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903 篇文章
神經科門診介紹了一個病人,男,69歲,雙側頸動脈狹窄、右側頸動脈支架術後半年,複診發現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升高,肯定是腎功能下降了,所以轉來腎內科就醫。
進一步檢查發現,右腎萎縮,ECT測分腎功能顯示:左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38.4ml/min,右腎功能15.23ml/min。正常人左右兩腎腎小球濾過率分別為45ml/min,也就是說,這位患者左腎功能輕度下降,而右腎功能嚴重受損,結果見圖。
常見的腎臟病,比如說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痛風性腎病、藥物性腎損害等,雙腎的病變是對稱性的,萎縮是對稱性萎縮,腎功能受損程度也是一致的。而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腎動脈狹窄,往往發生在一側,表現是單腎萎縮。
如果一個老年人,一側腎臟明顯萎縮,雙腎功能明顯不一致,最大的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腎動脈狹窄,也就是說,這位老人的腎萎縮是腎動脈狹窄導致的缺血性萎縮。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心肌缺血會出現胸悶、胸痛、早搏等症狀;腦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腦缺血會出現頭痛、頭暈、語言障礙、肢體活動障礙等症狀;狹窄動脈粥樣硬化、下肢缺血會出現腿痛、間歇性跛行(走一二百米腿痛的走不動,休息一會緩解)等。
但是,腎動脈粥樣硬化,腎臟缺血卻沒有什麼症狀。一般的腎臟病,早期大多出現蛋白尿,而腎動脈狹窄的患者,很少出現蛋白尿,所以,往往被忽視,把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稱作腎臟的「無聲殺手」,一點都不為過。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等,其實是一個病,統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英文縮寫ASCVD。這個病有共同的病因,那就是高血壓、高脂血症、抽煙、糖尿病等。
這位患者,高血壓至少10年。以前從沒有測過血壓,10年前發現時血壓就很高,180/100mmHg。遺憾的是,他根本不在乎,血壓並沒有很好的控制,直到近些年問題一個個出現,他才意識到高血壓太可怕了。
此外,腎缺血萎縮不是一夜形成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腎臟這麼明顯的縮小肯定也經歷了幾年時間,定期體檢肯定能發現問題,可惜,他沒有定期檢查的習慣。
腎動脈硬化狹窄發生後主要產生兩大後果:一是腎臟缺血、萎縮,腎功能減退;另一個是引起高血壓,稱為腎血管性高血壓,這種血壓居高不下,頑固不化,很難控制。這兩個結局,都在他身上應驗。
儘管動脈粥樣硬化性腎血管狹窄不容易被發現,但總有一些馬腳會露出來。當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應高度懷疑,進一步檢查:
既往血壓可控制,突然惡化、血壓難以控制;
頑固性高血壓;
惡性高血壓;
腹部血管雜音;
一側腎臟縮小,兩腎大小相差超過1cm;
難以解釋的腎功能不全;
伴有全身動脈明顯硬化者。
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治療,以嚴格控制血壓為主,條件允許者可以放支架。但是,如果腎臟明顯萎縮,長徑<7.0cm,或者腎內段動脈阻力指數>0.8,或者病腎已無功能,即使血管再通功能已經無法挽回者,放支架無濟於事,所以還是強化降壓藥物治療更關鍵。
作者:天津市泰達醫院
腎內科 李青 主任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lXpgmwBvvf6VcSZKG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