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主要責任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0-09-25     歲月的交錯

原標題:「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主要責任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李世民在擁立父親李淵起兵反隋的事業上起到了主要推動作用。李世民在父親起兵後至建立大唐王朝時,立下了顯赫戰功。大唐王朝建立,李淵即位後,冊封李建成為東宮太子,常駐宮內協助李淵處理政務,是文官之首。李世民被冊封為秦王,在外統領三軍,繼續征戰四方。

因戰功顯赫,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

《資治通鑑》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

太子李建成雖然可以在京師輔佐李淵處理事務,但由於李世民的功勞巨大,深受李淵的寵愛,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時常犯錯,而不得寵。李建成自知戰功和威望無法和李世民相比,心裡忌憚李世民對他的威脅,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起來對付李世民。李建成對李元吉許諾即位之後就冊封他為皇太弟,因此兩人抱成團開始排擠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主,他在得知兩個兄弟聯合起來對付他時也是非常的生氣,生氣歸生氣,他還是做好了和這兩個兄弟抗衡的準備。李世民得益於卓越的軍事才能,因屢立奇功,先後被封為司徒(三公之一)、尚書令(宰相級別)、中書令(宰相級別),最後還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諸王之上,僅次於李淵和李建成。

東宮勢力和秦王勢力的博弈逐漸升溫

東宮勢力和秦王府勢力的鬥爭,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白熱化,雖然雙方之間互有勝負,但局勢卻慢慢發展為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為首的東宮勢力占據優勢。李建成利用在朝中的優勢和在後宮對各嬪妃的賄賂,讓李淵打消了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念頭。

《舊唐書·元吉傳》「突厥郁射設屯軍河南圍烏城,……建成乃薦元吉代太宗督軍北討,仍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已益其府。」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公元626年6月29日),突厥郁射設帶領數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南,包圍了烏城。李世民第一時間請奏前去拒敵,但太子李建成卻向李淵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統帥各路人馬北征以抗擊突厥入侵,李淵聽從了李建成的建議。

李元吉乘機向李淵請求讓秦王李世民的得力幹將秦叔寶、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等人到自己帳下效力隨同前往,還挑選李世民帳下的精銳士兵補充到自己的軍隊中,以增強自己軍隊的實力。李元吉抽調李世民的精兵強將實乃一妙招,既削弱了李世民的勢力,還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李世民連夜上奏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王晊帶給李世民一個萬分火急的壞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準備在昆明池餞行時,讓勇士在帳內把秦王殺死,上報就說秦王暴病而亡,然後再將秦王手下的大將悉數坑殺。李世民連忙召集長孫無忌等親信前來商量對策,原先李世民在眾人的勸說下還是猶豫不決,眾人以離去不再相助為要挾,才使得李世民下定決心,進行終極一搏。

《舊唐書·建成傳》「六月三日,(太宗)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因自陳曰『臣於兄弟無絲毫所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魂歸地下,實亦恥見諸賊。』高祖愕然,報曰『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史令傅奕再次觀測到太白金星出現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他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徵兆。」李淵把傅奕的密奏給李世民看,李世民乘機向李淵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後宮的嬪妃淫亂。並說他們兩人要殺自己,將要永遠離開父皇。李淵聽了李世民的訴說很是驚訝,責問他為何不來早說,他要在明天早朝問清楚這件事情。

張婕妤暗中探知了李世民的密奏內容大意,急忙給李建成通風報信。李建成連夜將李元吉召來商量此事,李元吉心中有鬼,原先並沒有同意第二天一早上朝的打算,但李建成認為宮中都是他們的人手,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去皇宮逼父親表態。但他們沒有料到地是在宮城北門玄武門的禁衛總領常何,原是太子親信卻已經被李世民策反。

兄弟反目成仇,最終李世民勝出

《舊唐書·太宗本紀》載,「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髙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叚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早上,李世民率領眾部下提前入朝,並且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情況有變,他們也在後面尾隨李世民入朝。當來到臨湖殿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發現情況不太對,就掉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和齊王府。

李世民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做賊心虛,他首先摘下弓把箭射向李世民,手忙腳亂的李元吉一連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拉弓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了。尉遲恭率領的騎兵也相繼趕到,他們用箭把李元吉射落於馬下,就在這個時候,李世民的馬受驚跑入旁邊的樹林中,李世民也被掀翻在地。

說時遲那時快,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箭準備要勒死李世民,尉遲恭一看這還了得,趕緊策馬狂奔過去,李元吉迫於尉遲恭的淫威趕緊往武德殿方向逃走,想要尋求父親李淵的庇護,這時尉遲恭大喝一聲,連發三箭把李元吉射殺。在整個玄武門之變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東宮和齊王的手下糾集兩千餘人前去為太子報仇,被尉遲恭等人殺退。

尉遲恭在外面稍微平靜後,就率領部下進入宮中,把事情的原委如竹筒倒豆子般全部和盤托出,說明李世民也是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李淵雖然也是很傷心,但他也看懂了眼前的局勢不再是他所掌控的了,對於尉遲恭所提出來的條件都答應了。他當即下令讓還剩唯一的兒子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後李淵宣布退位讓李世民登基即位。

觀景說

李世民登基後,是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虛心納諫,重用賢臣,對內實行賦稅改革,減輕老百姓負擔,實行休養生息的策略;對外開疆擴土,讓四鄰臣服,實現了各民族大融合。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大唐王朝走向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RW9wnQBeElxlkka6B5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