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橘白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
布穀老師:
什麼叫做情懷爆燈?
讓全球觀眾等了六年,放出首支預告片,24小時內便在全球突破1.16億播放量,直接登頂「史上最火動畫預告」。
預售一周後,票房刷新了北美動畫電影的預售記錄,和《獅子王》首周成績肩並肩。
奧斯卡金獎原班回歸,風靡全球的現象級IP,只能是它——《冰雪奇緣2》。
終於來了!
時隔六年,它再一次點燃全網,引爆全球關注。尚未出征,就已禮炮轟鳴。
只有情懷嗎?
不,還有我們對迪士尼硬實力的期待。
一、和放大鏡較真的迪士尼
從未讓我們失望
兩分鐘的預告片,就足以讓人大開眼界——
當我們還停留在艾莎抬手間變幻城堡的震撼中,
第二部里,艾莎女王已經足踏暗海,駕馭冰馬,馳騁冰川之間。
當我們還震驚著第一部中宏偉磅礴的戰鬥場景,
第二部里,更高水平特效告訴你什麼叫做超越極致。
你遠看這海,洶湧磅礴,就已真實得可怕。鏡頭切到艾莎,閃電映在臉上的光和拂過發梢的風都是連貫的。
你再放大,注意艾莎衣服上的寶石,隨著她的呼吸……
沒錯,鑽石因為胸腔運動導致折射角度改變,閃了一下。
如果說上部電影艾莎那套水藍色紗裙是華麗貴氣、鍾靈毓秀,那麼《冰雪奇緣2》里艾莎那套完全體的冰白色衣裙,則完美詮釋了何為「簡約的奢華」,簡直是仙氣十足!
真實嗎?可怕嗎?還沒完。
你再放大。
整件衣服,都密密麻麻鑲滿了寶石。
連髮絲,都栩栩如生,纖毫畢現。
有網友打趣道:「連我這個鋼鐵直男都忍不住少女心,想做一把公主夢了~」
這就是迪士尼。
和放大鏡較真的迪士尼。
但也正是這樣「和細節死磕」的匠心和技術,它才能登頂動畫王座,經久不衰。
一草一木一石,都要精細到紋路。
長發拂過草坪,也不會忽略空氣中浮起的碎屑。
從1937年,迪士尼做出第一部長篇動畫《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伊始,之後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在跟自己較勁。
迪士尼給我們展現的,就是對自己的選擇。
一路較真到底。
才能每一次出手,都帶給世人驚喜。每一次展映,都成就一場視聽盛宴。
用百分百的努力和專注將小事做到極致,是迪士尼教我們的成功之道。
二、專注到極致,必定光彩奪目
劉強東曾在公司內部信中提到一個快遞員:
在眾人譁然之時,有記者真的找到了這名快遞員。
他來自廣州,並坦言,自己在一個月時間裡總共收了13萬個快遞,甚至有時一天可以收3萬個快遞。
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他確實做到了。
只因在他的客戶中,有很多大客戶,在一個地方就可以收幾千上萬個快遞。
他甚至創建了自己的團隊,分工明細,他只要維繫好自己和那些公司老闆的關係,就不愁沒有大量的送貨量。
一個本該拿千元一月的快遞員,衝破了世人對這個行業的偏見,將低值變高薪,只因他將快遞員這個崗位做到了極致。
漫畫大師蔡志忠說過:「你這樣坐著等著,什麼都沒有。真正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那個人,一定不是體力最好的,而是那個哪怕死也要登上去的人。」
沒有一種成功叫做橫空出世,能夠完成躍遷的人,必然是拼盡全力去做一件事的人。
在日本,有一個清潔工新津春子,因為將清潔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被日本封為「國寶級匠人」「第一清潔女王」。
她能把80多種清潔劑的用法倒背如流,會自製20多種清潔小工具。
能快速分析污漬產生的原因和成分,再自己調配相應的清潔劑。
除了技術,她更是始終秉承「關懷顧客」的態度:
對工作心存敬畏,對顧客心存善意,保持思考,始終優化,持續改進,才能將「小事」做成「大事」,在平凡之位,開出極致之花。
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從來不在於起點的高低,而在於你朝著一個目標走到極致的能力。
三、人生不存在一條單一的跑道
如何將一條路走到極致?
前提是,找到你最想走的那條路。
從小,「贏在起跑線」就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
它總讓我們覺得,人生有一條既定的跑道,我們就是在上面和所有人賽跑。
高考以前,看起來確實如此。我們都按部就班地升學上學,只需要力爭上遊就好,所有人都是同樣的目標。
但從高考後填報志願開始,迷茫就在人群中散開:
人生的選擇一個又一個迎頭砸來,我們和同齡人一起浩浩蕩蕩地出發,然後在岔路口分道揚鑣。
這時候我們才發現,真實的人生沒有一條既定的跑道,我們都要尋找自己的人生路,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人生的成功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得來,而是我們有沒有遵從於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想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一頭扎進自己的人生,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一路到底,一路到頭,用百分百的努力和精力將這條路走到極致,又怎愁不會發光出彩。
恰如林語堂說的那樣:「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一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左右自己的去向。
在人生這場牌局上,命運只負責洗牌,而出牌的人是我們自己。
四、如何幫孩子找到人生跑道?
在孩子的人生里,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陪伴者」和「引路人」。
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內心的意願,讓孩子在自由平和的成長環境中養成自主選擇能力、自我修復能力以及自我辨別能力。
那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主選擇的習慣呢?
1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選擇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曾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
研究者們將孩子隨機分成兩組畫畫。
第一組孩子可以從3支畫筆中選1支,第二組則可以從24支中選1支。
結果第2組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一組孩子畫的糟糕得多。
隨後,研究者們讓孩子們從中選一支自己最喜歡的筆,接著再試著說服孩子們放棄這支筆選擇另一樣禮物,
結果第二組的孩子更容易放棄他們所選擇的筆。
因此,施瓦茲教授認為:選項少的孩子不僅更專注於繪畫,而且更容易堅持他們最初得到的東西。
2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
很多父母不放權給孩子自主選擇,就是因為對孩子沒有信心。
害怕他們會做錯事,害怕他們會走上歧途,也就導致了孩子對自己也沒有信心。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想法。
可以給孩子自己的建議,幫助TA分析可能的結果,但不要直接干預決定。
3學會欣賞孩子的選擇
不要再持有「我的想法就是對的,不同意我的就是錯的」「我是為你好,不按我的來就是錯的」這樣的思維模式。
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請耐心地陪他一起慢慢獲取生活的體驗,允許孩子「慢點」長大。
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的那樣:「家長越平和,孩子越聽話;家長變弱些,孩子就開始強大;家長收斂起來,孩子的格局才能變大。」
就像當一顆麥粒已經具備了成為一頭麥穗的所有要素。我們就只需要安心去澆水,鋤草,滅蟲,而不需要精細地安排這粒種子何時出苗,何時開花。
讓孩子明白,人這一生,選擇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已勝過萬千道理。
必須承認,《冰雪奇緣2》所講述探討的主題變得更龐大、抽象和沉重了。
如果說,《冰雪奇緣》是從少年到成年的長大,是稍稍有些反傳統的快樂童話;《冰雪奇緣2》是成年後經歷風雨變得成熟,是在童話基礎上賦予神話色彩的史詩。
希望我們能像艾莎和安娜那樣,選擇好方向,堅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