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驛」最早最大的寺院,傳說門額是伙夫用鍋刷隨意刷寫成?

2019-08-29     百家旅遊媒體聯盟

安國寺位於咸陽市渭城區儀鳳東街交叉路口北,寺院原有圍牆,呈南北狹長的四合院。據記載,安國寺創建於隋,盛於唐,明萬曆年間重修;是明代以前渭水驛最早、最大的寺院。

門額上懸「安國寺」三字的大木匾,書法洒脫,遒勁有力,傳說是一位伙夫用鍋刷隨意刷寫成的。

寺內原有五座大殿,中軸線三座,由圓門(大門)向北排列,三座主殿,各為五開間,進深9米,南北向,宏偉壯麗。三殿前有楹聯一副:「佛教幽立猶如雲掛山頭行到山頭雲更遠,神教奧妙恰似月浮水面撥開水面月還深」書法精到,意境深遠。

  

據開成六年 《大唐安國寺故內外臨壇大德寂照和上碑銘並序》記載:寂照和上龐法廣於元和三年(808)以「公德使請住安國寺,尋移聖容院」,「自長慶中、寶曆末、大和初,皆幸駕安國寺」《重修咸陽縣誌》載,安國寺內有「石佛一、銅像三;一佛、一關帝、一無量」。

清末至民國失修,屢遭破壞。民國十五年,鎮嵩軍圍城,為守城而拆除各廟宇木料照明,安國寺殿宇也在其中。民國十六年在安國寺設老幼殘廢教養院。二十一年將公共圖書館、閱報社搬遷至此,改名縣立第一民眾圖書館。二十六年增建周陵中學校舍時,拆除安國寺內殿宇,悉數運至學校。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轉移陝西,留守分處和機械師駐在咸陽,由分處處長夫人馬家驥在此創辦東北小學、東北中學;建國初,在此設法院。1953年設康復醫院,後改咸陽第二人民醫院,醫院改建時拆除了剩餘的廟宇。

文革後新院建成,安國寺舊址及舊房由二院家屬占用,兩邊配殿陸續被拆。現存遺址東西(包括關帝廟、娘娘廟)長約百米,南北50米,關帝廟及娘娘廟無存。安國寺僅存重修後的普通門房二層,各三間,高15米,進深10米,馬頭牆磚雕,牆角卷沿,屋頂四角挑檐,木刻窗欞,內踩木樓板,北面東側設登樓木梯,屋面施灰瓦、滴水和脊獸,其餘舊殿破房已拆。

安國寺是明代以前渭水驛最早最大的寺院,正如民謠說:「先有安國寺,後有咸陽縣」。1990年渭城區人民政府公布安國寺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08:00——18:00。

自駕:西安——連霍高速——咸陽/三橋出口——世紀大道——咸陽安國寺,全程約26公里,一小時左右車程。

乘車:西安乘坐59路公交在咸陽渭城中學站下車步行至儀鳳北街即到。

地址:陝西省咸陽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fCV3mwBJleJMoPMvm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