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談判結果出爐:新增70個藥品,降價60%,進口藥開出「全球最低價」

2019-11-29   南方周末

參與此次談判的150個藥品中,共有97個談判成功,包括22個抗癌藥、14個慢性病用藥、7個罕見病用藥和4種兒童用藥。

119個新增藥品談成了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都開出了「平民價」。

談判專家:「我的手環會監測健康狀況,全天都是壓力紅標,11個小時高壓狀態,幾毛幾分的價格都要砍。」

對於有6種產品競爭激烈的C肝(1b型)治療用藥,採用了全新的「競爭性談判」,即不設定最低價,由企業各自報價,按報價由低到高確定入選品種。

2019年11月28日,醫保談判准入藥品名單公布,97個品種入圍,新增藥品平均降價六成。 (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患者、醫生、藥企多方翹首以盼的最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准入藥品名單,終於在2019年11月28日上午正式公布。

10點一過,骨髓纖維化患者的救命藥「蘆可替尼」將降價進入醫保的好消息,就在患者群里「炸開」。類似的喜訊,也陸續傳到C肝、糖尿病、肺動脈高壓、多發性硬化症等患者群體當中。各企業也紛紛在第一時間發出了藥品入圍的喜訊。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消息,參與此次談判的150個藥品中,包括119個新增談判藥品和31個續約談判藥品,共有97個談判成功。119個新增藥品談成了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

談判藥品所覆蓋的,包括癌症、慢性病(包括糖尿病、B肝、風濕性關節炎)、耐多藥結核、心腦血管疾病、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且多為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相對較貴的藥品。

為優化醫保目錄藥品結構,降低患者用藥負擔,鼓勵更多創新藥以全球最低價格進入中國醫保,11月11日-13日,國家醫保局與七十餘家藥企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閉門殺價」。

「我們要求企業,進口藥品必須給出全球最低價,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都開出了『平民價』。」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保守估計,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患者個人負擔水平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降至5%以下。

本次談判藥品的協議有效期為2年,新版目錄擬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降價有多猛?

此次談判成功的藥品絕大多數都是近年來上市的新藥,12個國產重大創新藥品談成了8個,其中很多都是2018年才獲批上市的。用於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貧血治療的羅沙司他,甚至2018年12月才獲批上市。這些新上市的藥品被迅速納入目錄,釋放出高層支持創新藥的明確信號。

作為抗癌藥領域的「明星」,PD-1抑制劑能否進入醫保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按照2018年12月31日以前經國家藥監局批准註冊上市的要求,符合此次醫保談判條件的企業有4家——百時美施貴寶的歐狄沃(俗稱「O藥」)、默沙東的可瑞達(俗稱「K藥」),國產君實生物的拓益和信達生物的達伯舒。

最終,只有信達生物的達伯舒以2843元 (10ml:100mg/瓶)的價格談判成功,價格降幅高達63.73%。但僅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

有研報認為,企業方面有多種考慮,比如K藥主要考慮到後續新適應證陸續在國內獲批,若此次大降價,其後續醫保談判續約仍面臨降價壓力,因此不會出現極端殺價行為。

的確,未能就價格達成一致是談判失敗的主要因素。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發布會上表示,明年的藥品談判中關於PD-1的談判也會是重要的一方面,市場競爭越充分,價格越合理。

「藥王」修樂美降價59%,以1290元/支的價格挺進醫保。自2002年上市至今,修樂美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球暢銷藥物榜首。但此前,由於沒有進入醫保,國內患者以自費為主,以風濕性關節炎為例,患者1-2周注射一次,一年花費高達20萬元,這也限制了其在中國區的銷量。

三種C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對於4個未續約成功藥品及其他未談判成功的藥品,熊先軍表示,醫保目錄是一個動態調整的機制,根據條件變化,有進有出,此次未入圍藥品未來還有機會。

「再降4分錢吧」

公開在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准入藥品名單上的藥品及價格已是精準的鉛墨,但對患者來說,可能意味著度量生命的真金白銀。

「既要考慮群眾期待和基金承受能力,又要考慮藥品企業生存利益和研發成本,如何選取平衡點、達到供求雙方的標準,我們深感千斤重擔。每一分錢都是我們爭取的焦點。」參與談判的專家代表、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劉宏亮說。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藥物經濟學專家胡善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家醫保局召集了36位來自全國醫學和藥科大學、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專家,用20天時間,對150個談判藥物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審——根據藥品的臨床效果、市場規模、國際參考價格等等因素,將對藥品的「底價」建議提供給國家醫保局與相關藥企。

2019年11月11日,藥價談判在北京低調展開,5個專家組用3天時間對150個品種進行現場准入談判。每個專家組由5名專家組成,他們此前都曾參加過國家或省市級藥品談判,有著豐富的談判經驗。

為保公正,談判採用「雙盲」模式,前來談判的企業不知道要面對哪些專家,而專家組每天隨機抽取談判間,進了談判間才知道所談品種,談判時才知道藥品的醫保底價。

劉宏亮說,他所在的小組平均每天進行10餘個品種的談判,「我的手環會監測健康狀況,全天都是壓力紅標,11個小時高壓狀態,真是幾毛幾分的價格都要砍」。

新版醫保目錄將於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多款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IC Photo/圖)

央視的一段視頻,記錄下了糖尿病新藥達格列凈片的「靈魂砍價」過程。

「其他客套話我就不講了。」甫一落座,藥企阿斯利康的首席准入談判官黃彬便開門見山,給出了第一輪報價5.62元/片。

此次醫保談判中,大多數品種採取的是「比價磋商」的談判方式,即國家醫保局先確定醫保支付預期價,企業報價兩次,若兩次報價均超過預期價的15%,直接出局。談判組成員最主要任務就是引導企業報出誠意價格,並通過磋商談判促使企業最終報價不高於事先確定的醫保支付預期價格。而企業一方也因有前期的充分溝通基礎,能夠進行客觀理性報價。

當被告知第一輪報價不在預期價格範圍內,阿斯利康的談判代表馬上快速調整報價。第二輪報價為4.72元/片,進入到15%的範圍。

企業面對的談判專家,包括了浙江省醫保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等5人。「中國市場這麼大,我覺得你們還有降價空間」,「國家談判好處很多,你還是應該拿出儘可能的誠意,再往下調調」,「4.4元4太多,難聽,再降4分錢吧」……

砍價精確到元角分,堪比菜場買菜。其間藥企談判代表多次離席,電話向CEO申請價格授權,經過4次砍價,最後以4.36元/片達成一致。

首次啟用「競爭性談判」

福建省藥械聯合採購中心林崧作為專家代表也參與了談判,他抽到的這組談判的藥品主要涉及腫瘤靶向藥物、罕見病藥物(包括治療肺動脈高壓、多發性硬化症等罕見病的藥品)以及C肝(1b型)治療用藥和部分慢病用藥。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有6種產品競爭激烈的C肝(1b型)治療用藥,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談判方式——競爭性談判,即不設定最低價,讓企業各自報價,按報價由低往高確定入選品種。C肝也是此次醫保談判中,唯一採用「競爭性談判」的。

「參與談判的6個C肝藥普遍療效顯著,但是價格昂貴,每個療程費用高的超過5萬,完全常規准入和談判難以使企業價格降到合理範圍。」熊先軍在接受南方周末等媒體採訪時解釋。

此外,這類藥物「性價比」高。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介紹,C肝1b型是C肝最常見的一種亞型之一,雖然該病發病嚴重,但現有的藥物具有「服用方便、療程較短、安全有效、治癒率高」的特點。

在談判現場,企業直接測算報價,國家醫保局最終選擇2家作為中標企業進入目錄,同時承諾2年內不納入新的同類藥品。

最終,外資藥企默沙東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商品名擇必達)、吉列德研發的來迪派韋索磷布韋(商品名夏帆寧)、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商品名丙通沙)三款C肝藥納入醫保,降幅平均在85%以上。

這是C肝特效藥首次納入國家醫保,彌補了國家醫保目錄慢性C型肝炎藥品領域的空白。

另兩家參與談判的企業艾伯維和歌禮製藥出局。消息公布後,港股歌禮製藥跌幅近25%。

40%產品簽訂藥價保密協議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在國家醫保局公布的談判結果中,有很多藥物並未公開談判的價格結果。

比如治療骨髓纖維化的磷酸蘆可替尼,成交價格就沒有對社會公開,這在病友群里引發了一片爭議與猜測,「藥價為啥不公開?如果降價後贈藥項目停止,還能不能吃得起?」

磷酸蘆可替尼是2018年國家抗癌藥談判中,唯一失敗的產品。諾華腫瘤(中國)市場准入部負責人鄧閱昕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前公司就聽到了患者對於蘆可替尼進醫保的強烈呼聲。「去年很遺憾沒談成,今年我們與總部多輪深入溝通,在今年給出了非常有誠意的全球最低價,絕對是會讓患者滿意的一個降幅。」

熊先軍在發布會上表示,未公開價格的藥品在40%左右,「這是因為醫保局與部分藥企簽訂了價格保密協議,不做公開發布,但很快各地的醫保部門、醫院都會知道這個價格,請患者相信,肯定會看到藥價大幅度降低。」

而對於企業申請價格保密的原因,鄧閱昕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很多國家都有價格保密政策。跨國藥企的藥品定價需要考慮全球市場,總部擔心中國市場的全球最低價影響他國市場,所以申請了價格保密,這樣既能讓中國患者用上低價藥,又不會對藥品在國際市場造成價格衝擊。

「而談到去年談判失敗、今年成功的原因,鄧閱昕認為,企業需要提供深入、紮實的價值證據,與國家醫保局進行深入、全面的溝通,雙方共同努力才能達成結果。「這兩年國家醫保局對以價換量傳遞了非常積極的信號,讓總部對中國市場也更有信心了。」

熊先軍提到,藥價談判只是第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抓好談判藥品目錄的貫徹落實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得將談判藥品調出目錄或調整限定支付範圍。同時也要指導各地做好調出藥品,特別是2017年談判准入、在本次談判中未能續約藥品的替代銜接工作,合理保障群眾用藥連續性。

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