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對於還沒添加輔食的小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但有過母乳經驗的媽媽們都有體會:母乳喂養並不容易,尤其是剛開始給寶寶吃母乳的階段。
圖片來源於:愛嬰醫院發展基金網站
接下來京媽要分享一篇母乳喂養常見問題的乾貨,送給新手媽媽們,一起來學學。
問題1:什麼時候開始就有母乳了?
其實,這裡有個誤區,不少人認為:下奶後才有母乳,下奶後才開始給寶寶吃母乳。
但並不是,有的媽媽在孕期可能就有母乳分泌了,就算沒有母乳流出的情況,也會為母乳喂養做好準備。
當寶寶出生後,胎盤娩出,雌激素開始急速下降,催乳素開始升高,這時若是讓寶寶儘早吸吮的話,會刺激媽媽腦垂體分泌更多的泌乳素,而產出母乳。
而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也是在產後1小時內儘快給寶寶吃母乳,這個「產後1小時」又被稱為「黃金1小時」,可見其重要性。
問題2:為什麼新生兒第一口食物一定是母乳?
簡單粗暴地回答就一個字:好!
具體來說,是對媽媽和新生兒都好。
就像前面說的世界衛生組織也是建議寶寶出生後儘早吃第一口奶。
不僅對日後是否能成功母乳喂養有很大影響,而且對新生兒寶寶和媽媽還有如下圖這些好處。
圖片來源於:愛嬰醫院發展基金網站
問題3:初乳的量很少,能讓寶寶吃飽嗎?
也有新媽媽擔心:初乳的量太少了,寶寶能吃飽嗎?
不用擔心,多吃幾次,可以吃飽。
剛出生的小寶寶胃容量很小,只有5-7毫升,大約櫻桃大小,多讓寶寶吸吮幾次,是不用擔心的。
問題4:母乳喂養的寶寶,一天應該喂幾次?
一般為了讓產後媽媽儘快分泌母乳,在出生後第一天,應該努力讓寶寶吸吮8次以上。
到滿月左右,媽媽母乳量和寶寶的需求量,可以達到「供需平衡」狀態,之後按需喂養即可。
另外,母乳不足的媽媽,應該確保寶寶24小時內總的「有效吸吮時間」不少於140分鐘。
問題5: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吃得飽?
母乳喂養不像喝奶瓶,可以直觀準確地看出寶寶每次吃多少奶,算出一天總和喝了多少奶。
不過,母乳喂養也有判斷「是否吃飽」的方法,看這幾個方面來綜合判斷:
看媽媽的感受:喂奶前是「充滿感」,喂奶時是「下墜感」,喂奶後是「柔軟感」。
看寶寶吃奶表現:能聽到明顯的「大口吞咽聲」,這樣的狀態可以持續10分鐘,一次吃奶20分鐘左右會主動吐出奶頭,表情很滿足,吃完奶一次可以睡3個多小時,每天吃奶約8-10次,甚至更多。
看寶寶大小便:吃得飽的寶寶每天大小便次數也多,每天更換紙尿褲4-6片,甚至6-8片。
看寶寶發育指標:每個月體檢時,寶寶的體重、身高等發育指標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也能間接說明寶寶可以吃飽。
問題6:給寶寶喂奶後,多餘的母乳怎麼辦?
在產後還沒下奶前的幾天,媽媽的母乳量不會太多,但當下奶後,母乳量會大幅增加。
但新生兒寶寶胃容量有限,母乳多的媽媽,每次除了給寶寶吃飽,還會有多餘的母乳,這時千萬別憋著,一定要用吸奶器吸出來,可以裝儲奶袋保存起來。
不然,就會堵奶,甚至出現乳腺炎。
問題7:給寶寶喂奶後,多餘的母乳不擠出來,下次吃會不新鮮嗎?
首先,並不存在這樣的說法,母乳是按需分泌。
一般只要寶寶吃飽了,也不會有太多的余奶,就算有也不會不新鮮。
其次,前面剛說了,寶寶吃不完的母乳,一定要擠出來。因為雖然不會「不新鮮」,但會脹奶、堵奶、乳腺炎,讓媽媽和寶寶都遭罪,別大意呢!
問題8:母乳喂養的寶寶能不能喂水?
正常情況下,不用哦!
因為對於正常足月生的健康寶寶來說,前幾個月只吃母乳或配方奶。
不管是配方奶還是母乳,大部分成分都是水,只要每天給寶寶吃得飽,就不用再額外喂水,寶寶的「每日水分攝入量」是足夠的。
反而,如果頻繁給寶寶喂水會「占肚子」,而小寶寶胃容量又小,喝水喝飽了,必然減少奶量。經常這樣做,就會因營養不足影響寶寶的發育及健康。
問題9:純母乳喂養的寶寶,需要再額外補充些營養素嗎?
對於6個月前的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那麼6個月前純母乳喂養的寶寶,除了維生素D,只要能保證母乳質量、寶寶每天也能吃飽,就不會缺營養,就不用再額外補充其他營養素。
因為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有限,所以需要從出生2周後,開始給寶寶每天額外補充400單位。
問題10:母乳不夠寶寶吃怎麼辦?
可能存在兩種情況:
第一是媽媽認為寶寶吃不飽,但其實發育正常,這種可以按上面「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幾個方法來檢驗。
第二是寶寶真的吃不飽,也就是媽媽母乳不足,這種情況媽媽要調整自己的飲食,均衡飲食、多喝湯水,儘量保證休息和睡眠,保持好心情。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讓寶寶多吸吮。
以上就是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最常見的10個母乳喂養的問題,你都遇到過哪個呢,或者你還有哪些問題,都歡迎來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