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交所公告顯示,第二批科創板新股:柏楚電子(688188)、晶晨股份(688099)將於明日(8月8日)正式上市交易。
距離第一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敲鑼上市交易的盛況,剛剛過去17日,上市首日展現出的超強賺錢效應,仍舊記憶猶新。
單日最高漲幅超520%,25隻新股首日平均的漲幅高達140%;
中一簽安集科技(688019)新股,首日最多可大賺超10萬元;
上市當日,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共誕生了117位億萬富豪;
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背後的200家VC/PE機構亦賺得盆滿缽滿,最高浮盈高達5700%;
......
這一切,無疑給明日即將上市的2隻科創板新股,確立了對標的旗幟。同時,明日上市的第二批企業數量僅2家,相比第一批更為稀缺。
明日,為柏楚電子、晶晨股份上市的第一天,將不設漲跌幅限制,是否能再次上演第一批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輝煌呢?
科創板發行價最高的新股,來了
眾所周知,新股發行價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打新」盈利的高低。
明日上市的柏楚電子(688188)的發行價高達68.58元/股,是所有上市的科創板新股中發行價最高的一隻。
以安集科技為例 ,上市首日盤中最高漲幅為520%,當天收盤,漲幅仍高達400%。
以柏楚電子(688188)的超高發行價,中一簽對應市值達34290元,若上市首日同樣大漲400%,那麼中一簽浮盈可達超13萬元。
以第一批25隻新股首日的平均漲幅140%計算,中一簽柏楚電子的盈利亦可達到4.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柏楚電子不僅刷新了發行價的最高紀錄。同時,其IPO將超募資金高達8.8億元,也刷新了科創板紀錄。
Wind數據顯示,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中,有21家企業獲得超募,募資總額較最初計劃增加了近60億元,此前,南微醫學以8.55億元的超募額成為首批公司中的「超募王」。
不過,「超募王」的紀錄,已經被柏楚電子打破。
從發行價、超募資金的情況來看,網下機構投資者對柏楚電子的追捧熱情不可謂不高漲。
柏楚電子:從校園創業到上市敲鐘
柏楚電子,成立於2007年,是由上海交大的5位在校大學生分別出資6萬、1萬、1萬、1、1萬元的創業項目,獲得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基金的10萬元支持,2009年再度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的支持。
僅僅憑藉著國家創新基金的支持,經過12年的創業歷程,柏楚電子已走到了資本市場的門口,這在科創板已上市企業中並不多見。
上市前夕,柏楚電子的股東均是自然人,創立之初的五位「元老」,分別位列前五大股東,達成一致行動協議,系公司的實控人。而其他6位個人股東,均是企業高管,因股權激勵而獲得柏楚電子股份。
明日科創板敲鐘上市,柏楚電子又將誕生11位億萬富翁:
據招股書顯示,柏楚電子是一家從事雷射切割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其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1.22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2.4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41.67%;凈利潤由7517萬元上升至1.3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6.12%。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柏楚電子已成為中低功率雷射切割系統領域的龍頭供應商,柏楚電子、維宏股份、奧森迪科產生的雷射運動系統合計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約為90%。
據IHS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運動控制系統的市場總額規模達到112.8億美元,預計2017年至2021年,全球運動控制市場規模將保持4.4%的復合增長率。
2016年我國運動控制市場規模達到62.46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90億元,預計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56%。
但,在高功率雷射切割控制系統領域中,國際廠商(如德國倍福、德國PA、西門子)是中國市場上的主導者,而國產雷射運動控制系統僅占10%的市場份額,幾乎由柏楚電子全部占有。
然而,國內高功率雷射切割市場目前仍基本由進口壟斷,面對技術成熟價格適宜進口產品,如柏楚電子無法研發出具有競爭力的高功率產品,則將面臨一定的市場開拓風險。
也意味著,柏楚電子的自留地:中低功率雷射切割控制系統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向上搏擊國際巨頭則挑戰重重。
正面臨「前有猛虎,後有追兵」的境遇下,柏楚電子等來了科創板的歷史機遇,其此次IPO計劃募資8.5億元,重點便是猛攻高功率雷射控制領域。
其中,總線雷射切割系統智能化升級項目擬投入3.1億,用於提高高功率雷射控制系統的生產能力與產品種類,助力公司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搶占3大國際巨頭的市場份額。
又一隻晶片股,即將登陸科創板
明日(8月8日)與柏楚電子一同上市的還有一隻晶片股:晶晨股份(688099),其發行價為38.5元/股,對應的市盈率高達56.02倍,對應市值為158.28億元。
早在1995年,從美國矽谷辭職的 John Zhong(中文名:鍾培峰)在美國加州設立了晶晨股份的前身晶晨半導體,一直專注於多媒體音視頻終端SoC晶片的研發、設計。
2003年,鍾培峰看到了國內晶片市場的商機,決定回國創業。
報告期內,智能機頂盒晶片、AI音視頻系統晶片2大業務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17.64%、586.71%,且占主營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招股書顯示,晶晨股份主營業務為多媒體智能終端SoC晶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晶片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機頂盒、智能電視和AI音視頻系統終端等科技前沿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晶晨半導體是國內智能電視晶片/OTT晶片龍頭廠商。2018年的OTT晶片出貨量為5294萬顆,在國內OTT機頂盒零售市場以63%的占有率,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產品方案已被小米、阿里巴巴、Google、Amazon 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採用。
在智能電視晶片領域,TCL、創維、小米作為晶晨股份的戰略性股東,與其深度綁定發展利益。
此外,晶晨股份的研發能力突出,近 3 年研發費用占比均超 15%,核心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全格式視頻解碼處理技術和全格式音頻解碼處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2 納米技術製造工藝位於國內領先水平。
明日「盛宴」的最大贏家
明日柏楚電子、晶晨股份的上市「盛宴」之下,2家企業背後的PE/VC機構、創始團隊無疑是最大的人生贏家。
與柏楚電子不同的是,晶晨股份(688099)在創業過程中,曾多次以增資、股權轉讓等方式進行融資。
2015年10月27日,創維集團、TCL戰略入股晶晨股份,分別投資1160萬元、208萬元便獲得11.29%、2.03%的股權比例,股改之後,合計每股成本僅0.28元。
此後,2015-2017年,晶晨股份又接連獲得凱澄投資、紅馬投資集團、中域資本、華登國際4家PE機構的戰略投資,投資成本亦非常低。
2018年11月,小米也投資入股晶晨股份,小米集糰子公司People Better以2509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晶晨半導體3.51%的股份,每股價格為1.93美元。
多輪資本運作後,經過2018年12月最後一次融資,晶晨股份的估值約為62億元。而以明日發行價計算,晶晨股份的總市值已高達158.28億元,較最後一輪融資增長155%。
意味著,所有參與晶晨股份融資的PE/VC機構全數獲益,且盈利非常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