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李斌至暗時刻:裁員1200人,單季巨虧32億,市值兩天蒸發65億

2019-09-25     銳眼財經

昨天,蔚來汽車2019財年二季報出來了,單季度巨虧高達32.85億元,半年巨虧59億多。



然後,美股蔚來的股價就崩了,開盤半小時最大跌幅超過27%,創歷史新低,至昨天收盤仍跌超20%。按9月23日收盤後蔚來28.58億的市值計算,一夜之間市值跌去5.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1.09億。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天9月23日蔚來股價也是大跌超10%,據傳這與蔚來的裁員風波有關。早在8月22日,李斌就發內部信,確認在9月再裁員1200人,並表示蔚來後續將於年底前裁員7500人左右。

也就是說,蔚來在裁員風波後又巨虧,連續兩個交易日股價大跌超30%,市值更是蒸發9.1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就是65億元。

到此時,相信關於蔚來巨虧以及為什麼巨虧的消息已經很多了,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聊一個關於為什麼阿里巴巴沒有入股蔚來汽車的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一下蔚來汽車的投資人都有哪些?

蔚來汽背後站了半個網際網路江湖



這是截至目前蔚來汽車的主要股東,BAT三巨頭的騰訊赫赫在列,正在與厚朴資本聯手準備收購格力15%股權的高瓴資本也在。

事實上,在截至蔚來上市之前,蔚來汽車已經完成了4輪以上融資,投資方涵蓋了半個網際網路江湖:

易車網創始人李斌、京東創人劉強東、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騰訊、高瓴、順為、淡馬錫、紅杉、愉悅、聯想等近二十家知名企業及企業家。

以至於有人曾說,此次首次公開募股(IPO)更像是風險投資,而非公開市場投資。

至此,大家也能看到,蔚來的投資方包括了大半個網際網路江湖,連騰訊、京東、聯想都投資了,為何單單少了阿里?

為什麼阿里沒有入股蔚來汽車?

對於新能源汽車,由於現在政策的密集支持,也就說明了這個新市場可能是一個潛在大市場。作為萬億級市值公司的阿里不可能不參與,只是它沒有選擇蔚來汽車,而是選擇了小鵬汽車。



而阿里的死對頭,BAT的其餘兩家,騰訊投資了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而百度更是從一開始就執著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

由此網際網路三巨頭BAT在造車領域,又實現了三足鼎立之勢。

所以,為什麼阿里沒有投資蔚來就有答案了,因為阿里已經有小鵬汽車了,但筆者認為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應該還是來自阿里大股東軟銀方面。

2018年8月30日,突然有外媒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已決定不投資蔚來的IPO計劃。而在去年4月就有報道稱,軟銀曾考慮在蔚來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中購買價值約2億美元的股票。

軟銀對蔚來汽車這次態度的轉變,間接的也代表了阿里對蔚來的態度。阿里巴巴最新股東資料顯示,軟銀仍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25.90%。



阿里到底是誰的?他有馬雲和18羅漢創立,接受蔡崇信的投資,也接受了軟銀的投資,說它是馬雲的沒錯,說它是蔡崇信的也沒錯,說它是軟銀的也沒錯,因為他們是股東,是阿里的所有者。

但嚴格從股權角度來講,阿里得聽軟銀的,因為軟銀是大股東,而且是控股股東。所以,筆者認為,阿里之所以沒有投資蔚來,應該與軟銀是有關係的。

那麼軟銀為什麼不願意投資蔚來呢?據介紹,軟銀一直在收購擁有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公司。

軟銀通過其近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投資了通用汽車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子公司GM Cruise Holdings,以及自主汽車初創公司NAutoInc.、Mapbox Inc.等。

另外,軟銀還持有Uber、滴滴出行和其他網約車公司的股份,而這些公司積累了大量人們出行的數據。孫正義表示,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這些數據將變得更有價值。

也就是說,軟銀代表了阿里,而軟銀的目標並不在新能源汽車,而是志在自動駕駛技術。

曾有分析師給蔚來潑冷水,「電動車市場大小取決於政策,單憑市場需求,前途渺茫。從歐洲和美國的經驗來看,電動車市場的成長性太差。如果沒有政策刺激,燃油車依然是消費者的首選。」

也許,孫正義是對的!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Ql1Z20BJleJMoPMf2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