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看到了這幾天的新聞。
因為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綜合徵,疼痛一直在每晚入眠後折磨著生命垂危的傑里-斯隆。這個腦海里儲存著半個鹽湖城戰術的一代名帥,從伊利諾州的農場裡走出,自NCAA的麥卡特坎身邊走入,帶著除雜草式的執拗和農家小子獨有的硬朗奠定了芝加哥70年代的基礎,然後遠走猶他,到現在終於駛向生命的終點。
我沒打算寫一篇緬懷式的文學家文章,任何試圖引起共情的煽情行為,在沒有切身經歷過的人眼裡都有變成刻奇的嫌疑;我也不想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把斯隆寫成一篇硬核科普文,然後看著所有點進來的人說一句老帥牛逼。
我想討論的是一些別的故事。要從我得知這個消息那天發生的故事講起。
因為其他事情的緣故,我通過虎撲刷到這則新聞比其他人要略晚一些。我大概用了七十七秒的時間讓斯隆和我記憶里那個每次喬丹投籃時都在一旁皺緊眉頭,給當時的我留下了比卡爾馬龍罰球時碎碎念的內容還要刻板無趣印象的精幹白人老頭子,和相關照片里這個憔悴、沉默,看起來眉宇間攢著過去一年裡疼痛的老爺爺聯繫在一起。
聽到早就傳來了他身染帕金森的新聞是一回事,當你真的把這個曾經撐著被撞斷了肋骨也要上場替球隊衝擊季後賽,並曾經講出「身材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只有你的心臟有多堅強」的偉大硬漢和眼前這個被病魔折磨的老人聯繫起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在那個帖子內給所有祝福斯隆的回覆都點了贊,然後在「站內搜索」那一欄輸入了「德隆」。果不其然,我看到了很多討論德隆威廉士和斯隆當年公案的帖子,於是我再點進去,給所有公正講述這個故事的球迷都點了贊,並悄悄的在所有蜜汁為德隆說話的回覆上都點了滅。
正當我樂此不疲的做這些事情時,我的球迷群里轉來了一則卡爾-安東尼-唐斯的新聞,內容是抨擊前任主教練錫伯杜,大意如下。
「這(錫伯杜的執教方式)是對他們發展的不尊重,是在他們臉上打一個耳光。你知道,我們不只是作為球員,也是作為人類和男人。我們不僅僅是建立在籃球的基礎上,更希望明尼蘇達能建立起家庭氛圍。
這裡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擁有一個大家庭做後盾,塑造人們的個性、性格,思考,這裡不僅僅只有籃球」。[1]
[1]:出自WCCO的獨家電台採訪。
在反覆閱讀這段話的過程中,我腦海里像手扶拖拉機高速開過發出轟隆隆的聲音並莫名的感受到了一種錯亂感,我想起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我想起了科懷倫納德和我們心目中這一代的教練楷模格雷格波波維奇的分手;我想起了帕特萊利在球員會議上對著跳出合同的勒布朗鼓動情緒「如果你們是真漢子,就留下來承擔這一切,而不是轉身離開」[2];
我想起了邁克布朗靠著防守和「親吻球星的面頰」,讓自己最佳教練的次數和菲爾-傑克遜一樣[3];拉里布朗在活塞的大巴車上因為輸給了湖人一場慌張的走來走去,然後比盧普斯冷冷的回應「坐下來吧,教練,我們會解決這一切」;還有艾弗森2001年的「where is my coach」;吉姆-林南和查爾斯巴克利的臭長撕逼;1982年春季湖人球館飄揚著的「這小子是個惡魔」;
喬治城的約翰-湯普森在三十年前對著尤因和莫寧念叨「來吧,世界仇視我們,我們憎恨世界,讓我們一起和這個草他媽的世界作戰吧」。而卡爾安東尼唐斯,在三十年後對著被解僱的主教練說出這些話,並告訴媒體球員們們「自尊心受傷」、「不希望只是籃球,還想要家庭和關愛」。如果這事發生在1970年,我感覺第二天體育畫報就能給他P上芭蕾舞娃娃的套裝順便送他上個封面。
傑里斯隆病危的消息和唐斯這個新聞在同一時段被我看到引發了非常奇妙的體驗,讓這個故事充斥著詭異的儀式感。
血和火的籃球戰爭已經死了,「抽耳光」式的管理方式也已經死了,溫順和馴服的領袖們都已經死了,所有這個時代的大家長都已經死了,不論貴賤。
[2]:帕特萊利、菲爾傑克遜和奧哈巴赫是NBA歷史上最擅長玩弄人心的三個教練。這段話是萊利的看家好戲,用來給莫寧、沃西、魔術師和賈巴爾們洗腦,刺激他們的自尊心從而讓球員為他賣命。在2014年勒布朗的招募會上,萊利選擇了故技重施。大概一周後,他被狠狠的扇了一個耳光,在這個時代,你需要老老實實跪下去舔喬丹、科比、勒布朗這些頂級超巨的腳面,別玩花的。
[3]這個梗在我的朋友們之間和勒布朗包辦球隊最後30分里的29分這件事本身一樣經典。在一場性命攸關的季後賽里,邁克布朗堅決的執行了「召喚勒布朗」這一萬能策略,賽後,在大汗淋漓的勒布朗身邊,邁克布朗當著全世界的人親了一下勒布朗面頰,我總是覺得這個場景特別黑色幽默。
當然,不用神經過敏,我並不是想借著錫伯杜下課後唐斯的新聞來批判一下唐斯,或者用這件事來反證德隆當時的所作所為可能沒有這麼過分,從而為當年那段公案翻案。斯隆之於鹽湖城的意義和錫伯杜之於明尼蘇達也是兩個概念,但我更好奇的是關於「我們到底在反感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
德隆不認同斯隆讓他減重的要求(無話可說),不喜歡上場時間被削減(也是為了保護德隆的健康,唉),認為斯隆的擋拆體系過於刻板,想擁有更多單挑,更多自由決策的權利因而不想執行老帥的戰術,這是故事發生的前提。
我整理了一下我腦海中的思緒,這個討論大概能被歸化成以下幾個小問題,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我希望你能深呼吸然後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內心真正傾向的回答。
問題一:
如果斯隆對德隆提出的要求發生在1970年或者1980年,那個魔術師這樣剛獲得FMVP的超級莊園都因為逼走教練而被噴了一個賽季的年代,德隆會反應如此激烈,敢反應如此激烈嗎?
問題二:
換一種敘述方式,如果把傑里斯隆換成湯姆、埃米、薩姆或者大明,反正是一個剛當上教練不久的路人甲,之前沒有在鹽湖城服役過,也沒有什麼輝煌執教經歷。然後再閱讀一遍這句話
「德隆不認同大明(路人甲)讓他減重的要求,不喜歡大明削減他的上場時間,認為大明的擋拆體系過於刻板限制了他的才華,想擁有更多單挑,更多自由決策的權利因而不想執行大明的戰術,要求球隊解僱大明。」
你還會如此不認同德隆的行為嗎?
問題三:
再換一種敘述方式,我們保留斯隆,但把故事的主角換成喬丹/勒布朗/科比
「喬丹/勒布朗科/比不認同斯隆讓他減重的要求,不喜歡斯隆削減他的上場時間,認為斯隆的擋拆體系過於刻板限制了他的才華,想擁有更多單挑,更多自由決策的權利因而不想執行斯隆的戰術,要求球隊解僱斯隆。」
你會因此反感喬丹/勒布朗/科比,並希望球隊趕緊讓他滾蛋嗎?
問題四:
好了,我不打算再次複製粘貼湊一遍字數導致讀者怒點紅叉,但是,讓我們再換一種敘述方式,如果我們同時改變兩個變量。把這段話的兩個主體,德隆和斯隆一個都不保留,同時換成喬丹/勒布朗/科比和大明。
你這次的答案又是什麼樣呢?
我猜測至少50%的人會變成雙標怪獸,如果我們的回答在問題四里變成了「垃圾大明,那可是喬丹/科比/勒布朗,他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他們就是戰術」,或者「讓喬丹/科比/勒布朗不開心的,是經理經理滾蛋,是教練教練滾蛋」[4],那我們將不得不承認一件非常殘酷的事實。
我們就是推動德隆-斯隆事件的罪魁禍首,是我們間接讓老帥這樣的教練因為心灰意冷離開了自己的崗位,是我們造就了這樣桀驁叛逆的千千萬萬個德隆威廉士,造就了紐約的馬布里,造就了這一切的悲劇,造就了球星的特權和過分的球員賦權時代。
當我們用控制變量這一古老而又樸素有效的科學研究手法討論社會問題時,任何改變變量但性質不變的回答如果出現雙解,那所有人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問題的源頭了。
[4]我打賭,你一定在各種論壇上看到過這種話。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翻到了一位精通籃球史的小夥伴寫下的知乎想法,他剛剛考證過菲爾-詹森、傑里-斯隆和他們的師傅迪克-莫塔之間千絲萬縷的故事。在故事的尾聲,菲爾詹森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接過戰術板的時候選擇了和斯隆一起辭職,或許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意識到了——令行禁止,脾氣剛毅,說話刻薄且刀子嘴豆腐心的老派教練,和日益膨脹的球員權力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那段想法的最後,他半開玩笑式的吐槽「可能這就是為什麼聯盟嘴上這麼多仰慕波波維奇的教練,真要選擇的時候沒幾個人會來馬刺」[5]。在那個因為斯隆的病危而頗有儀式感的日子裡,想到前段時間科懷倫納德和波波之間的故事,想到今年完全被大牌巨星攪動的自由市場風雲和自韋斯特法爾下課之後發生的所有故事,我確實有種很模糊的預感
[5]這個人的ID叫「鐵打江山」,是一個可愛的寶藏男孩。
「一切就快結束了,在格雷格-波波維奇也抽身從聯盟離去時,我們所熟知的一切都結束了」
沒有大家長,沒有「抽臉式教育」,沒有令行禁止和老式權威,沒有帕特萊利在熱火更衣室里的高壓掌控,沒有奧哈巴赫和球員們父親式的關係,沒有「操他媽的我們去對抗這個血和火世界」;我們需要的是,自由度、尊重大牌、保持個性和一個大家庭。
19歲的新秀CJ-邁爾斯在對陣太陽的比賽里五投一中,傑里-斯隆對此毫不避諱「他表現的就像一個軟蛋,我不在乎他是19歲還是30歲,他要想留下了,就得保留競爭心,我們今晚可沒辦法給他換尿布,明天也沒辦法給他戴護膝」。
猜一猜,這段話放到現在,符不符合WCCO電台里的「尊重」「和平」和「愛」,符不符合「個性」、「家庭」與「思考」。要記得,卡爾安東尼唐斯採訪的第一句話,是「這(錫伯杜的執教方式)是對他們發展的不尊重,是在他們臉上打一個耳光。你知道,我們不只是作為球員,也是作為人類和男人。」
如果刪除世界對於斯隆的記憶也刪除斯隆自己的,把他變成一個年輕二十歲的菜鳥教練,但不改變他的性格、知識和那之前關於籃球的閱歷,讓他重新在2019年的夏日拿上教鞭,斯隆會獲得一樣的成功嗎?
我想了很久,答案會是一聲乾脆的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