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鄭爽疑似「隱婚、代孕、棄養」這個新聞發酵了幾天了,我本來沒有多少表達慾望。
對這類私德問題,即便是公眾人物,也不過個體而已,一個道德敗壞的娛樂明星,有的是人在罵了,不差我這一張嘴。
那位說了,代孕這事兒可就不是什麼私德,背後深了去了。的確,這裡面的人倫考驗,和隨之而來的法律灰色地帶,以及道德焦慮,都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更別提它本質上指向的,還是 階級差距和財富碾壓。
對我來說,我不了解富人和明星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代孕,也離我的生活太遠太遠…
但今天,思來想去,我還是想和各位聊聊鄭爽。
就在她親手毀掉自己的事業、和一家三口的公眾形象之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一個沒作品、沒演技、沒素養的三無藝人,紅一兩年賺個快錢不難,但要在殘酷的娛樂圈大紅超過10年而不被淘汰,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這背後的原因,越想越有意思。
就像一本經典的懸疑小說,幕後真兇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看起來毫無瓜葛的傢伙,合力「殺死」了她。
1.
父母
很少見到鄭爽這樣,一人出道、同時附贈一對父母的藝人。
比起女兒,這對星爸星媽對於名利的渴望,只多不少。當然,想出名這事兒很正常,也不分年紀,尤其在這個時代。我想說的是, 從這個一家三口身上,可以看到太多讓我們普通人感同身受的、所謂原生家庭之痛。
我分幾點總結一下:
首先,這個故事有個很常見的開始。
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幻想的女人,受限於家庭和自身條件,早早步入婚姻成為母親,不愁吃喝,可惜老公無趣生活無聊,不甘心的女人選擇寄希望於孩子,盼著能在下一代身上,圓了自己的明星夢。
這故事到這都很普通,因為太多80、90後都有這樣一個沉迷「父夢子圓」的爸或媽,直到鄭爽的媽媽從她讀小學開始,真的為她制訂了一個嚴肅的「成為明星」十年計劃。
小孩子懂什麼呢?父母之命不可違,自己的快樂和悲傷都基於他們。 不知不覺,便陷入一盤精密、嚴格、不許出錯、提前安排好了每一步的人生大棋。
後來,不到20歲的鄭爽,紅了。到這,對母親,這是一個絕對的勵志故事,多少明星靠的是運氣和誤打誤撞,老娘說造一個出來,就造一個出來。
對孩子,糾結才剛剛開始。
經過初期的驚艷,鄭爽漸漸顯露出「不是做明星那塊料兒」的真面目。 除了一張臉,她沒有展現出任何成為一個明星、或者演員所需要的素質。
同時,被控制的童年陰影,開始反噬。
這體現在, 她一邊痛恨自己的父母,一邊又在變成自己的父母。這同樣能讓太多人產生共鳴——一方面,長大後的我們開始看到父母的缺點,以及他們曾經對自己做的那些強硬的洗腦,另一方面卻也發現,多年的耳濡目染,讓自己也難免沾染上類似的毛病,肉眼可見地活成了下一個父親或母親。
到這,自然就是穀雨前天那篇文章的標題,一場母女之間的戰爭,即刻爆發。
但接下來,就是親情最弔詭的那一面。
有時候,反抗會帶來決裂,直至決絕。但多數時候,不管多麼激烈的對抗,最終都會因為血脈二字,不可調和的矛盾開始稀釋,水火不容的關係照進了陽光。
痛恨沒了,變身成功。
叛逆的少女像是一夜長大,又或是認清了自己內心的那點掙扎,在現實和金錢面前終究不值一提。總之,再出現在公眾面前,這個一家三口已然結為一個和諧、融洽的全新共同體。
人生的目標,就此徹底達成一致。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
哪怕在「要不要棄養兩個腹中嬰兒」這樣的人倫底線面前,這個牢牢綁定的小團體,都不再動搖半分。
2.
娛樂圈
幾乎沒人能逃過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但很多人也的確在成年後,通過自省,或快或慢地與過去割席,成為那個所謂的,更好的自己。
鄭爽也一定自省過,可惜,她進的是娛樂圈。過去這十年,也就是鄭爽大紅的這十年,娛樂圈是個什麼樣子呢?
首先,人逐漸消失,人設逐漸上位。
手機網際網路時代,明星紛紛放棄在公眾看得到的地方做自己,人人戴上一個一模一樣的光鮮面具,偶露真容,不影響繼續光鮮下去。
我行我素的鄭爽,自然成為那個絕對異類的存在。 但有趣的不是異類本身,而是圈子對於異類公開的態度變化。
6年前,或許因為真人秀綜藝在內地剛剛興起不久,藝人還沒拿捏好面具和真容的尺度,總之如今已被奉為經典的《花兒與少年2》中,一眾明星藝人面對混不吝的鄭爽,還能做出較為真實的反應。
但很快,隨著與家庭和解、與公司約滿單幹、繼而迸發出更強爆炸力的新鄭爽橫空出世,娛樂圈迅速調整,人人一副且戰且退、隔岸觀火的 假裝祥和。
17年鄭爽出書,10位明星傾情為其做序推薦。俞灝明寫,小爽的特別,只可意會,但大家都在接受並嘗試保護她的特別;謝楠寫,鄭爽片場除了對戲,從來不和男演員哈拉;劉濤直接夸,說鄭爽「太有表演天賦」;陳意涵為鄭爽寫了首詩,「她,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代表了一切你想相信的、渴望的、幻想的那個畫面」;馬天宇寫,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鄭爽都是自己的王者,她因自己而榮耀;只有陳曉,寫「一個精神病似的人要出書了,曾經演了一部戲,我都不知道對面站的是怎樣的一個人」,但很快,又用「快溢出來的天賦」「期待再次合作」的官腔找補了回來。
這之後,一邊是工作人員和品牌商流傳的「再也不想跟鄭爽合作」,一邊是明星藝人的笑而不言、閉而不語。
偶爾,只有發布會上自扇耳光這種爆炸級別的表現,我們才會在鄭爽身旁的陳小紜臉上,看到那種絕對真實的反應:
震驚、尷尬、不解,甚至有點心疼,但就是,沒人替她解圍,更沒人試圖告訴她,應該怎麼做。
或許有人試過,終究無果。
壓斷最後一根稻草的,是當鄭爽侃侃而談自己「熱搜助我漲片酬」和「片場不想演戲就哭」的神邏輯時,連何炅這樣坐在對面的大前輩,也選擇沉默。
甚至連趙寶剛這樣的電視劇大導演,都忍不住「消費」一把鄭爽,為她量身定製青春大劇,那個脫線放飛的女主角,活脫脫就是現實的鄭爽本爽…
那位說了,人在江湖,你不能指望貴人天降,大家都是逢場作戲,除了自己,靠誰都沒用。
這話沒錯, 但面對鄭爽變本加厲的「爽言爽語」,和捅破職業底線的所作所為,沒人站出來說一句,這是錯的,這是極度業餘的,這是破壞行業的。
這才是真正的 行業之恥。
3.
粉絲
當然,如果要給娛樂圈的袖手旁觀找個最直接的理由,也容易:
粉絲兇猛。
為什麼鄭爽的粉絲忠誠到嚇人?甚至在曝出「代孕棄養」之後,依然不離不棄伴隨左右?
原因,無非共情二字。
沒有哪個明星,能像鄭爽這樣,讓喜歡她的人感受到如此極致的憐愛,與如此極致的代入感。
其他的明星越是迎合、越是政治正確,就越顯現出鄭爽的過度真實。
她的中二、任性,分手後的自憐、憔悴,甚至連那些不專業、不負責任的舉動,都讓粉絲獲得了極大的共鳴,仿佛看到了另一個放大版的自己。
在那個只有鄭爽與粉絲的真空宇宙,他們擰成一股繩,對抗著那個或許壓根不存在的全世界。
那位又說了,就算低幼無腦,人家追星你情我願的,關你屁事?
沒錯,說破大天,追星而已。
事實上,在鄭爽和粉絲的關係中,真正受害的,還是鄭爽本人。
粉絲再兇猛,總有長大的那天。回望過去,一句「誰還沒有個無知的青春」,拍拍屁股,繼續向前。
可鄭爽呢?
出道超過10年,馬上30歲的她,說好聽點是堅持做自己,歸來仍是少年。實際上呢?家庭幫不了她,職業幫不了她,愛她的粉絲甚至在幫倒忙。 那些性格缺陷,就像是爆炸力隨機的定時炸彈,多數時候不過幾個熱搜一頓群嘲,直到2021開年,再次引爆,一切虛幻的美好,就此夷為平地。
4.
大眾
如果只是粉絲賣力吆喝,鄭爽成不了內娛頂流。
可以這麼說:
但凡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環境里,鄭爽這樣的三無藝人,都決然不會紅超過兩年。
這是一個立場高於一切的時代。
大眾要的是站隊,媒體要的是流量。雙方一拍即合,鄭爽,就是那盤下酒菜。
16年之後,鄭爽就再沒有過能看的作品了,這是共識。但依然,一年一百多個熱搜,十幾檔綜藝,她不缺工作,密集地曝光,仿佛永不停歇的話題製造機。
所有人都在樂此不疲地消費她,消費她的爛演技,她的失控暴走,她的奇葩家庭,她的狗血戀愛…
前一秒,所有人都在瘋狂吐槽她生日前夜的直播翻車,失控過往第N次被扒個精光;後一秒,所有人又為她綜藝中的毒舌點評男藝人拍手稱快。
那些性格缺陷,就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翻車了就是落水狗,說出大眾心聲了就是敢說敢言真女神。
最終,這個始終沒長大的小姑娘,以大眾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最為華麗的社會性死亡。
那位繼續說了,明星天生就是供人娛樂,有人當眾作死,還不許評價不許圍觀了?
沒錯,當一切在可控範圍,娛樂只是娛樂。但當失控的鄭爽,迎頭撞上這個更加失控的娛樂時代,這就是一出結局已知的「故意殺人」。
她是早就不配待在娛樂圈了,只是不該以這種方式離開。
結語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人說,棄養的鄭爽該被封殺,但按這個邏輯,20年前同樣棄養女兒的成龍,對非婚生孩子不聞不問的張鐵林,是不是也該被封殺?
是時代變得更有底線了?還是這個社會對男性就是終極寬容?我沒有一個篤定的答案,思來想去,居然只想出一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到這,那就,散了吧,都散了吧。
如果因為鄭爽,能讓更多人懂得戀愛、婚姻與生育背後的責任,明白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那她,就終究沒算「白死一場」。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