步膨脹帶來機會。因此,皇帝朱厚照的突然駕崩,最大的受益者正是文官集團,當然也包括楊廷和自己。

綜合以上幾個理由,我認為,皇帝朱厚照落水只是個意外,雖然朱厚照因此感冒發燒,或者得了急性肺炎,卻給以楊廷和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提供了絕好的機會。楊廷和先以治病為藉口,控制了皇帝的行動,甚至將皇帝軟禁起來。然後,在楊廷和的授意之下,經過太醫的精心調治,最終,年僅三十一歲的皇帝朱厚照駕崩了。朱厚照的死意味著,皇帝與文官集團爭奪權力的鬥爭,以文官集團取得完勝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