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最幸福的瞬間,可能就是喂奶時,看著寶寶咕嘟咕嘟地大口喝奶吧。可是有時候,剛把喝完奶的寶寶放到床上,他就把喝下去的奶全吐出來了。
小樣有一次正好是平躺的姿勢,吐的滿臉都是,把他自己都嚇哭了。我看著是既心疼,又著急。
你一定想問,「寶寶吐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會不會影響生長發育,要去看醫生嗎?」
這個答案還真不一定,我們一起往下看,小樣媽一個一個來回答。
01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對大部分嬰兒來說,吐奶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和他們胃部的生理結構有關。
我們成年人的胃是相對垂直的,食物能夠從上往下運送,不容易逆流。
小寶寶的胃卻是呈水平位的,相對比較淺。胃的進口,也就是連接食管的部位賁門比較鬆弛,胃的出口,連接小腸的部位幽門又比較緊張。
這樣的結構導致寶寶吃得太飽,或者胃部壓力大時,奶就容易從進口,也就是食道流出,於是就造成了吐奶的現象。
雖然吐奶看起來很可怕,但在出生後的前3個月,大約一半的寶寶都會經歷吐奶。隨著月齡的增加,胃部漸漸發育完善,寶寶吐奶的次數就會減少。
02 哪些原因會導致吐奶?
當寶寶吃的太飽,喝奶的時候喝進太多空氣,哭鬧,咳嗽時,都容易增加胃部的壓力,導致吐奶。
另外,當寶寶對食物不耐受,或者有器質性病變時,也可能會引發嘔吐,導致吐奶。不過這和正常的吐奶不太一樣,後面會給大家詳細解釋。
03 如何減少正常的吐奶?
對於正常的吐奶,除了等待寶寶長大,讓食道和胃之間的肌肉發育成熟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喂養方式,減少吐奶的發生。
1、喂奶的時候保持直立。
儘量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喝奶。喝完後,讓寶寶保持直立20-30分鐘,但是不要馬上逗他,或者玩舉高高之類的遊戲。
2、不要等寶寶很餓了才喂奶。
那樣寶寶會喝得太急,把空氣吸進胃裡,奶就容易跟著空氣一起吐出來。
3、選擇合適的奶嘴。
如果是用奶瓶喂寶寶的話,注意奶嘴上的孔要大小合適。
孔太大,奶的流速太快,寶寶容易嗆到。孔太小,寶寶會吸得很用力,也容易吞進太多空氣,引起脹氣或吐奶。
另外喂奶時,奶嘴裡要充滿奶液,避免寶寶吸入空氣。
4、不要過度喂養。
有時候,為了讓寶寶多喝點奶,長得胖一些,我們會不顧寶寶發出的信號,強迫他喝完奶瓶里的奶。
當寶寶停止吮吸,吐出奶頭或奶嘴,或者把頭偏向一邊,都說明他已經喝飽了。繼續喂奶的話,寶寶的胃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奶量,就容易把奶吐出來,反而白辛苦。
所以要尊重寶寶對饑飽的感受,不要過度喂養。
5、喂奶的時候要保持平靜。
不要有太多的刺激,避免讓寶寶分心。寶寶太興奮、鬧騰,或者一邊哭鬧一邊喝奶,都容易發生吐奶的情況。
6、增加拍嗝的次數。
親喂的時候,我們可以喂完一邊乳房,給寶寶拍一下嗝。如果是瓶喂,可以每3-5分鐘給寶寶拍一次嗝,喝完後記得要豎抱20-30分鐘哦。
7、喝完奶後,讓寶寶仰臥睡覺。
可以用硬物把一側的嬰兒床墊高一些,讓寶寶平躺時,頭部高於胃部。
但是不要用枕頭把寶寶的頭部墊高,不僅會影響脊柱的發育,還可能會引起窒息。
04 寶寶經常吐奶,會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這是很多媽媽都會擔心的問題。事實上,正常的吐奶並不會導致寶寶吃不飽,營養不良。
我們可以觀察寶寶體重增長的情況。只要寶寶看起來沒什麼不舒服,精神狀況良好,並且體重也在穩定地增加,就不用擔心。
05 什麼樣的吐奶要引起重視?
如果寶寶出現下面這些情況,就要引起重視,帶他去看兒科醫生了。
體重一直沒有增加;
經常吐奶,或者吐得很厲害,呈噴射性的嘔吐;
拒絕喝奶;
吐出的不是白色的奶,而是綠色、黃色的液體,甚至有血液;
大便中有血;
在6個月或更大時候開始吐奶,或者超過1歲,還有吐奶的情況;
每天哭很長時間,非常煩躁;
出現發燒;
咳嗽、喘息、呼吸困難。
06 食物不耐受引發的嘔吐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兩種類型的嘔吐,有時可能會錯當成吐奶。
一種是食物不耐受引發的嘔吐,常發生於寶寶開始加輔食後。比如給寶寶加蛋黃,之後出現了好幾次嘔吐,吐完後就一切正常了。
這其實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寶寶的腸胃消化不了某類食物,就會通過嘔吐的方式把食物排出體外。
這種嘔吐並不用太擔心。我們可以留意一下寶寶是否進食了牛奶、雞蛋、堅果、海鮮等食物。如果有的話,就隔一段時間再給寶寶少量進食這種食物。
出現這種嘔吐時,寶寶的胃口、體重增長應該不受影響。特別注意,牛奶要等寶寶1歲以後才可以喝哦。
07 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嘔吐
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腸套疊、腸梗阻等疾病引起的嘔吐。
這種嘔吐會比較頻繁,吐的時候呈噴射性,也就是吐得比較遠,並且還會伴有其他的症狀,如體重不增加、脫水、發燒、精神差等。
當寶寶吐奶表現出異樣的情況,即使用了前面的7種辦法,豎著喂奶,增加拍嗝次數等,也都沒辦法緩解。這種時候就要馬上帶寶寶去醫院,尋找導致嘔吐的真正原因了。
總的來說,吐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寶寶胃口好,精神好,媽媽們就不用太擔心,等他慢慢長大就好啦。
我是小樣媽,一個愛較真、愛學習的學霸媽媽。
歡迎加入我的早教遊戲圈,每天1個早教遊戲,幫孩子開發大腦,培養「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