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記敘文別只顧著積累素材,先學會運用這四種結構吧。

2020-09-16   啟達初中

原標題:寫記敘文別只顧著積累素材,先學會運用這四種結構吧。

記敘文是初中寫作的主要文體之一。「新課標」明確要求:「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然而,很多同學在寫記敘文作文時,只知道將大量生活素材運用到文章的內容中去,從而忽略了文章結構上的連貫和完整,使得主題表達不夠深刻等導致丟分。對於這些同學來說,怎樣才能提高記敘文寫作的分數呢?下面的四種記敘文的結構可以幫到大家。

一、時序順進式

即選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斷按時序進程進行描寫,其內容層次依次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情節。

其模式如下:開頭(引出故事)故事主體(對人物或事物主體進行細緻刻畫)結尾(議論點題)。

鵝與貓的決鬥(提要)
去年秋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目睹了一場罕見的鵝與貓的決鬥。那驚心動魄的場面至今使我難以忘懷。 (開頭:引出故事。「罕見」「驚心動魄」「難以忘懷」點出故事特點,吸引讀者。)
那天一我剛放學回家,輕輕推開院門,只見一隻母鵝警惕地瞪著一隻野貓。剛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鵝在母鵝的身後驚恐地圍成一堆。地上散布著一些白色的鵝毛。顯然,鵝貓決鬥已經開始一會了。突然,母鵝伸長脖子,壓低鵝頭,緊貼地面,像離弦之箭一樣沖了過去,將漫不經心地盯著小鵝的野貓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貓毛被母鵝摔在地。野貓一個翻滾從地上躍起,翹起鬍子,雙目圓瞪……(描寫具體決鬥過程)。母鵝艱難地抵擋著野貓的攻擊,笨拙的身體成了幼鵝的掩體。 (故事主體部分:描寫鵝貓決鬥的情景,突出母鵝捨身護幼的精神,為結尾的議論做準備。)
我被母鵝這種偉大的母愛感動了,趕緊轟開了野貓。精疲力竭的母鵝趴在地上,用翅膀護住幼鵝。我來到母鵝身旁,輕輕地撫摸著它,安慰著它:一股暖流從我心中冉冉升起…… (結尾:扣住「母愛」描寫自己的感受或發表議論,深化文章主題。)

二、平列展開式

選取不同角度的幾個生活片斷或將同一內容的幾個側面在同一層面上平列展開,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其基本模式是:

看風箏(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廣場玩。秋高氣爽,正是放風箏的好季節。各種各樣的風箏點綴在一望無垠的藍天上,煞是美麗。 (開頭:引出材料,交待時間、季節、事由,突出「美麗」)
材料:這邊是一位快樂的老者在放「豬八戒吃西瓜」。…… (具體描寫)
材料:那邊是兩個小姑娘在放「蜻蜓戲水」。…… (具體描寫)(開頭與材料要有簡單的語言過渡)
材料:另一邊是一位年輕的父親帶著一位機靈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們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煩,正在請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過去…… (具體描寫) (開頭與材料要有簡單的語言過渡)
(主體部分描寫放風箏的幾個片斷。要注重細節描寫和材料變化)
放風箏是一個看上去簡單而有趣的遊戲,然而卻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哲理。……
(結尾: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議論,深化文章主題。)

也可以採用小標題法(或直接以一、二、三區分各材料):

孝敬父母在點點滴滴中
春雨淅瀝的清晨,我為爸爸撐起一方無雨的晴空;流星飛逝的夏夜,我為媽媽許下一個美好的心愿;秋蟲呢喃的黃昏,我為媽媽送去一縷幽香;雪花紛飛的午後,我為爸爸寄去一件禦寒的棉衣……
窗外,春雨淅淅瀝瀝,窗內,我潸然淚下:剛過新年,爸爸卻又要外出打工了。當爸爸拎著大包小包來向我道別時,我忙抹去了淚水,找來一把雨傘,「爸,我送你。」爸爸搖搖頭,我急了:「外面下雨,淋濕了受涼了感冒了,誰照顧你啊?」爸爸無語。我撐起傘,擁著爸爸的肩,走入雨中。一路上,我儘量踮起腳,將傘向爸爸那邊傾斜,我要為爸爸撐起一方無雨的晴空。雨水淋濕了我的左肩,可我的心裡卻是暖洋洋的。
媽媽獨自坐在院中,暗自垂淚。媽媽下崗了,怎能不傷心呢?我悄悄走過去,依偎在她身邊,用紙巾輕輕擦拭渡過她臉龐的淚水。我知道,一切語言都是蒼白,我能做的是陪她一起流淚。凝望星空,有流星劃破夏夜的寂靜,我在心中許下心愿:願媽媽不再傷心,不再流淚!
晚霞滿天,秋蟲呢喃,我扶著媽媽走在鄉間小路上。忽然一陣涼風吹來,媽媽打了個寒顫。我忙脫下外套,披在媽媽身上。一股幽香飄來,循香望去,桂花!媽媽說:「好香啊!」我踮起腳,摘了一串,插在媽媽發間。那一刻,我驀然發現,媽媽的秀髮中竟有了根根白髮,媽媽的眼角竟密布了魚尾紋,媽媽的腰身已不再婀娜,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啊!我的心痛了,緊緊擁著媽媽:媽媽,你的前半生我無法參與,我要用一份孝心與你的後半生如影隨形。
雪花紛飛,在外地找工的爸爸一定很涼了。我匆匆吃過午飯,翻找出一件厚厚的棉衣,冒著風雪,起了十幾里的山路,為爸爸寄去了愛的溫暖。我相信:有這份孝心相伴,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孝敬父母其實很簡單,孝心就在點點滴滴中:孝心是一把雨傘,孝心是一個心愿,孝心是一串桂花,孝心是一件棉衣……

三、對比映照式

選取有顯著差異的兩組內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對的兩個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進行反襯式組合。其基本模式為:

說明:行文時一定要寫出對比點,為議論、抒情做準備。至於先寫正面材料還是先寫反面材料則視作者的構思和材料特點而定。

我的母親(提要)
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兒行千里母擔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從俗語到古詩,歌頌這一偉大主題的名言名句多不勝數,而且膾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親的女兒。我曾經憎恨我的母親,堅決地否定母愛。 (開頭以對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讀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學。母親堅決反對我上高中……
(描寫我與母親的衝突或父親與母親的衝突及我的心理活動)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親,甚至很少回家。每當我從母親的眼中讀出痛苦與無奈時,我心中甚至生出一絲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錯了!大錯特錯! (以上兩段過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點15分。一個讓我刻骨銘心的日子,一個讓我終身愧疚的日子,一個讓我謝天謝地的日子。因為從那一刻起,我讀懂了我的母親,終結了可能的終身遺憾。
5月15日,學校難得地放了一天假,讓我們回家和父母商量填報志願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親說了,父親沒說什麼。晚上是照例的看書。11點15分,我去客廳喝水,經過父母的房間,無意中聽到了一段對話…… (描寫對話內容)
(對比材料要寫得震撼人心,方能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
我如遭雷擊一般立在飲水機旁。我的腦中一片空白。只覺得天旋地轉,客廳里的家具像在空氣中飄浮起來一樣。忽然,「砰」的一聲,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著飲水機,總算沒有倒下。母親從房間裡衝出來抱住我,拚命地問我「怎麼了」。「沒事,媽媽——」我大叫一聲,緊緊地抱住母親,恨不得鑽進母親懷裡。
母愛,是偉大的。沒錯!
(結尾:著力描寫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議論或抒情破壞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圍。若描寫不到位,則可增加抒情或議論。)

四、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維可以超越時空的特點,以某一物象為線索,將描寫的內容通過插入、回憶、倒放等方式串聯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操作的關鍵是選好串聯的物象,並圍繞一個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為:

開頭(交待物象,引出材料)發展(引出材料)高潮(引出材料……)結尾抒情、議論)

鋼筆人生
走進考場,我首先將一個精緻的鋼筆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著它,我思維的野馬在記憶的原野上奔馳……
以前,媽媽經常自豪地向親朋好友炫耀,說我「抓周」的時候抓的就是鋼筆。從此,父母對我的前程便充滿了憧憬。「鋼筆」便註定與我的一生結下淵緣。 (交待物象及與「我」的人生關係,是故事的開頭)
帶著幸福的憧憬,父母親高興了好多年。從幼兒園到小學,我的成績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還算不錯。我還會時不時地抓著鋼筆做刻苦學習狀,引得父母那帶點虛榮的希冀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
進入小(五),我開始恨鋼筆了。因為像山一樣的作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鋼筆不再給我帶來快樂。我的成績隨著小學畢業的臨近而從優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謝《九年義務教育法》讓我順利地進入初中。然而成績卻絲毫沒有起色。為了我,父母的爭吵愈來愈多、愈演愈烈:那種傷心明明是看著一位神童毀滅或天才墮落的傷心。我無暇顧及父母的傷心,因為我正沉迷於網絡遊戲之中。網絡遊戲可比鋼筆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過去了。我雖然沒有壞到哪裡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驕傲的「神童」。其間,我常常不自覺地用精彩的遊戲鏡頭驅趕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時候都會給我買一支精緻的高級鋼筆——它們正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父親略顯空蕩的書架上。但我卻不敢正眼看它們,甚至儘量不去父親的書房。
在父親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擇校生」的身份走進了一所「全封閉管理」的學校。「全封閉管理」,這意味著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愛的網絡遊戲幽會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對遊戲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癮一樣難以控制。更為惱人的是,班主任是個語文老師,要我們用鋼筆書寫,還說出了一大堆理由——雖然我一句也沒記住。
然而,改變我的也是一支鋼筆。 (注意這一段轉折性過渡)
那應該是開學後一個多月了。對陌生環境的新鮮慢慢散去,壓抑在心底的頑劣就冒出來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樣,應該不難騙倒他吧!我隨便編了個理由去請假,他卻隨手就給我簽了字。第二天,我按時回了校,卻因為通宵熬夜實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語文課我都聽得「搖頭晃腦」。晚自修放學的時候,老師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訂了「低調」應對的策略。但老師的話卻讓我大吃一驚。「你昨晚去網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歡電腦,很好。我拜你為師,以後犯癮了就去我家上。」他語氣平和得讓我感覺像是在布置一場陰謀。接著他掏出一個精美的盒子遞給我。「這是我的拜師禮物,因為你是全班唯一還在用原子筆的人。」我的小聰明讓我根本來不及反應,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熱流迅速傳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頭,想說什麼時,老師已經不見了。
那一晚,我又沒睡。但第二天卻精神飽滿!
誰說毒癮戒不掉呢?只是人們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發展和高潮要寫得跌宕起伏,儘量減少繁瑣的敘述,突出感人的細節)
三年過去了,我的學習成績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玩遊戲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師送給我的鋼筆,我要用這支筆換一張中山大學的通知書送給我的老師。明天,我還要用這支筆創造更多的財富送給社會。
鋼筆,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結尾要鏗鏘有力,寓意深刻,還要注意照應開頭)

結語:

記敘文的結構模式相對而言變化較多,運用時可以使用單一的某種模式,也可以將其中的兩種或幾種合併使用。但不管如何變化都會遵循如下規律:

開頭(引出材料)主體(具體描寫,用生動的細節突出某種特點)結尾(適當抒情或議論點題)。必須注意的是:段與段之間、材料與材料之間要有過渡,結尾要照應。熟練地掌握這些基本模式對快速構思和行文無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