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江蘇省教育廳聯合南京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開始編研《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今年的《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已連續第三次公開出版,一起來看看其中的重點內容——
一、學位點布局不斷優化
自2015年開始實施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以來,我省高校的學位授權點增設數量均小於撤銷數量,近三年的增設數量均不超過撤銷數量的三分之二。
各高校在符合調整規範、確保授權質量的基礎上,主動撤銷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可能達不到合格評估標準的授權點,積極增列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色鮮明、發展潛能明顯、有利於結構優化的學位授權點。
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處處長、省學位辦主任楊樹兵介紹,江蘇既是高教大省,也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19.4萬在校研究生,數量位於全國第二。
報告對畢業研究生進行了跟蹤調查。
2018年江蘇省研究生就業率為96.1%,研究生平均月薪是6877元,且連續三屆穩步提高。
其中博士8873元,碩士6766元,70%以上的研究生月薪集中在3500—8000元。
什麼專業最「吃香」?
從學科門類看,就業率最高的是工學、其次是管理學和經濟學,就業率最低的是歷史學。
報告顯示,2018屆研究生在境內工作的占比為85.10%,其中,在境內工作占比最高的是南京審計大學,比例達到了97.44%,升學出境占比最高的是南京農業大學,自由職業和自主創業占比最高的均是南京藝術學院,應徵入伍占比最高的是徐州醫科大學。
從學科門類看,在境內工作占比最高的是經濟學,升學出境占比最高的是理學,自由職業和自主創業占比最高的均是藝術學。應徵入伍占比最高的是農學。
目前江蘇在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已達8.63萬人,占碩士生總數的53.07%。
2018年,江蘇省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約6.15萬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約2.57萬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約3.58萬人,分別較2017年增加1.42%和10.32%。
也就是說,碩士招生規模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增量上。
面向產業,學位專業招生規模也在不斷變化。
從學科專業招生結構來看,江蘇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有6個學科專業2018年的招生增幅超過15%,網絡安全增加230.61%,藝術學理論增加32.88%,基礎醫學增加27.44%,中醫學增加25.58%。降幅較高的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降低50%,地球物理學降低33.33%,農林經濟管理降低31.25%,天文學降低25%,地質學降低21.69%。
在專業學位碩士方面,招生增幅超過40%的包括,旅遊管理增加114.29%,工程管理增加72.27%,中藥學增加50%等。招生數明顯下降的有,建築學降低51.39%,城市規劃降低29.77%,翻譯降低9.51%。
什麼專業招生最多?工學類博士碩士規模最大
2018年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總人數為68960人,位列全國第二。
其中,工學類博士研究生和工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都是最大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位列前五的還有理學、醫學、農學和管理學。
碩士研究生招生最多的學科前五還有管理學、醫學、理學和教育學。
從博士研究生總招生數的增幅來看,常州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和江蘇師範大學由於招生基數小,增幅最大。碩士研究生總招生數增幅最大的是江蘇海洋大學。
學校課程與教學合理嗎?超7成研究生認可
今年6月,省學位辦委託南京大學汪霞課題組首次實施了全省範圍內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專項調查,本次調查的主題就是研究生課程與教學。
根據調查,「超過70%的研究生對於目前的課程設置、教師教學、課程收穫認可度較高;71.39%的研究生對自身的學習經歷滿意;75.74%的研究生對專業課程滿意。」
據悉,今年的報告還首次以「雙一流」高校為統計範疇,對全省31所研究生培養高校的生源進行了分析。
據統計,來自「雙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蘇高校研究生總招生數的37.77%。其中,碩士研究生「雙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雙一流」生源占比高達63.90%。
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2018年,江蘇出台了《關於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江蘇省研究生導師職業道德規範「十不准」》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今年我省出台研究生導師違反「十不准」情況報告制度,建立通報機制和追責機制,高素質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去年江蘇首次開展了「十佳研究生導師」和「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推選活動,推動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導師和導師團隊脫穎而出。
南京大學團隊對首次評選出的「十佳研究生導師」進行了分析,總結出優秀研究生導師的「四個特質」:以身作則的育人理念,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精益求精的指導方式,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三、深化研究生教育產教融合
一是實施研究生導師類產業教授選聘制度
從2010年開始,江蘇在國內率先開展產業教授(兼職)選聘工作,從省內企業選聘一批科技企業家,到江蘇高校擔任研究生導師。
目前,已遴選六批次共1711人次產業教授到省內30多所高校任職,涉及智能製造、信息、化工、金融、醫藥、農林等30多個領域,涉及 1081個企業,每年有6000多名研究生專業能力因此得到提升。
二是加強研究生工作站建設
研究生工作站是由高校與企事業單位聯合申請設立、出資建設,並引入高校研究生導師指導下的研究生團隊開展技術研發的平台。
三是拓展合作共建平台
今年,省教育廳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華為公司等多個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或大型企業簽訂了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五年,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將實施「集萃研究生培養計劃」,該院將按照碩士1萬元/年、博士3萬元/年、博士後5萬元/年的獎勵力度,參與培養600—1000名集萃博士(後)、6000—10000名集萃碩士研究生。
未來三年,華為公司將在江蘇優選高校開展「創智計劃」,支持高校開發不少於10門在線精品課程或教材,培養不少於1000名具有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的學生。
四、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一)提高生源質量
優質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今年的報告首次以「雙一流」高校為統計範疇,對全省31所研究生培養高校的生源進行了分析。
據統計,來自「雙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蘇高校研究生總招生數的37.77%。其中,碩士研究生「雙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雙一流」生源占比高達63.90%。
(二)加強研究生課程教學
今年6月,省學位辦委託南京大學首次實施了全省範圍內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專項調查,本次調查的主題就是研究生課程與教學。研究生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學術訓練的基礎,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
超過70%的研究生對於目前的課程設置、教師教學、課程收穫認可度較高;71.39%的研究生對自身的學習經歷滿意;75.74%的研究生對專業課程滿意。可見,我省高校研究生課程與教學的實施情況良好。
(三)嚴格把控出口質量
1. 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
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是省級層面把控研究生培養出口質量的主要工作。
2. 分流與淘汰
為認真落實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水平,保障學位授予質量,推動「學位擠水」,近年來江蘇積極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特別是推動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機制、時限終結機制和學術不端零容忍機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質量「出口關」。
2018年全省應屆畢業研究生按期畢業4.2萬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應屆畢業研究生按期畢業4.2萬人,但延期和分流淘汰的人數都增加了,其中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
南京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汪霞教授指出,研究生延期畢業並非中國的獨有現象。
延期畢業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只有57%的博士生在10年內拿到學位。我國博士生最多的培養年限為8年,目前按期畢業的博士生為66%—68%。博士生延期畢業的原因,有的是沒有研究成果、有的是導師指導不到位、有的則是學生主動延期以期產出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處處長、省學位辦主任楊樹兵透露,江蘇明年擬出台《江蘇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提出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攬子行動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QnwRm8BMH2_cNUgZ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